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學院舉辦“300年孤獨——智珠寺的衰敗與重生”專題講座
9月10日上午,設計學院邀請著名藝術家湯國為大家講述了一個關于舊建筑改造的設計案例,這個名為“300年孤獨——智珠寺的衰敗與重生”的講座,吸引了學院室內設計與景觀設計專業的各年級學生前往。
湯國老師是《鐘山》雜志編輯,在繪畫和攝影方面都有頗深的造詣,去年在南京藝術學院舉辦的第六屆視覺傳達設計論壇中,湯老師的作品也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中進行了展出。在藝術品市場火熱的今天,很多藝術家關心的是自己的知名度和作品的價位。與湯國同時出道的一些藝術家早已“名利雙收”,而湯國隱居鄉村,專心致志用他的攝影、影像、裝置、畫作表達著他對于水、廢墟以及時間等問題的思考。雖然,從文化儲備上,湯國已走得很深很遠,比如對于瓷器的器型,從漢代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戰國時期的到唐宋時期的都爛熟于心。但他要表達的是今天的思考。他說,“我不想沉溺于古人的趣味……”在此期間,他還花了足足五年的時間,主持了北京古智珠寺建筑群彩繪修復工作。這個項目去年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秀獎。
此次,湯老師為大家介紹了關于古建筑智珠寺的修復和改造的過程。作為智珠寺的項目修復顧問,湯老師詳細修復過程中的所有細節。智珠寺,作為曾經最重要的藏傳佛教圣地,其歷史地位曾在雍和宮之上。明成祖永樂七年,永樂皇帝選址故宮東北角和景山東沿創建皇家御用印經廠,這就是智珠寺古建筑群的前身。公元17世紀末,康熙皇帝正式宣布藏傳佛教為官方宗教,提倡在全國廣建佛教寺廟,并建寺贈與二世章嘉活佛。康熙五十一年時,“奏請命名嵩祝寺”。自二世章嘉開始,嵩祝寺成為歷世章嘉活佛在北京的主要駐地。智珠寺、法淵寺和嵩祝寺,形成了一組較大規模的佛教寺院群。“智珠寺”三字為乾隆皇帝欽并題寫,康乾盛世之時,智珠寺和相鄰的嵩祝寺、法源寺,成為北京城內最重要的藏傳佛教圣地。直到194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第六世活佛仍然在智珠寺中居住。
1949年后,智珠寺經歷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于社會政治的變革,北京的3000座寺廟大多轉變為民用。1970年代,北京東風電視機廠將嵩祝寺的天王殿、鐘鼓樓,法淵寺的全部建筑拆除,嵩祝寺的天王殿、鐘鼓樓原址建成了生產車間,法淵寺原址建成了組裝車間。后來,該電視機廠還占用了智珠寺的前殿及西配殿。這些使用單位將文物建筑作為生產車間、庫房使用,對古建筑損毀嚴重。
2007年,當智珠寺被相關人士發現時,它已經破敗不堪,周圍是由不同時代風格的房屋組成的一片建筑群,早已被人們淡忘,殘垣斷壁在夕陽的余暉中,散發著一種震撼人心的絕望之美,這也是最初觸動東景緣管理團隊想要重新修建古廟的原因。湯國因為有明代建筑的修復經驗,被邀請主持北京智珠寺建筑群的彩繪修復工作。智珠寺是一座高規格的皇家建筑。為完成這項工作,他耗時五年,奔波于開始的夜行火車和后來的高鐵之上,還帶了古代書畫修復師、傳統書畫裝裱師許平以及平面設計工作者張文財,組成了一個工作小組。
在口述了修復始末之后,湯老師給同學們播放了一個時長二十多分鐘的紀錄片,紀錄片中彩繪修復工作讓人印象深刻,這項工作主要集中在智珠寺大殿吊頂彩繪修復上,具體流程是這樣的:首先揭下彩畫。這個過程基本和揭裱書畫作品步驟大致。大殿彩繪的裝裱,是用油麻披灰技術,粘貼在木板上的,這里有別于傳統揭裱書畫方法。大殿吊頂的彩色繪畫用紙不同于古代書畫用紙。此紙選用上等皮、麻成分的原料比較多,比書畫用紙要厚,紙纖維長,韌性強而且細膩。是不惜工本選擇訂制最好的建筑彩繪用紙。原料纖維均來自自然,用日曬雨淋提取紙纖維,自然的方法制作而成,濕水后還有較強的拉力和韌性。接下來,必須清洗畫的污垢。這里的彩繪畫面描金的凸線是用石灰堆起,浸濕風化的繪畫畫面,要切記掌握干濕程度,順其自然慢慢將畫揭下。因為有油灰污物附著表面,要用稀釋的酒精等,反復清洗直至繪畫紙張里外都達到一定的純凈。請注意,這批次彩畫所用的顏色是比較厚的礦物質顏料,而且畫面有凸出的裝飾線條是有石膏成分在里面,干時很脆弱,遇水即融化,這是最主要的修復難點之一。其次是托裱繪畫。我們今天已無法找到當時的皮紙,所以修復時選用近似的皮紙代替,托裱兩層,也不宜太厚。延用傳統的脫精漿糊,保持自然的特性。加明礬等防蟲、防潮、防霉變,增加附著力的傳統配方,自己制作,以確保粘合施工時方便使用,根據修繕情況需要可粘稠可稀釋,根據不同工序用紙……接下來還要清洗底板,這是個強勞力的清洗工作,直至木板表面無污垢灰塵,晾曬干透后保存木板原本的顏色……最后與木板再裝裱按原來彩繪圖案和原來木板的位置、方向不變,重新裱回原處。畫面殘缺處保留原來自然的形狀。將畫面殘缺百分之五十的,集中在一起選擇拼接成完整的畫面,以此類推將所有殘缺的畫片,拼接成完整的畫面。一共就是要經歷這么多復雜細致的程序……就這樣通過五年的努力,團隊才全部結束智珠寺吊頂彩繪的修復工作。
講座結束,同學們也與湯老師進行了簡短的交流,對這項修復工程充滿了敬意,體驗了一節精彩的文物修復課程。
(后記:201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揭曉;北京的智珠寺建筑群獲得優秀獎。這一獎項針對亞太地區卓越的私人或私營部門文化遺產修復項目。)(設計學院記者團)


更多有關"修復,彩繪,北京,畫面,用紙"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南京藝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