中國MPA之父、行政學科泰斗、中山大學夏書章教授做客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東莞校區(qū)
 5月17日下午4:30,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有幸邀請到“中國MPA之父”、行政學科泰斗、中山大學夏書章教授做客東莞校區(qū),為校區(qū)師生作了一場精彩的報告。
 中山大學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山大學老教授協(xié)會領導許發(fā)茂教授、張榮芳教授、李開云教授,中山大學離退休處處長吳京宏、副處長常曉芬等,學院黨委書記劉美南、院長陳偉林、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兼校區(qū)管委會主任藍永金、黨委副書記陳榮冠,麻涌鎮(zhèn)宣傳教育文體局主任蘇少芬、麻涌鎮(zhèn)中小學校長們與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東莞校區(qū)400余名師生一起聆聽了報告。
 93歲高齡的夏教授借用親身經(jīng)歷的70年前的大學生活來激勵學生們要珍惜大學時光,強調(diào)讀大學就要做到“大學特學”,并從兩大方面作了深入的闡述。
 一、合格大學生應具備“心、本、恒、序、養(yǎng)、效”六大素質(zhì)。
心乃“有心、用心”。夏老從“天、地、人、事、因”五方面來強調(diào)讀書要用心去關注,讀書要聚精會神,心不在焉、聽而不聞、視而不見的讀書方式只會白白浪費美好時光。
 本為固本。夏老提出“德、智、體、美、群”乃固本之基。德育、智慧、健康的身體、懂得明辨是非美丑、懂得合群是大學生在學習與為人處事中的準則。
 恒實為持之以恒。人若無志,悔之晚矣,反對“六十分萬歲”的淺見;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夢想就難以實現(xiàn);人而無信,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足;做事若不求精益求精就只能原地踏步;在人才濟濟的社會中,若不創(chuàng)新,就無法競爭,比如成功攻克國際數(shù)學難題“西塔潘猜想”的年僅22歲的在校大學生劉路,最近被中南大學破格聘為正教授級研究員,還有一個小學生發(fā)明了“會說話的遙控器”,這也必須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能做到。
序是循序漸進。夏老建議同學們按照中山大學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嚴格要求自己。
 養(yǎng)是人之修養(yǎng)。夏老告訴同學們做人要大公無私、謙虛、勤快、謹慎、清廉。
效講究效率、效果、效應。在這個信息靈通的社會,凡事要求真務實、有序高效。七、八十年代的中國與現(xiàn)在相比,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大學生的反應要更加靈敏,把握時機。
 二、大學是什么?讀大學就要“大學、特學”。
 夏老教導學子“所謂讀大學,就是要大學特學” 。夏老對自己70年前艱難的求學之路感慨萬千,為學子們講述了70年前的他是怎樣冒著生命危險參加統(tǒng)考的,表示很羨慕當代大學生有安全舒適的求學環(huán)境。他鼓勵學生們不要放棄,要把握好大學四年的學習時光,用青春的力量,為國家發(fā)展作出更好的貢獻。夏老還指出在經(jīng)濟全球化、競爭國際化的社會里,很多大學生沒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在就業(yè)時往往會出現(xiàn)不及人意的結果,因此他強調(diào)能發(fā)揮自己聰明才智的人總是會有市場的。
 在學生提問環(huán)節(jié),同學們踴躍提問,收到的問題單多達40余張,其中一張問題單中:一句親切的“夏爺爺”喊到了夏老的心坎里,引得夏老開懷大笑。在這里,我們看到的不再是被光環(huán)圍繞的夏教授,而是積極樂觀的夏爺爺,而是傳遞信念、理想、思想、毅志、哲理的夏老。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的師生以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回饋給這位德高望重的時代老人,衷心祝愿他健康長壽、幸福永伴。
(文、圖/東莞校區(qū)記者站供稿)
更多有關"中山大學,教授,大學,校區(qū),大學生"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