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隊手記#尋訪北平藝專南遷路之云南安江
沿著前輩的足跡——尋訪北平藝專南遷之路
設計學院數碼媒體工作室數字視頻專業二、三年級
帶隊老師陳卓
第二站:云南省晉寧縣安江村
2014年4月16日,干燥的云南已四年大旱,陽光刺眼,風吹揚塵。問起晉寧縣安江村,開車多年的司機師傅也不知道具體位置,我們跟著導航一路尋找,終于來到了這個倚山傍水的小村落。晉寧縣宣傳部李副部長已在村口等候,在他的帶領下,我們步行到村落的盡頭,穿過一片破敗的雜草灌木,終于看到一個古老的建筑,那是村中的玉皇閣,也便是1939年夏至1940年底國立藝專南遷于此的辦學地點。
遠離戰火,這片難得的藏身之地,為當時中國的藝術火種在硝煙中得以延續提供了避風港。這里留下了藝術大師潘天壽、常書鴻、吳茀之、張振鐸等在此任教,以及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董希文等學習過的記憶,讓人銘記抗日戰爭這段歷史,也印證了中國藝術教育事業的艱辛坎坷之路。
看到老前輩們曾經學習生活的地方,再破敗不堪也倍感親切。最讓人自豪的,就是我們是第一批來到這里的中央中央美術學院人。雖然此處已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但老舊的建筑仍然年久失修,已是危房。地方政府已經做好了全面的修繕計劃,將在未來兩年中加固翻新這個舊址,并將它打造為藝術院校的采風實習基地。我們的到來讓他們感到興奮,這也讓我們意識到了解歷史的重要性,尋其根,知其源,熟其脈,揚其魂,對于中央中央美術學院師生來說,這段不可忘記的歷史故事,值得踏訪,值得追尋,值得銘記。
延伸閱讀:
1938年10月25日,日軍占領武漢,隨后不久發生了長沙大火,促使整個華南地區形勢惡化。國立藝專決定西遷云南,1939年1月開始長途跋涉,經貴陽至昆明。雖勉強開課,終因校舍困難和空襲頻繁,于1939年夏復遷至滇池呈貢縣安江村,借村中五座祠堂、殿宇為校舍,形成了抗戰伊始藝專相對安定的局面。
在此期間,學校學生自發組織起了一個頗具規模的鄉村宣傳隊,以下分為話劇、歌詠、街頭畫展、講演、壁報與訪問等小組。分別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到“九?一八”等紀念日,學校愛好木刻的學生還發起到昆明市上的木刻卡片義賣活動,所獲收入全部捐入滇省抗敵后援會。
設計學院 陳卓/文圖
宣傳部 徐新立/編
2014年4月17日





更多有關"藝專,晉寧縣,舊址,宣傳部,云南省"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