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民國范兒”創作沙龍獲得熱烈反響
5月5日下午,影視學院黃瓜園劇場迎來了第二屆南京電影論壇的重頭戲——“電影中的民國范兒”創作沙龍。
活動尚未開始,黃瓜園劇場早已座無虛席,人氣爆棚,甚至有同學寧肯坐在地上也不愿意離去。大家對于此次活動都翹首以盼。本場沙龍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由影視學院戲文系薛漫白老師、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魯敏女士、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薛冰先生、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沈衛威先生等四人展開討論。每個人都以一個印象深刻的民國女子的一生經歷為發端,描述了民國時期傳奇人物的風韻氣度,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傳來歡笑聲,十分輕松地就炒熱了現場的氣氛。
第二部分,我們迎來了香港著名導演許鞍華女士,當代畫家、作家、評論家陳丹青先生和知名編劇、策劃人史航先生,他們三個人由許鞍華女士的新作《黃金時代》說起,聊到了大陸導演與香港導演的意識觀念的差異,大陸和香港在文化上的發展軌跡。許鞍華女士用著不標準但可愛的普通話,謙虛地討論著自己的創作歷程。許鞍華對《黃金時代》中蕭紅進行了詳細的闡釋,并說蕭紅讓自己感動,認為蕭紅有看事情的透視法。許鞍華導演謙虛說到自己相比內地人對魯迅了解不深,所以在影片中加了一些自己的想象,她認為,將魯迅人性化是因為我們眼中的魯迅太過于臉譜化。許鞍華還對王志文塑造的魯迅大加贊賞,贊揚王志文對這個角色下了很大功夫。
陳丹青繼許鞍華后發言,為表明對許導的尊敬,他稱其許先生。陳丹青最擅長做文化比較,他自稱三十年前就慕名許鞍華導演之名,更深覺以前國人稱香港為“文化沙漠”為大謬,“什么書都可以在香港買到,什么電影都能在香港看到,怎么可能是沙漠?”陳丹青先生聲線溫和,時不時用調侃的語氣分析中國現代的電影存在的部分問題,在他看來,民國電影包括很多其他民國藝術,都是在草創期,有的也很幼稚。但“它一開始就是對的,值得現在的電影人思考”。史航先生在對話中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他一直在用客觀的卻也親近的態度,拉近嘉賓與學生的距離。在這次的學生提問中,有眾多的學生爭先恐后地向三位老師提問,當問到最想涉及到的題材,許鞍華說,人生在世的經歷,只要拍的好就行了。樸實真誠的話語引起劇場內一陣又一陣的歡呼與掌聲,大家都受益頗多。
創作沙龍的第三場,史航老師再執話筒,對話《一代宗師》的編劇徐皓峰和著名電影評論家吳冠平。徐皓峰老師在一開始的序幕中就和同學們聊起了自己和王家衛相識的有趣經歷,成功吸引在座觀眾的目光。接下來,他也談到了自己對民國和電影的認識,并結合《一代宗師》做了相應的比較。在對話中,吳冠平老師對徐皓峰老師圍繞《一代宗師》的形式感以及王家衛對于民國的認識展開討論,徐皓峰老師在大談武術后又涉及了詠春的歷史,并說自己已經放棄了武俠戲,而著重于武館,并努力尋求兩者的融合。本場創作論壇現場氣氛熱烈,史航老師妙語連珠的主持更是與現場同學互動頻頻。隨后,徐皓峰老師從武俠的道義,談到了五千年文明的延續,他認為武俠所重視的祖宗,血脈是必不可少的。而最后的“Q And A”現場提問環節,在座的同學們積極響應,各抒己見。對本次創作論壇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意見和不同想法,老師們也一一為同學們答疑解惑,傳授心得。隨著三位老師的相互交流,思想碰撞匯聚成對民國的回憶,時間一點一滴的流淌,本次論壇也在史航老師的總結與互動中走到了尾聲。電影的未來屬于富有創造力的年輕人,藝術的高峰要勇于攀登,諸位老師對南藝的莘莘學子寄予了深切的期望與祝福。
隨著創作沙龍圓滿落幕,本屆論壇的各項活動也即將收官。在本屆論壇上,專家學者們在學術領域進行了全方位的交流,參會聽眾的專業視野得到了拓展,民國電影的深入研究又找到了許多新的切入點,面向社會開放的展覽、放映等活動拉近了普通大眾與民國電影的距離,論壇在電影圈的影響凸顯,這一切都為下一屆論壇的舉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們對民國電影研究的發展和繁榮充滿期待!第三屆南京電影論壇再見!(電影電視學院 莊飛燕 甘世文)

許鞍華對話陳丹青

徐皓峰對話吳冠平

創作論壇現場座無虛席

創作論壇嘉賓與影視學院教師合影
更多有關"民國,老師,電影,魯迅,創作"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南京藝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