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切實改善民生現狀 營造和諧奮進校園 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師生
長期以來,高等學校資金運行的模式是“吃飯靠財政、建設靠銀行”,在這種模式下,高校形成了輸入式的資金運行,主要通過財政撥款、學校自籌、申請銀行貸款等資金渠道來籌措資金,維持學校的運行,形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民生狀況。
近兩年來廣西師范學院資金需求量相當大,自治區財政撥款和學校有限的非稅收入經費遠遠不能滿足新校區建設、更名大學需要,有限的資金供給與日益提高的民生需求形成了學校資金保障的新難題。
學校黨委、行政按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邊學邊查邊改”的要求,既找問題的癥結,又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廣泛聽取教職工意見和建議。莫詩浦書記、李豐生院長等校領導多次深入校內各單位,接地氣、問需于師生、問計于師生,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采取資金閉合運作的新模式,挖掘潛力、優化資金結構,“擠”出部分資金改善民生,提高教職工的福利待遇。
一,積極申請,爭取支持。按照今年10月自治區財政廳廳長、黨組書記黃偉京到廣西師范學院考察調研表示的積極關注師院改革發展,全力支持學校各項建設發展工作講話精神,學校黨委、行政立即組織教務處、財務處、后勤處等部門專題調研,形成了《廣西師范學院關于請求給予校園水電管網更新改造專項經費支持的請示》及《廣西師范學院關于請求給予建設“教師教育協同創新與服務中心”專項經費支持的請示》等文件,積極主動向自治區財政申請近15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己獲批準),力爭完成明秀、長崗兩個校區的水電基礎設施改造和廣西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協同創新與服務中心”的建設,構建節能、環保和信息化型校園。
二,加強內控,閉合運行。加強內控制度,圍繞“以教學為中心,管理出效益”的原則,通過部門預算精細化、物資采購(管理)科學化、資金管理集約化3項資金管理手段,形成了一個內控式閉合管理鏈條,提高資金支出管理水平,從而實現“擠”資金、出效益。近期,學校通過及時調整預算等閉合運作方式,“擠”出近845萬元資金,補充學校教學用具、水電、物業管理、公用設施等教學、民生設施購置、改造、維修經費的不足,統籌安排增加教學、科研、行政等獎勵經費。
三,盤活資金,改善民生。學校調撥出190萬元資金用于從2013年1月開始調整增加在職在編及同等待遇聘用人員公積金月繳存經費,調整后的公積金月繳存基數為:在2012年12月公積金月繳存基數的基礎上,增加今年年初增加的生活補貼和薪級工資部分,即人均月繳存基數提高了1130元,使這些教職員工的收入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2013年1月起,學校參照駐邕部分高校的做法,按屬地新生活補貼標準給在崗、在編的教職工調發了基礎性績效工資,但部分同等待遇聘用工作人員的基礎性績效工資卻沒有及時調整。為了使所有的教職工能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校黨委、行政近日通過專項財務調研,決定從學校資金盤子中調劑近100萬元,專項用于解決全體同等待遇聘用工作人員基礎性績效工資資金缺口和提高后勤維修技術人員待遇問題,使這兩部份人員的收入待遇也得到了全面提高。
近日,校黨委、行政研究通過了《提高職級晉升但未聘入相應崗位人員及中級職稱以下博士待遇的方案》,決定提高所有職級晉升但未聘入相應崗位人員及中級職稱以下博士待遇。取得正高職稱人員按專技四級工資標準套算;有博士學位的副高人員按專技七級工資標準套算;中級職稱以下博士按專技十級工資標準套算;其余人員按相應崗位工資標準套算。方案將從2014年1月起實施,涉及人員均為在職在編人員。
更多有關"資金,學校,人員,廣西,萬元"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廣西師范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