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初植,愛心假期精神在勃發





湖南科技大學第十教學樓前坪現在多了兩棵黃楊木,翻新的紅土,樹枝丫上略有點干枯的嫩芽,在陽光下,向來往的師生行著注目禮。
3月5日,曾通過湖南科技大學學生吳立強和李進“愛心假期”而得到幫助的李興華和李小紅父子,特地和鄰居楊飛一起從家鄉貴州省織金縣阿弓鎮大橋村背來了這兩棵黃楊木。這兩棵黃楊是朋友送的,李興華的第一反應就是要送給給予過他幫助的人。
肩上背的是樹,更是情
3月2日早上6點30,太陽還并未將大山照亮,李興華和楊飛肩上扛著樹,在崎嶇的山路上小心地行進著。他們用泥土和塑料袋嚴嚴實實地包裹好樹根。壓在他們肩上的重量差不多有20斤左右。從村里到鎮上乘車有大約5公里的路程,樹在他們的左肩與右肩來回地換著,小紅跟在爸爸的身后歡快地跑著。“要見到哥哥了!”他有點迫不及待。
大橋村,阿弓鎮,安順,貴陽,株洲,湘潭,走路轉車,成了他們這幾日的生活。火車工作人員不允許他們帶樹上車,他們只好選擇乘汽車來湘潭,將樹放在大巴的后備箱里。途徑貴陽的時候,有路人看到這兩棵長得極好的黃楊木,詢問可否買下。李興華用力搖著手,說:“不能賣,這是我們要送人的。”兩棵樹大概能賣到3000的價錢,可是李興華絲毫沒有動搖,“這不是錢的問題,這是我們的心意,必須要背過去”。
一路上,艱辛不斷,但一想到學校對阿弓鎮的幫助以及兩個大學生的愛心行動,再苦再累,李興華和鄰居也堅持將樹背進了學校。
春光明媚,兩棵樹順利到達科大。趁著下午陽光正好,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劉建武,組織部、宣傳部、團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拿著鏟鍬和李興華、楊飛將樹種在了十教前坪。鐵鏟揚起又落下,讓泥土牢牢地護住黃楊木的樹根。楊飛提來水桶,給幾天都沒有喝水的樹澆上了水。一旁的同學們不禁感嘆,“這樹的香味好不一樣”。為了讓黃楊木茁壯成長,大學生通訊社還領養了這兩棵樹。
看著栽種好的樹,小紅不停地圍著樹跑,跑累了,又抱著李進的腿開始撒起嬌來。嘴里叼著幾片樹葉的小紅,在李進身上蹭來蹭去,站在旁邊的吳立強笑得分外開心。
一旁的黃楊木,在陽光里,葉子綠得閃閃發亮。
愛心之旅,感動延續
李進大學畢業之后,抽時間去了一趟小紅的家。看著小紅恢復健康、活蹦亂跳的樣子,他覺得一切都在變好。
在小紅家的三天里,平時炒菜都不放油的爺爺奶奶為給李進做上一頓“好菜”。看著菜里的油,李進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來這里,卻讓這家人那樣招待,他很過意不去。特別到了晚上,李進洗腳,爺爺竟為他倒洗腳水。李進想,既然小紅好了,那就不能呆的太久,不然爺爺奶奶的熱情會讓自己覺得很慚愧。于是李進便又踏上了返程的路。
去年7月10日,湖南科技大學“三下鄉”志愿服務隊也來到貴州省織金縣阿弓鎮,一行16人利用暑假共同延續著吳立強、李進在這里開始的“愛心接力”。愛心捐贈、義務支教、愛心幫扶、義務維修、當地調研,他們用實際行動響應著學校與貧困山區手拉手的號召。當地政府得知此事,一路上都給予關照,村民的樸實讓志愿者們很感動。
學校之前為李興華修繕的房屋,現在已經差不多完成了,小紅也圓了自己的讀書夢,并在期末考試中拿到了班級第二的好成績。老師為了獎勵他,給他發了獎狀、筆記本和一支鋼筆。聽到爸爸在那么多人面前表揚自己,小紅害羞地用手蒙住自己的臉,將頭埋在了李進的懷里。
看到鏡頭正在拍攝自己,小紅又將雙手握成望遠鏡的形狀罩在眼睛上,時不時地做著鬼臉,散發著小男孩的頑皮天性,單純可愛。
在為李興華父子舉行的座談會上,劉建武表示,“愛心行動”體現了大學的仁愛之心、社會責任以及情懷,當大學生忙于在大城市里為工作拼搏時,不能遺忘偏遠地區,要將愛心散播出去,通過“三下鄉”等一系列援助活動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付諸實踐。
玩耍的過程中,小紅說:“我以后一定要考湖南科技大學。”朝氣蓬勃的他,恰似那剛種上的黃楊木。
更多有關"小紅,愛心,湖南,看著,黃楊木"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湖南科技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