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學術開放講堂】CAFA教師?觀點:今天我們怎樣做藝術
“我今天到這里的時候很震驚,聽說一個座位都沒有了,看到美術館外面都坐滿了人,我真的很感動”,“當代學術開放講堂”一開場,首先致辭的孫景波先生激動的說,“今天讓我感到意外和感動,我向在座同學深深鞠躬,我認為有這樣心態的同學,中央美術學院發展的希望,中國美術發展的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2013年12月13日,由學術委員會、美術館和人文學院聯合主辦,青年教師協會協辦的“當代學術開放講堂”第二場在美術館學術報告廳如約開講,臺下或坐或站、甚至席地而坐的師生聽眾占滿了整個報告廳,臺上更是名師云集,孫景波、徐冰、隋建國、尹吉男、西川、邵亦揚、陸亮、彥風、吳帆,不同專業、不同藝術風格的中央美術學院老中青教師侃侃而談,大家以“今天我們怎樣做藝術”為話題,分享自己的藝術實踐感悟,并與積極發問的聽眾們交流互動。爆棚的人氣吻合了“當代學術開放講堂”主持人宋曉霞老師所提出的活動主旨——只有“學術開放”才有“開放講堂”。
孫景波:中央美術學院始終有引導時代潮流的、敢為風氣之先的人。
中央美術學院在我的教學上,美術造詣上,精神上的財富一生享用不盡的,中央美術學院始終有引導時代潮流的敢為風氣之先的人,無論是徐悲鴻,建國初期(教師們)的大型繪畫都能看到,一方面,他們的作品緊密的與我們的時代、我們民族的感情密切聯系在一起,同時在創作上不保守,從來不像國外批判的學院派那樣。
40年前我拜訪董希文的時候,他說畫遠看叫驚心動魄,近看要妙趣無窮,我曾經把這樣的一段話反饋給陸亮,在這張畫(《夜路》,CAFA教師作品特展展出,編者注)當中確實做到了“盡精微,致廣大”的境界,這張畫給我很大的視覺沖擊。他的畫畫得很平常,這里沒有發生重大政治事件,沒有任何新聞效應,沒有任何性的和其他的刺激感官的東西,它有一種深深的吸引力。
徐冰:我做作品是想給自己找到一個觸摸當代文化關系的機會。
中國的智慧,特別是中國的自然觀,它一定要在未來的人類建設中發揮作用的。藝術家的責任,正如泰戈爾說,有責任把自己民族最優質的東西告訴世界上的人。我做作品,其實想給自己找到一個觸摸當代文化關系的機會,特別是中國文化之中到底有什么東西特殊的,到底什么東西決定了我們這些人和我們的思維方法,和我們看世界的方法。
當你回過頭來看你自己的作品,你才能真正的認識了自己。你的藝術路線不是你設計出來的,也不是任何人給你設計出來的。你的作品像自己的鏡子一樣,你會發現我是這樣的藝術家,你不喜歡沒有辦法,你喜歡別人的風格,那再努力也不屬于你。
隋建國:找到適合自己的語言,這是做藝術的最高標準了。
我是50年代出生的,最后是我到50歲的時候才清楚到底是自己干什么呢,那是做雕塑。雕塑到底是什么,也是因為教學關系,我自己的體會傳達給學生,學生讓我的知識繼續生長,所以我給自己的工作找一個普遍的定義,我認為雕塑(是)關于時間和空間藝術,不過它需要一個肉體在時間和空間的坐標里面的這個人——我或者觀眾。慢慢這個事情清楚了以后,我做的越來越具體。
要表達自己應該是一定有語言創新的。因為你和別不一樣,用別人的語言不能表達你。找到適合自己的語言,這是做藝術的最高標準了。由于表達自我的強烈和強迫性,所以你會創造特殊的語言,于是你就獨領風騷,大概是這樣的。
尹吉男:中央美術學院不要辦成一個廣場應該變成單個的思想空間。
我認為一個好的藝術,第一個證明這個人(藝術家)是活著的,第二個證明他的思想,第三講他的批判。中國的藝術發生市場化,最后發現只有市場才是真正尖銳的,比什么都尖銳,到底要不要買的問題。藝術市場進入了億元時代,你會發現,中國的藝術缺少欣賞者是最大的問題,中國的藝術只有投資者,如果有真正的欣賞者的話,中國的藝術市場不是這樣的。
中央美術美術院首先不要辦成一個廣場,應該變成單個的思想空間,是大家可以進行交換的。只能聽到一個爆發式的同一種聲音,聽不到不同的角度、個別的理解,這種趨同的大眾化是非常可怕的。
西川:偉大的藝術就是把人掠奪一空。
我們每一個人有不同的坐標,藝術的坐標,思想的坐標。你的藝術有意義還是沒有意義,不是你說了算,是你的對象說了算,你的環境,你的上下文說了算。你對現實的理解能不能變成藝術語言,這對于真正的藝術家就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有一類藝術,有一類的閱讀它是順著你的,你有一個傷口它就舔你的傷口;有一類閱讀或者藝術它不舔你,它有可能把你掠奪一空,這是不一樣的藝術。站在米開朗基羅作品前、站在溪山行旅圖前,感覺它們就把我給吸空了,這個作品就是偉大的。
邵亦揚:藝術要有社會批判性,要尖銳要強有力。
(藝術家)應該做有想法的藝術,什么是有想法的呢?你的藝術到底表達什么?觀念要尖銳一點,剛才看了一圈整個CAFA的展覽,應該能反應現在(教師)的面貌,整體的說還不夠尖銳不夠強。
我們要做藝術家要想跟別人比一下吧,這是一個競技場,你的作品怎么一下就吸引別人的眼球,這是非常重要的東西。當代的藝術要有社會批判性,能提出問題來,能有深入的思考,這個就是尖銳,不僅是尖銳還應是強有力的,一看眼前一亮,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想法,做批評也是。藝術家非常有思維的能力,要提出問題來,要非常的尖銳。
陸亮:我在找一些和我人生經驗發生關系的,日常生活中的主題。
我認為做藝術你最后有一個指向,藝術為誰服務的,你做這個東西干嗎了,為什么做藝術,這個歸根到底崇尚的價值。在整個沸騰一樣的美術界,一個展覽接著一個展覽,各種的雜志,各種的商業活動,對個人的沖擊,看起來好像很繁榮,真正用眼睛讀畫的人少之又少,對保持你自己也是很不力的。我感興趣的主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像霧霾,水資源的污染,強拆,我在找一些和我人生經驗發生關系的。
彥風:我做藝術的時候特別開心。
這個時代有幾個特點,第一個是藝術作品的參與性,第二個是娛樂性,因為現在的信息太速度過快,你認識一個人太容易了,現在你通過微博推送給你的信息量巨大,你由于認識一個人太容易至于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松散了,第三個是作品要有故事性,這跟以前藝術家有雷同的地方,但是會更重要。
你問我現在什么是藝術,其實我無法做一個非常準確的描繪,藝術怎么樣去創作,我只是說我當下做了什么,我反應了什么,我更符合這個時代。
我最近作了很多不是設計的東西,我認為做藝術比做設計有意思,我做的時候特別開心。
吳帆:平面設計師是自我犧牲最大的行業。
平面設計師、中央美術學院教師,這樣身份的轉化或者跳躍給我非常大的沖擊,讓我重新的考慮到我作為設計師獨特的價值在哪里,尤其平面的設計師。設計師是做出自我犧牲最大的行業,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獨特的工具語言,沒有自己的完整的概念。設計師從客戶那里拿到他想表達的事情,沒有自己表達的形式,沒有固定的媒介,所以設計師放棄了全部的內容和形式投身嚴酷的環境和語境中,這樣的背景和身份的轉化,讓我既痛苦,又讓我考慮非常多的事情。
宣傳部徐新立/整理
2013年12月18日


更多有關"藝術,自己的,尖銳,作品,藝術家"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