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團委報道上海電力學院2011屆畢業生先進事跡
近日,在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團委開設的微信群里,流傳著一個故事,講述公司員工、上海電力學院2011屆原電自學院畢業生劉宇寬奮戰在核電并網第一線的事跡。詳情如下:
《走在并網前沿》
“請各現場務必再次確認試驗區域已清場,即將開始高壓試驗。”
“發電機和監測系統的調試不能留任何盲區,有問題就使勁提,關鍵點得我也驗證一遍。”
“能否如期并上網誰都說不準,但確定的是咱們工作層同心協力才可能有滿意是結果!”
這是劉宇寬,23歲的新時代青年,可是從這些話語中很難看出他這么年輕,畢竟技術類的問題尤其是面對重大試驗的時候,沒有絕對的信心我們是萬萬不敢多言的!而宇寬可以,我們也相信他行,因為從第一天見到他時他就基本上天天呆在現場與廠家人員一起參與調試了,即使在周六日也常常加班到深夜。作為13屆的畢業生我被他那種認真的工作態度折服了,他放佛是一臺永動機,總是奔波在一線,在我們一同忙碌在并網前沿的日子里,我見證了宇寬為并網所付出的一切!
發電機的調試工作是一場持久戰,每天完成調試任務過程中經常發現一些缺陷問題。所以宇寬每天都會不厭其煩的將所有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仔細排查一遍。宇寬是維修出身,身上有著所有維修人的心思縝密和技術過硬的特質,他對調試工作有著自己的認識,他告訴我調試工作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自己要學的就是調試人身上敢于發掘問題,生怕隱患沒發現的精神。功夫不負有心人,諸如定子100%接地保護接線方法無法實現功能,發電機中性點變一次側虛接,端部測振顯示值不準確、八號軸瓦內部件對地無絕緣等一系列難以發現卻重大的隱患接二連三的被他發現出來。每次有新問題,宇寬總會三步解決,一、搜集足夠信息以免被表象誤導。二、解決問題排查更多相關回路。三、思考沒發現或沒能解決將出現哪些重大的后果。一次次的問題分析都讓我深刻的認識到高壓無小事這一重要道理,可能很小的問題就會影響到發電機的正常運行甚至引起跳機的重大后果。
轉眼到了并網前兩周,發電機還剩幾條重要問題沒有處理,8瓦對地絕緣不合格、軸電流CT測不到真實值、勵磁機輸出電流測量裝置無法工作等問題,這可急壞了寬哥。他不僅要忙著去現場看發電機各個設備的工作狀態是否正常,檢查是否出現新的問題,回到辦公室還要不停打電話發郵件推動現場的問題處理,同時忙著并網的啟動方案及操作單的學習,每次晚飯他總是最后一個去,晚上YS溫柔的燈光中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我常常被他不知道從何而來卻又如此強烈的責任感而觸動。去年五月,宇寬等十幾位CNOC同事應調試隊之邀前來支援一號機調試,亦或是因為他的這份使命,他希望看到自己和同事的賣力能給公司間的交流帶來一點點積極的影響;亦或是源于對現場工作的熱愛,他在動身啟程的前一天下午還奮戰在L303大修現場,我甚至能想象到那個場景,專注而有條不紊的完成離開前最后一點工作。
發電機成功沖轉,持久戰的硝煙還沒散去就迎來了遭遇戰,短路試驗、空載試驗都是安排在了晚上,宇寬帶著我守在發電機旁等待一個一個試驗平臺進行數據測量,在6.2m平臺六個監測系統旁一遍一遍的記錄數據。他發現軸電流的測量數據異常后馬上和廠家進行分析,當場就解決出問題得到了正確的數據。他說這些數據都是十分寶貴的一手資料,錯過一個平臺沒辦法再測量了,所以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當最后一個平臺測量完畢,已經是經過幾天的加班加點的鏖戰,我們已經癱坐在了地上,衣服上滿是污漬,宇寬滿帶血絲的雙眼難掩心中對成功的向往,面帶疲倦卻流露處勝利的喜悅。這一刻興奮和喜悅太強烈,讓我們覺得之前所有的波折,所有的不愉快都是值得的。
2013年12月31日,終于到了首次并網這一關鍵時刻,所有人的心都是緊張而有期待著的。我卻是靜靜地等待這一刻的到來,因為前期的許多工作我都見證了,有宇寬這樣無聞工作者的默默付出,我相信并網成功是水到渠成的。當成功的消息傳到我們的耳中,宇寬看起來依舊那樣信心滿滿和榮辱不驚,我閉上眼睛享受這一刻,希望此時時間能夠停下來。我的心中此時出現一個如設備一般偉岸的身影,他正在像發電機一樣源源不斷的付出,他正在YS溫柔的燈光中忙碌,他正在燈火通明的汽機廠房跑上跑下,在首次并網中他和其他辛勞的工作者們居功至偉,相熠生輝。
走在并網的前沿,不炫耀、不吵鬧,靜聽發電機旋轉的聲音!
宣傳部 供稿
更多有關"并網,發電機,調試,工作,發現"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上海電力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