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黨委書記王清義出席首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
4月25日—26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中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和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首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在河南省駐馬店市舉行。校黨委書記王清義應邀出席論壇,并與許昌市委書記王樹山一同參加大會“政府與高校對話”專題論壇,做主題發言。
本次論壇以“建設中國特色應用技術大學”為主題,旨在通過建立教育界、產業界、學術界與各級政府共同參與的中國教育改革創新和全球教育合作交流平臺,推動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發展。25日進行的“重建地方政府與地方高校的新型關系——政府與高校對話”分論壇現場,由重慶市教委副主任、教育部轉型試點專家牟延林主持,匯集了駐馬店市人民政府與黃淮學院、常熟市人民政府與常熟理工學院、許昌市人民政府與許昌學院、合肥市人民政府與合肥學院等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共8位市委書記、市長、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參加。論壇圍繞政府如何保障并支持地方高校積極轉型、破解發展瓶頸,地方高校如何加強與區域、行業和企業緊密合作等核心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和現場對話。
在論壇上,王清義書記立足許昌學院72年辦學歷史和12年本科辦學經歷,結合學校著力實施二次轉型的體會和思考,深入淺出、侃侃而談。王清義書記指出,許昌學院近年來堅持以產教融合為核心、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創建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在這一過程中,學校一是堅定不移地走融入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生態辦學的發展之

王清義書記總結指出,目前許昌學院和許昌市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市場、就業為導向,政府指導、行業引導、校企互動、企業參與、社會聯動的政產學研相結合的良性辦學與長效機制。學校和政府也已經形成高度共識,為地方產業改造升級、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源源不斷提供智力、技術、人才支撐,是許昌學院和許昌市人民政府共同的職責。
在論壇對話過程中,許昌市委書記王樹山重點介紹了許昌市人民政府為有效促進并指導許昌學院轉型發展,所進行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以及起到的積極作用。王樹山書記指出,圍繞國家正在組織實施的科教興國、創新驅動兩大發展戰略,根據許昌的產業發展,許昌市委市政府狠抓科技創新的內生驅動,尤其堅持校地合作,走出一條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實施科技創新的路子。作為地方政府,積極支持許昌學院在學科專業的設置上瞄準地方優勢產業、實現科學布局與良性發展,積極支持許昌學院的科研成果率先在許昌境內進行轉化應用和推廣,積極支持許昌學院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協作性創新平臺,積極支持許昌學院創建應用科技大學,積極支持許昌學院主導進行許昌地區的高校戰略資源優化重組。

王樹山書記在論壇上著重強調,許昌學院是許昌地區高等教育的龍頭,經過近年來不懈努力與改革發展,在許昌乃至全省知名度很高,辦學的名片打得很亮、很響,以實際行動真正做到了“有為、有位”。許昌學院科研成果的應用與轉化推廣,對于許昌鈞瓷等優勢產業的擴大影響與文化傳承,貢獻巨大。學校建設的一批產學研用、一體化協作性創新平臺,也為地方的主導產業、新興產業、戰略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技術支持和人才支撐作用。許昌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地關注學校發展,加大資金支持與政策保障,積極促成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和優化重組,促進學校在為地方經濟社會培養不同層次的應用型人才上,做出更大貢獻。
論壇上,來自兄弟院校、不同地區的地市與高校領導,分別就地方政府如何加強頂層設計與制度保障,如何以產教融合為平臺、激發地方高校轉型的主動性,如何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等問題,從不同角度介紹經驗、交流意見。圍繞地方高校科學轉型發展、地方政府發揮管理職能的主題,論壇呈現出大量頗有學術理論見地和實踐引導價值的思想結晶與智慧視域,如提出了“高校轉型,形轉了、神也得轉”,“地方高校有為才能有位”,“行業學院、貼地飛行”,“對于地方高校,技術創新的價值大于知識創新”,“校地之間更要同心同德、同行同向”,“發揮貨幣資源、產權資源、政策資源、領導資源、思想資源作用,五位一體推動校地合作”等觀點,現場氣氛熱烈、探討深入、互動積極,堪稱一場真正的思想盛宴。許昌市委王樹山書記和學院王清義書記,在論壇上也與兄弟院校進行了深入交流。
據悉,本次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是中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的第一次論壇,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徐濟超,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邵巍,河南省高校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朱清孟,應用技術大學聯盟理事長、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孟慶國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式,共有180多所國內外高校參加了本次論壇。在一天半的日程中,論壇討論了高等教育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中國高校的轉型發展之路、國外應用技術大學的發展經驗、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的合作、新技術革命對教育的挑戰等熱點問題。論壇以后每年定期召開,將對加快地方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和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攝影:王軍平)
更多有關"許昌,高校,學院,地方,產學研"的文章請點擊進入許昌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