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強校”人才工作要善于“借船出海”協同創新
本網訊 根據廣東省高等學校創新強校工程要求,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1月10日,惠州學院召開人才工作會議。彭永宏院長、劉國棟副院長,人事處、教務處、科研處和各系主要負責人,惠州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張文偉科長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劉國棟主持。
張文偉首先介紹了惠州市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著重介紹了“天鵝計劃”和“東江學者”實施方案。“天鵝計劃”是惠州市委、市政府2013年啟動實施的一項重大人才計劃,目標是力爭5年之內引進100名左右高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和30個以上具有省內領先水平以上的科技創新團隊來惠創新創業。“東江學者”是惠州市立足自身確立的頂尖人才遴選資助計劃,在市管拔尖人才中選拔并分三年周期資助研究經費30萬元。他希望惠州學院教師積極申報參與這兩大計劃。
會上,人事處負責人匯報了近年來學院人才引進和師資隊伍建設情況,就遇到的問題分析了原因,并提出相關解決建議。各系負責人也就近年來學院人才引進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及改進建議進行了交流。與會人員認為,要從過去一般數量引進向少量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引進轉變,從引進一般博士向重點引進科研實力強名校博士轉變,從守株待兔式引進向主動出擊有針對性吸納人才轉變。要把人才引進的目光放遠、拓寬,人才引進后要形成金字塔式的培養體系,完善人才獎勵機制和考核淘汰機制,注重人才引進和內部培養相結合,注重人才的可持續發展,為人才發展提供有利環境和條件,調動教職員工工作積極性,形成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不斷增強人才軟實力。人事部門要制定出臺學院創新強校建設高層次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對學院師資隊伍建設有目標、有步驟、有保障地開展,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布局科學的高水平人才隊伍。
彭永宏院長表示,今后的人才引進工作,要根據學校發展定位和各系實際情況,以學科建設和特色建設為主導,確定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有選擇性地引進應用型人才或者學術型人才。他指出,人才的引進與培養關鍵是管理機制問題。以人才隊伍作為支撐的創新強校工作,重中之重是要善于與地方合作,借船出海、借雞生蛋,通過真正的協同創新,形成科研、學科、人才培養的多方位協同,促進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上水平。


(吳少琴/文 李烈鵬/圖)
更多有關"人才,引進,惠州市,人才引進,隊伍建設"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惠州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