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秉純書記受邀出席“回味西南聯大下午茶”活動
時間:06-12 來源: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 出處:www.gd-seeyon.com
10月10日下午,云南師范大學“回味西南聯大下午茶”活動迎來了96歲高齡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友潘鏞先生。師大校黨委書記葉燎原、副書記何偉全等領導出席活動,活動由葉燎原書記主持;顒犹貏e邀請到了潘鏞先生的開門弟子、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章秉純教授出席。潘鏞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隋唐史學家,向達先生的弟子,長期任教于云南師范大學,關注隋唐經濟史領域。早年就讀于西南聯合大學暨北京大學,1947年畢業于北大史學系;之后,受聘于云南師范大學(前身為昆明師范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并參與二十世紀學術研究和活動。曾擔任中國唐史學會理事、顧問,唐宋運河考察隊副隊長,中國科學院組織的“二五”時期全國重點科研項目《中國歷史大辭典》•《隋唐五代史卷》副主編,原中央日報《史語》副刊編輯,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務。下午四點,潘鏞先生及夫人參觀完師大呈貢主校區后,來到設于大學生活動中心大廳的“回味西南聯大下午茶”第14期之“品味下午茶”活動現場。現場觀眾主動起立,以熱烈的掌聲向老校友、老前輩潘鏞先生致以誠摯的歡迎和問候。隨著葉燎原書記幽默、風趣地開場白,活動正式開始。葉書記簡要介紹潘鏞先生的生平之后,用“為什么潘先生曾講到西南聯大一年級的學生不能算西南聯大的學生”這個問題引入了交流主題——《西南聯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潘鏞先生為大家解答說:“西南聯大一年級的學生不能算西南聯大的學生”這句話并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而是同學們自己說的,因為西南聯大的學生注重學習,認為只有經歷過學校的洗禮,為學校做出過貢獻之后才能算作西南聯大的學生。座談交流中,潘鏞先生談了他在昆明師范學校與在西南聯大兩個時期求學的區別。當時的師范學校注重培養小學老師,重文不重理,更不重視英語,所以不如普通高中;而大學實行選課學分制,所學專業兼顧文理,課程很多,一年級就開始上很多課。歷史專業課開了中國通史和西洋通史等,每門專業課都由多名教授上課,供學生自由選課。作為新生,面對選課他拿不定主意,因為吳晗等三位老師的教學方式與風格迥異。后來在學長的建議下,經過考慮他選擇了適合自己易于接受的、用普通話講課的老師,從中深受啟發、受益匪淺。由于西南聯大兼容并包、獨具特色,要求學生文理兼修,所以根據規定他必須在物理、化學、生物中選一門課,當時學起來很吃力,但為自己的學習成長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潘鏞先生回顧自己上大學前是在昆明師范學校上學,基礎比不上高中的學生,他的理科不好,英語也沒怎么學,因此到聯大上課感到自己基礎薄弱。回憶起當年選課、上課的情況,他說其他課用功些還可以趕上,英語課就完全不同了。英語課是全英文授課,他一開始什么都聽不懂。為了彌補自身英語知識的不足,潘鏞先生本想利用學校的自習室、圖書館來學習,可是資源有限學生眾多,沒辦法他們只好邀約帶著茶水到昆明市中心的翠湖學習,這就是“西南聯大下午茶”的由來。為了不使英語落下,他和同學摸索出了學習英語的方法:同學幾個一起到翠湖查字典、學習,彼此進行師生的角色扮演,逐漸適應了全英文的授課方式。
說起西南聯大時的學習條件,潘鏞先生感嘆當年的條件十分有限,如今條件好了,希望大家能珍惜并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來好好學習。潘鏞先生回憶說西南聯大學生的淘汰率高,到了學年考試,所學科目超過三分之一不及格的學生,聯大就張榜公布這些學生的學號,讓他們退學。潘鏞先生說,他的成就都是與實際行動分不開的,他曾多次參加過聯合考察活動,沒有實踐,也不可能有所作為。這種勇于實踐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當代青年大學生深思的。章秉純教授是潘鏞先生帶的第一屆研究生,在陪著恩師品茶的同時,章教授也對自己求學時的經歷做了回憶和總結。章教授說,潘先生的成就,與世界格局變化是緊密相關的,依據有三點:第一是老先生早年時學習清代的考據學奠定了實事求是的態度,第二是資產階級實用學給予了老先生研究的思路與熱情,第三是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帶給了老先生更廣闊的方向。這三點讓老先生古貫通古今中外,過去傳統搞不清楚的搞清楚了、掌握了,也是一種成績。老先生當年在與老師聊天時,由隋唐運河的研究延伸到了唐代經濟學。言及于此,葉燎原書記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老先生所著的《隋唐時期的運河和漕運》是否是當代中國最著名的唯一能說得清隋唐運河的專著?”章教授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整個交流過程中,潘先生的夫人都陪同在先生的身邊,不時為先生疏漏的地方做補充。兩位和藹可親的老人還談到了他們相遇相知的故事,他們結婚已經65年,對于潘老先生的生活起居,都是自己親手操持,至今沒有雇傭保姆。她覺得現在的生活很幸福,希望同學們能在這么美麗的校園中努力奮斗,好好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和追求。當被問及聯大時期名人眾多,潘老先生與他們關系如何時,潘鏞先生耐心地給同學們講了關于華羅庚先生的事情,說自己與華羅庚先生雖然學習研究的領域各異,但他們一起找能力強的老師請教,不論是與專業相關的還是不相關的,都一起廣泛涉獵、積極學習。回憶的一些逸聞趣事,給同學們帶來了許多歡樂與思考;顒咏咏猜晻r。葉書記請潘先生總結一下自己96歲高齡還依然身體健康、思維敏捷的秘訣。潘先生分享說:第一,“內不勞心,外不勞形”,就是說不要在思想上給自己太多的包袱,生命需要運動但不能過度運動,需要思考但不要背負太多思考;第二,秉承“西南聯大精神”,對于教師而言就是“勤奮敬業、力求上進”,對于學生而言就是“勤奮學習、力求上進”,任何時候擁有一顆勤奮上進的心;第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做學術研究需要站在前人的基礎上,放寬眼界,才能有所作為;顒幼詈,潘鏞先生鼓勵同學們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良好條件和資源,為中國夢而奮斗,也為自己的夢而努力!活動結束后,同學們久久不愿離場,紛紛圍住潘鏞先生邀請他簽名、合影,多作一點交流,再請教幾個問題,一位女生還送上了一束美麗的鮮花。雖然活動已經落幕,但西南聯大精神會被永遠傳承與弘揚,潘鏞先生的淵博學識、高尚人格、獨特魅力已然讓同學們為之感動、為之震撼。衷心祝愿潘鏞先生及夫人身體康泰,壽比南山!





更多有關"聯大,學生,活動,同學們,老先生"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說起西南聯大時的學習條件,潘鏞先生感嘆當年的條件十分有限,如今條件好了,希望大家能珍惜并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來好好學習。潘鏞先生回憶說西南聯大學生的淘汰率高,到了學年考試,所學科目超過三分之一不及格的學生,聯大就張榜公布這些學生的學號,讓他們退學。潘鏞先生說,他的成就都是與實際行動分不開的,他曾多次參加過聯合考察活動,沒有實踐,也不可能有所作為。這種勇于實踐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當代青年大學生深思的。章秉純教授是潘鏞先生帶的第一屆研究生,在陪著恩師品茶的同時,章教授也對自己求學時的經歷做了回憶和總結。章教授說,潘先生的成就,與世界格局變化是緊密相關的,依據有三點:第一是老先生早年時學習清代的考據學奠定了實事求是的態度,第二是資產階級實用學給予了老先生研究的思路與熱情,第三是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帶給了老先生更廣闊的方向。這三點讓老先生古貫通古今中外,過去傳統搞不清楚的搞清楚了、掌握了,也是一種成績。老先生當年在與老師聊天時,由隋唐運河的研究延伸到了唐代經濟學。言及于此,葉燎原書記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老先生所著的《隋唐時期的運河和漕運》是否是當代中國最著名的唯一能說得清隋唐運河的專著?”章教授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整個交流過程中,潘先生的夫人都陪同在先生的身邊,不時為先生疏漏的地方做補充。兩位和藹可親的老人還談到了他們相遇相知的故事,他們結婚已經65年,對于潘老先生的生活起居,都是自己親手操持,至今沒有雇傭保姆。她覺得現在的生活很幸福,希望同學們能在這么美麗的校園中努力奮斗,好好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和追求。當被問及聯大時期名人眾多,潘老先生與他們關系如何時,潘鏞先生耐心地給同學們講了關于華羅庚先生的事情,說自己與華羅庚先生雖然學習研究的領域各異,但他們一起找能力強的老師請教,不論是與專業相關的還是不相關的,都一起廣泛涉獵、積極學習。回憶的一些逸聞趣事,給同學們帶來了許多歡樂與思考;顒咏咏猜晻r。葉書記請潘先生總結一下自己96歲高齡還依然身體健康、思維敏捷的秘訣。潘先生分享說:第一,“內不勞心,外不勞形”,就是說不要在思想上給自己太多的包袱,生命需要運動但不能過度運動,需要思考但不要背負太多思考;第二,秉承“西南聯大精神”,對于教師而言就是“勤奮敬業、力求上進”,對于學生而言就是“勤奮學習、力求上進”,任何時候擁有一顆勤奮上進的心;第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做學術研究需要站在前人的基礎上,放寬眼界,才能有所作為;顒幼詈,潘鏞先生鼓勵同學們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良好條件和資源,為中國夢而奮斗,也為自己的夢而努力!活動結束后,同學們久久不愿離場,紛紛圍住潘鏞先生邀請他簽名、合影,多作一點交流,再請教幾個問題,一位女生還送上了一束美麗的鮮花。雖然活動已經落幕,但西南聯大精神會被永遠傳承與弘揚,潘鏞先生的淵博學識、高尚人格、獨特魅力已然讓同學們為之感動、為之震撼。衷心祝愿潘鏞先生及夫人身體康泰,壽比南山!






更多有關"聯大,學生,活動,同學們,老先生"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返回到頂部你應該還會關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