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外語學部成功舉辦2014年度青年教師教學競賽
文新社訊5月7日下午,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外語學部2014年度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于語音樓411舉行。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副院長程紅,教務處副處長孫躍出席了本次活動,教學顧問組組長張曉明、組員葉麗珍及外語學部教師隋思忠、張道寶、何桂英擔任比賽評審嘉賓。
本次比賽共有6位參賽選手參加,共設有12位評分評委、3名點評嘉賓及2名總評嘉賓。每名參賽選手需在20分鐘內完成講課思路介紹與課堂展示兩個環節。
來自英語系教師吳蕾首先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尋找關鍵詞,再從主題、結構、內容和鑒賞四個方面,輔以課堂口語和聽力練習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她通過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新年決心”與“自我改善”間的內在聯系,讓他們對文章內容有主體的認識。她還通過畫出文章的結構圖,使學生明確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以及段落在整體文章中的作用。最后吳蕾帶領學生對課文進行鑒賞學習,使學生欣賞作者語言中的詼諧幽默。“從課件上可以看出,吳蕾老師準備充足,涉及知識面廣,能夠做到融會貫通。”隋思忠說。他表示教師需要注意課堂教學要“活”,在應對學生的各種疑惑時,必須做到心中有數。
來自日語系教師劉瑋瑩則向學生介紹擬聲擬態詞的基本知識。她用幾張拍攝日常生活場景如下雨時稀里嘩啦,吃煎餅時咔吱咔吱,狗的叫聲并配有日語的圖片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并使他們意識到擬聲擬態詞在日常生活中會被頻繁的使用。“傳授知識時能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可感知的生活氛圍中自由快樂的學習,這點非常好。”張道寶對她的表現評價道。他建議教師可以稍稍放慢語速,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授課時也能減輕負擔。
來自大學英語系教師唐晨芳主張通過趣味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結構及中心思想,培養其思辨性思維能力。在課堂上,她首先以炎熱的天氣切入,使他們聯想到游泳。而在學生觀看完國內外教幼兒學游泳的視頻后,她同學生以填表格的方式對比了中西方教育方式。隨后她引入了思辨性思維中的“對比分析法”的概念,幫助學生理解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并讓他們針對不同的教育方式展開討論,充分培養思辨性思維能力。何桂英在對她點評時說:“以生動有趣的視頻導入能即刻吸引學生進入課堂,對于主題把握準確且重難點突出、思路清晰。”她表示若能對中西方教育方式的不同及利弊展開深入討論,相信會更好。
比賽結束后,教務處副處長孫躍發言,他說道:“在外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層次是存在差異的。教師應以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為基礎,結合市場和學生的自主需求,多與學生互動,定向引導學生學習。”
教學顧問組組長張曉明在總評時肯定參賽選手們的表現。她說:“老師們對教學的導入充滿趣味性,能熟練運用幻燈片等多媒體技術,是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同時她希望教師以“教學生如何學”作為基本出發點,注重學生的基礎能力的培養。
相關鏈接:
第一名:英語系教師吳蕾
第二名:大學英語系教師楊帆
第三名:英語系教師鄧瓊
(文字編輯:張玙偲胡雅婷)
更多有關"學生,教師,英語系,教學,思辨"的文章請點擊進入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