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的法國陶藝之旅
明文/文
男孩的夢照進現實
2013年7月,剛從景德鎮陶瓷學院雕塑專業畢業并考取母校研究生的劉輝,將發表在《中國陶瓷》雜志的的畢業設計作品《男孩的夢》,投稿參加全國大學生陶藝作品競賽,該作品從100件入圍獎中脫穎而出,獲得了銅獎。(金、銀、銅獎各一名)。
《男孩的夢》通過中白瓷泥高溫燒制而成,沒有施釉。效果上既保留了雕塑的肌理感,又使作品顯得素凈、雅致,該作品還曾榮獲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美術學院2013屆本科優秀作品展銀獎。
劉輝了解到,大賽主辦方將從金銀銅獎得主中挑選、資助一名獲獎者赴法國與當地陶藝師交流學習,時間為期一個多月,食宿、路費全部由主辦方承擔。這是劉輝夢寐以求的。劉輝拿“機會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這句話給自己打氣。為了學好英語和法語,他查閱了課表,擠時間去主教學樓蹭“法語課”,上課做筆記,下課練習聽力。為了不和研究生課程起沖突,他選擇兩個法語班串著上課,“晚上說夢話,講的都是法語,那種緊張的感覺,似乎回到了高考備戰的歲月”,劉輝說。
2013年11月,劉輝參加了主辦方考核:兩天之內完成一件陶藝作品的創作,法語及英語的現場對話考核,以及對行為舉止等個人素質的綜合評估,劉輝都順利完成了。尤其在面試環節,考官對劉輝的法語水平感到驚訝,當了解到劉輝僅用兩個月的課余時間從零開始學習法語并達到眼前的水平,他們被劉輝的求學態度和拼搏精神所折服。最終,劉輝被錄取了。
遠古系列與火中沐浴的豌豆
2014年1月14日,劉輝到達法國克呂尼。他將在陶藝家凱斯坦的工作室為即將舉辦的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活動“中國的回歸”藝術展開展創作。
劉輝的創作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創作環境和當地陶泥屬性與國內不同,劉輝會受到了一些影響,如在學校時,做完一個較為復雜陶藝雕塑后,可以選擇翻制模具,這樣會克服一些作品成型的難題。但在法國,如果選擇翻制模具的話,一是材料不齊全,二是短時間內會耗費更多的時間,如模具的晾曬,坯胎的修整等。
他想到了盤泥條。這是表現中國陶藝的元素之一。劉輝把自己想象成一個遠古人,通過夸張、變形、放大,加入一些現代元素感進去,現代元素和遠古手法的碰撞,完成了《遠古系列》的五件作品以及《峰》、《涌》、《風》、《泉》四件作品。
在制作《遠古系列》時,為了更接近遠古時陶器的質地,他選擇了先用黑陶泥盤制,等坯胎干透后,噴上一層高白泥漿,局部又刷上了藍色的金屬鈷粉。最后,用砂紙打磨,這樣坯體上泥條突出的部分就會露出黑陶的底色,其他部分的高白泥和鈷留在上面,等燒制完成后,會成黑白藍三色錯落相間,更有一種歷史滄桑感。這種上釉方法之前劉輝沒有嘗試過,是在看了陶藝家凱斯坦的作品后受到啟發,凱斯坦在制作過程中他也給了他很多指導。
為了突出作品的線條美,《峰》、《涌》、《風》、《泉》四件作品沒有上釉。劉輝還創作了一個作品系列取名叫《火中沐浴的豌豆》,他用傳統的卷泥片方式,先做出一粒粒豌豆,然后用壓好的泥片把這些豆粒包裹起來,放大了的豌豆的世界,用寫實的手法去塑造它們,姿態各異,有的還沒有完全成熟裂開,有的已經迫不及待的跳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有的把衣服打開緊緊的簇擁成一排,在陽光下彼此嬉笑交談。這組作品是用到了柴窯鹽燒的法方,沒有上釉,完全根據窯內溫度和鹽化程度來決定最后的燒成狀態,如色彩及光滑度等。“正因為這種大的可變性和不確定性,才使創作更富挑戰性”劉輝說。
親歷“中國的回歸”藝術展
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2014年2月21日,“中國的回歸”藝術展開幕。該活動由陜西富平陶藝村、曲江富陶國際陶藝博物館、法國“中國在克呂尼協會”、陜西富陶國際陶文化有限公司共同舉辦。此次參展的藝術家共9人,劉輝是其中之一,還有法國陶藝家Christian FAILLAT(凱斯坦),攝影家Pierre Plattier(紅石),畫家LudovicTerracol(呂斗),攝影家Bertrand Lauprete(貝龍),和中國畫家吳強、孫亞光,吳華,新華社北京分社高級記者、著名攝影家唐召明。
劉輝和他的作品吸引了法國媒體的關注。克呂尼電視臺對劉輝進行了專訪,《LE JOURNAL DE SAÔNE-ET-LOIRE》報記者先后4次采訪報道劉輝及他的作品。包括法國克呂尼市長在內的法國人民和世界友人,懷著對中法藝術的好奇與熱情,紛紛前來參觀,絡繹不絕。
不少藝術家對劉輝的作品點頭稱贊,認為劉輝的作品富有想象力和創造性。有的給劉輝提出了建議,一同參展的畫家吳強說,“有幾件作品在看上去素了點,如果考慮下色彩的修飾或許更好。”
“這些陶藝、攝影、或繪畫作品,無不是藝術家們對生活的記錄與感悟。讓我開闊了眼界,也對藝術產生了新的認知與思索。我很樂意聽到別人的點評,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希望在今后的創作中加以改進。”劉輝說。
本次作品展出的同時也進行了拍賣,劉輝的《泉》、《風》、《涌》、《遠古》系列的兩件作品以及《火中沐浴的豌豆》中的一件作品被拍下,售出約合人民幣15000元,他把所得資金的15%付給了協會,另外贈送給協會一件《火中沐浴的豌豆》作為答謝和紀念,把《峰》送給了陶藝家凱斯坦做紀念,感謝他在創作期間給予的指導和幫助。
“法國是一個充滿濃厚藝術氛圍的國家,通過近兩個月的學習,我從法國陶藝家那里學到了一些新的知識,也從中悟到了一些從藝之道,比如要接受失敗,勇于嘗試。有時,創作不是一本正經的去做作品,而是在和泥巴做游戲。感謝我的導師曹春生老師,他的悉心指導為我的創作指引了方向,時常囑咐我在法期間好好學習,多去見識,要學為所用。這次法國陶藝之旅對我來說是難忘的,我沒有讓導師失望,父母也為我感到高興。”劉輝說。
個人簡介:劉輝,男,景德鎮陶瓷學院雕塑系碩士研究生。2011年6月,木雕作品《豌豆》被景德鎮陶瓷學院收藏,2013年7月,畢業作品《男孩的夢》獲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美術學院2013屆本科優秀作品展銀獎,并被《中國陶瓷》藝術版選用;2013年8月,獲上海浦宇杯全國大學生雕塑作品網絡投票“入圍獎”;2013年9月參加全國大學生陶藝展獲三等獎,被陶瓷美術學院推薦參加曾竹韶藝術獎學金展;2013年12月,作品《男孩的夢》獲2013中國當代大學生藝術作品年鑒造型類“銀獎”,作品《馬三立肖像》獲2013中國當代大學生藝術作品年鑒造型類“優秀獎”,兩件作品同時入編2013《中國當代大學生藝術作品年鑒》。

與陶藝家凱斯坦交流學習

裝窯

畢業作品《男孩的夢 》

《遠古》系列

《泉》

《火中沐浴的豌豆》系列之一

《風》

藝術展開幕式上參展藝術家及協會會長、克呂尼市長的合影

展覽現場

媒體關注 獲獎證書

媒體關注
更多有關"作品,法國,陶藝,法語,豌豆"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景德鎮陶瓷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