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借腦”惠院學者 打造廣東第一名山
本網訊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去年底,蘇東坡詩作中的博羅縣羅浮山成功申報為惠州首個、省內第9個國家級5A旅游景區。在進入“后5A”時代的羅浮山該如何發展逐漸被擺上了議程。4月10日下午,羅浮山旅游產業深度開發研討會在惠州學院舉行,學院專家學者為羅浮山景區深度開發把脈問診。
學院黨委書記楊海濤、副院長許玩宏,博羅縣縣長江菊蓮、縣委副書記肖建清,羅浮山管委會主任楊壽堅,市旅游局副調研員潘海濤等領導以及羅浮山管委會代表、學院各系專家學者、師生代表參加了研討會。
各路專家為羅浮山旅游開發“聽診、把脈、開良方”
規劃好:提質增效、分步實施,打造名符其實的“嶺南第一山”
“要把羅浮山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嶺南第一山’,必須要有一個5年、10年、甚者是20年的長遠戰略規劃,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經濟管理系主任曹倉就如何把羅浮山打造成“嶺南第一山”發表了看法。他表示要利用羅浮山特有的歷史優勢、區位優勢與自然優勢,清楚認識目前存在劣勢,做好長期和整體的戰略定位,發揮資源優勢,正確處理好自然與人文、廣度與深度、歷史與現代、遠期與近期、名與實、自我中心與游客中心這六種關系,加強自身內涵建設,打造名副其實的“嶺南第一山”。
旅游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戴學軍分析了目前羅浮山旅游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即旅游景點容量不夠、缺乏豐富的旅游線路組合和旅游服務質量水平想對較低。同時提出了四點建議:放開視野,擴寬景區,加大自然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培育,打造符合市場需求的觀光、生態休閑度假的旅游產品;培育關鍵性旅游景點,構建整個景區景點的有序結合;豐富旅游線路組合,給旅客提供多元化的旅游路線;創新旅游業態,增加旅游內涵,提高旅游績效。
開發好:多方面入手,挖掘羅浮山特色旅游資源
生科系段中崗教授認為羅浮山的生物資源豐富、中醫藥歷史文化悠久、游客對中醫藥的需求量以及國家政策支持,都是羅浮山中醫藥項目開發的有利條件。他建議可以依靠羅浮山現有的資源建設中醫藥生態園基地、中醫藥文化養生休閑度假旅游區、中醫文化生態建筑及中醫藥博物館、中醫養生服務和傳統中藥制備體驗、中醫藥養生產品。
音樂系教師、東江流域音樂研究生副所長王振龍認為音樂作為旅游資源開發的載體極其重要,應當利用羅浮山特有的自然資源、道教和佛教資源、紅色旅游資源和客家音樂資源來開發羅浮山特有音樂旅游資源。在山水縈繞的羅浮山,可以自然景觀為舞臺背景,策劃制作旅游音樂節、音樂劇、音樂微電影以及動漫音樂等音樂作品,來展現羅浮山獨有的魅力。
“羅浮山孕育了東江的領袖,而滔滔的東江水則涵養了羅浮山的渾厚,因此談羅浮山的開發不要就山論山,而要抓住其特有的東江文化內涵。“政法系主任林清明表示,要著眼東江文化的大背景來構建羅浮山旅游規劃,挖掘羅浮山的文化內涵。他建議在羅浮山建立東江文化博物館,主要分為七個展區:羅浮山的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東坡文化、醫藥文化、紅色文化以及東江民俗文化,向游客展現一個聳立在東江文化土壤上的羅浮山。

注重細節:發揚經典,把握文化導向,做好導游培訓工作
美術系主任楊中華從畫作與山川風景關系出發,闡述了知名畫家創作經典山川畫作,往往也給為該山川風景提升知名度從而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正如元代畫家王蒙畫作《葛稚川移居圖》,描繪了晉代著名道士葛洪攜家移居羅浮山煉丹修道的故事,現為故宮博物館收藏,具有很高的價值。楊中華感嘆:名人創造經典、經典吸引眼球、眼球帶來財富。
中文系王立祥副主任說到,“我是東北人,但孩童時代就讀了蘇東坡描寫羅浮山的詩句,知道羅浮山這個地方。所以文學作品影響力很大。”因此,他認為,羅浮山深度開發的同時要把握文化導向。既要發揮發揮羅浮山的天然稟賦,又要挖掘羅浮山的內在氣質,具體可從景觀層面、動態文化層面、文學藝術層面等三個層面進行合理發展。
旅游系主任李存說,羅浮山旅游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導游培訓這一環節,要做好導游培訓工作,發揮人才的作用。羅浮山的導游培訓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實用性講解資料建設,讓導游有話講,游客問不倒;二是制定針對性的導游培訓方案,讓導游能講好,游客愛聽;三是導游管理上要改革,讓導游用心講,多方都受益。

聽眾感言:“把脈準、方子好” 羅浮明天會更好
聽了各方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為羅浮山深度開發提出的建議措施,楊海濤書記說,他作為一名普通游客,深深感到惠州學院專家們提的建議很有建設性針對性,對羅浮山的旅游開發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對學院專家智力助推地方發展的努力甚感欣慰。在他看來,一座山要具備名、靈、史三個要素才能成名,羅浮山集這三要素于一身,因此,羅浮山的旅游開發一定要布局好、思考好,要在“寬”和“深”二字上做文章:即應做好整體戰略規劃,抓住發展機遇,擴展旅游資源的“寬度”,在豐富的資源中挖掘產業發展鏈條的“深度”。他相信,羅浮山的旅游發展在惠州學院、博羅縣和惠州市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成為廣東最具代表性的第一名山。
江菊蓮縣長感謝學院專家學者的踴躍發言,為羅浮山“后5A”時代的發展建言獻策。她說,羅浮山景區開發仍存在不足,在當下人才缺乏情況下,希望繼續加強博羅縣與惠州學院的交流與合作,在更深層更廣領域展開合作,為羅浮山景區以及博羅縣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許玩宏副院長聽了各方學者發言后,深受啟發,認為學院與羅浮山可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業務培訓、景區規劃等方面加強合作。他還以游客親身感受,建議把羅浮山景區游客中心發展成為一個具備豐富內容的旅游景點之一。
楊壽堅主任市潘海濤副調研員希望羅浮山與惠州學院加強合作,并對羅浮山的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這些專家說的意見真是中肯,一針見血,都說到我的心坎里去啦,我們羅浮山的發展太需要他們啦!”羅浮山管委會的李先生深有感觸地說,作為羅浮山管委會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他認為學院的專家學者為他上了一堂開眼界的課程。

(黃文傾、曾婉玉/文 王影影 林澤佳、黃婉儀/圖)
更多有關"羅浮山,東江,博羅縣,文化,惠州"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惠州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