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強校,立德樹人——王恒胤組織召開2014年學校學生工作、共青團工作會議
創新強校,立德樹人——王恒胤組織召開2014年學校學生工作、共青團工作會議
3月7日上午,2014年學生工作、共青團工作會議在學校圖書館學術報告一廳舉行。校領導王恒胤副書記,后勤服務與管理處、保衛處負責人,各二級院(系)黨政一把手、各二級院(系)黨委副書記,學生處、團委全體干部、全體輔導員、班主任代表和學生骨干共20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學生處處長吳文銜主持。

吳文銜首先介紹了2014年學生處工作總體構想。學生處今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著力研究和破解廣東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建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的協議和廣東省創新強校工程這兩個重大課題,緊抓機遇,迎接挑戰,積極推動學校學生工作的改革創新。工作主題是:創新強校,爭先創優。工作目標是:一心為生,立德樹人,打造一批特色的工作品牌,培養一批拔尖的學生人才,錘煉一批優秀的學工干部。工作重點是:招生就業“質量工程”,學風建設“卓越工程”,心理健康“陽光工程”,學生資助“暖心工程”,隊伍建設“創名工程”。工作要求是:保平安,促穩定,勇創新,下基層,強隊伍,重執行,求實效。工作精神:激情篤行,勇猛精進。
隨后,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學生處副處長石瑞星,學生處副處長陳榮基、原招生就業科科長(現任團委副書記)賴新華分別對其分管工作進行了布置。主要新舉措有:制定出臺學校學生就業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大力幫扶貧困畢業生就業;構建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四級預防工作新體系,對各級學工干部及學生骨干開展系列心理知識普及和提升培訓,盡最大努力對有心理問題的同學做到早發現早處理;爭取省教育廳支持,適當增加東三省等擁有石油化工大型企業省份的招生計劃;創新招生宣傳工作途徑、形式和載體,構建立體化招生宣傳體系。改版學校招生簡章,增加院系特色專欄。啟動“筑巢引鳳”和“愛心校園”計劃,吸引更多社會資源進入校園建立助學獎勵基金,擴大貧困學生的資助面;實施“名輔導員工作室”計劃,鍛造一支有活力、有能力、有凝聚力、有戰斗力的學工隊伍。
主持團委工作的吳長虹副書記介紹了學校共青團2014年工作要點:以省企共建學校、創新強校工程和60周年校慶為契機,以團中央和團省委共青團重點工作創新試點為抓手,以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傳承創新為主線,以奮斗主題文化建設為重點,打造品牌,錘煉精品,推動學校共青團工作上新水平。主要工作有:全面啟動校慶志愿服務工作以及舉辦以“繽紛校園,歡樂校慶”主題校園文化精品展演活動;成立學校“歷屆學生干部骨干聯誼會” “啟航計劃”,按照學校創新強校工程的要求,深入開展“挑戰杯”等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活動和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提高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開展青年博士(教授)講壇、陽光文體、志愿公益等活動,推進青年教職工聯合會的建設。

校黨委王恒胤副書記作了總結講話。他認為本次會議是學生處、團委和各二級院系黨、相關職能部門、學工干部隊伍加強溝通和聯系的一次重要會議,也是學生處和團委新班子的第一個施政報告會,開得非常好,也非常及時。接著,王恒胤就做好今年學生工作和共青團工作提出三點希望:一、認真學習凌靖波書記和張清華院長在學校2014年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創新強校”這個核心謀劃開展工作。二、學生工作和共青團工作要大力進行“協同創新”。首先是加強校內的協同,學校和院系之間,院系與院系之間,還有與相關職能部門之間,都要緊緊圍繞人才培養這個目標進行高度高效的協同,單打獨斗難成氣候。其次是加強校外的協同,和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之間要搭建起互通互信互利的合作橋梁和協同平臺,為學校學生就業創業、實踐見習、素質拓展、捐資(勤工)助學等開辟更廣闊的天地。協同是基礎,創新是生命線。各項工作一定要創新,只要出發點是為了學生成長成才,只要和學校的中心工作是相吻合的事情,大家都可以大膽的去想去闖去試。三、工作一定要做到落實落實再落實,到位到位再到位。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每一項工作都責任到人、細化到實處,用實實在在的成績兌現承諾。
更多有關"工作,學生,創新,學校,共青團"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