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青春綻放十字紅

青春綻放十字紅
——新“紅十字方隊”三個年輕人的故事
俞 治 王澤鋒 本報特約記者 肖 鑫
3月初,黃浦江畔,綠柳吐春。記者來到第二軍醫大學護理系學員隊——當年熱播電視劇《紅十字方隊》的拍攝地。“你曾對我說,相逢是首歌……”一路上,記者情不自禁地哼起這耳熟能詳的主題歌,18年后的今天,“紅十字方隊”又有怎樣的故事發生?
“父親是我學習的榜樣,而不是光環”
宋明陽是記者遇見的第一個學員。
眼前這位個頭1米72,來自泉城濟南的姑娘說:“我們隊就是新‘紅十字方隊’!要采訪我么?!”她一臉自信,露出兩顆大門牙,像大白兔奶糖一樣甜。
宋明陽的父親,是一名老兵,曾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并榮立一等功。“父親對我的影響很大,他是我學習的榜樣”,宋明陽難以掩飾對父親的崇敬之情。
“比較幸運吧,當年駐港部隊來招大學生士兵,我憑借兩項‘國家專利’以及二胡十級的文藝特長,成功入選。”宋明陽覺得,能成為駐港部隊一名文藝兵,靠的是自己的實力,而不是父親的光環。
兩年前,她是女兵宋明陽;半年前,她成為軍校女學員,并高票當選一區隊團支書。
我們問宋明陽,上軍校的夢想已經實現,下一個目標是什么?她很爽快地答道:“好好學習,勇敢地走下去,做一個像李蘭丁式的戰地醫務工作者。”
“做一個高尚而學識豐富的人”
李學美,23歲,該隊唯一一位獲得校一等獎學金3次、優秀學員3次的人。
李學美有個外號叫“美霸王”。
她的成績“霸氣”。4年來,穩坐年級前3名,靠的是那股勤勉與韌勁。
她的性格“霸氣”,確切地說是耿直。一次,她在醫院重癥監護室實習,見到醫生搶救病人的方式有失當之處,其他同學都不敢吭聲,只有她站出來,與該醫生就專業知識爭吵起來。后來,事實證明她是正確的,幸好醫生按她的建議進行改正,從而避免了一次事故。“我脾氣是有點‘火爆’,下次再有這樣的事發生,我會注意方式方法”,李學美補充道。
同學們都評價“美霸王”是個“大神”,很少追求物質享受,只追求精神的富足與進步。對于此,李學美泰然處之,“周總理是中國人的驕傲,我要像他一樣做個高尚而學識豐富的人,為國家、為軍隊贏得榮譽。”
“神于天,圣于地,我們是光榮的紅十字”
王惠是該隊2010級學員,也是家中的第一個大學生。她坦言:“當年能考入聞名遐爾的二醫大,家里人挺高興的,不過自己對護理學專業真沒什么概念。”
2012年,正在圖書館看書的王惠,無意間閱讀到該校附屬長征醫院王進華護士長的故事,她被深深地感染了。沒想到,一名護士不僅在抗震救災中挽救那么多生命,而且還能走出國門,服務病患,得到世人的認可,這是何等的榮光?
一次,她奶奶急性痛風發作,左跖關節腫脹,家人剛抹完藥,想用力搓揉使藥力滲透,學過痛風相關知識的王惠,知道患處不能受力,否則疼痛鉆心噬骨,她制止了家人的做法。“家里有個當護士的孫女,就是塊寶啊”,奶奶夸她。
一種職業的歸屬感與神圣感,莫名地在她心中升起。
大二以來,王惠成熟不少,愈發熱愛自己的專業,坦然地學習。她在日記中寫道:“護士是醫生的助手,同時,也是患者的暖心人。”她以學校擁有全國前列的護理學師資力量、優秀的臨床教學醫院為豪,并暗下決心:即使是護士,也要對得起這身軍裝。
8個月的醫院實習就要結束,王惠不舍地說:“實習的結束,也就離畢業不遠了。希望今后能和戰友們在強軍的征途中,用盡所學,像南丁格爾那樣,用青春點燃十字紅,照亮別人。”
走在該隊的文化走廊上,一首題為“神于天,圣于地……救死扶傷,醫者仁愛之行;非汝安知生命相托,重于泰山……”的《隊之魂賦》,格外醒目。“這是學員寫的,是對一代代護理系學員用實際行動詮釋并傳承的‘南丁格爾精神’的真實寫照”,18年前畢業于該隊、如今的教導員胡天琳自豪地表示——新“紅十字方隊”的故事還在繼續…… (俞 治 王澤鋒 本報特約記者 肖 鑫 2014年3月25日發表于《科技日報》第9版)
更多有關"方隊,學員,該隊,的人,南丁格爾"的文章請點擊進入第二軍醫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