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學部組織召開了實用英語課程改革研討會
為深入推進學校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基礎教學部于2014年5月22日下午三點,組織召開了實用英語課程改革研討會議,會議由副主任蒲愛民主持。應邀參加此次研討的有民族教育學院一分院院長宋乃康,教學科研處副處長陳博旺、李春玲,教材科的李萍、段燕北老師以及基礎教學部副主任馮小艷和全體英語教研室老師。
首先,蒲主任從改革現狀、改革指導思想、改革目的、改革思路、改革內容和改革評價等方面將實用英語課程改革方案的總體思路給大家做了匯報。隨后,宋乃康對實用英語改革的總體方案進行了肯定,也提出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從課程進入高校開始就提出,始終沒能突破瞄準大學英語四六級的要求,現階段沒有任何一所高校在大學英語改革上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改革沒有實質性進展,南昌工學院的大學英語改革,只突出聽說,這樣做合適不合適,恐怕值得商榷,畢竟沒有參考。再者,在教材的使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授課方式的變化上,應該注意延續性,要考慮學生的認同和接受,同時希望英語教研室的老師們要把理實一體化的英語教學作為一項課題來研究,從實際出發,切實搞好實用英語課程教學。英語教研室鐘俊老師提出,英語課程的知識有層級劃分,還是要注意知識的體系和邏輯,要注意知識的完整性。陳博旺提出,教育部對英語的指導文件中提出,初中、高中和大學對英語單詞有階段性要求,如果沒有打好基礎,是不可能有語言的流露,查閱全國各高校,沒有任何一個高校將大學英語課程的名稱改為實用英語,在課程名稱的使用上也應該隨大流,也希望老師們要多研究學生,不能片面理解理實一體化,否則教學效果將會受到影響。另外,李春玲發言提出,基礎教學部的實用英語改革方案,符合學校改革指導思想,在目前英語教學的困境中,打破原來固有的模式,不再瞄準大學英語四六級,而是以實用為主,交給學生基本交際用語,同時對英語四六級有訴求的同學,改革中也應有相應的課程和訓練,以滿足部分英語學有余力的學生除聽說技能以外的學習要求。另外,在教材方面,鼓勵老師們編寫教材。吳海紅老師提出,要進行情景設置,提煉出學生最常用和最容易在身邊發生的事例為情景,設置出授課模塊和內容,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參與,以便能更好的進行教學。張騰令老師提出,英語就是一種語言,必須充分進行聽說訓練,要設置一些情景、任務和案例,引導學生和老師共同完成,要善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充分融入到教學中,并將西方英美文學中的習慣和文化教授給學生。蒲愛民發言提出,實用英語改革,就是為了打破現有的英語學習瓶頸,突顯英語交際的實用性,體現校長提出的技術技能實在這一指導思想,改革思想和依據不用討論,因為這是教育部、民族教育司、教育廳以及校學術委員會批準同意的,不用過多討論,現階段最關鍵的問題是我們在學校整體改革指導思想下,利用什么樣的授課方式、教授什么樣的授課內容、建立什么樣的考核評價體系,讓學生真正學到實用的基本交際用語。英語教研室其他老師們也將自己對改革方案的想法發表了意見。蒲愛民補充說到,按照校長多次講話精神,一切改革要始終緊緊圍繞增強就業能力為目標,教給學生做人和做事的能力,要求我們所有人員必須在思想觀念上要轉變,在教書育人的能力上要轉變,在課程標準上要轉變,在教材使用上要轉變,在講義編寫上要轉變,在上課方式方法上要轉變,在測評考核上要轉變。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的改革,是設計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獲得專業能力的過程,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密切聯系實際,全力推進改革,以增強就業能力為導向來培養我們的學生,完成我們的使命。所以,大綱的使用,教材的選取,教法的運用,我們都不再沿用原來的。老師們在學校改革指導思想下,多方研究討論,制訂了新的課程標準,廣泛選取教材,主要針對聽說訓練,輔助讀、寫、譯。對于教材的選取,第一次選取教材由吳海紅、唐洲、鐘思美、張麗、曾文潔五位老師選取,報教材科后并反饋教材征訂單,英語教研室又進一步討論教材選取,全體教研室教師參加,將原來有高職高專使用的教材剔除,最后定選并報教材科。另外,我們已著手準備開發教材,以譚武英老師負責的《實用英語》課程開發小組將圍繞南昌工學院學生實際和培養目標要求進行課程開發,先制訂課程標準,再形成講義,然后實施并修訂,最后形成教材,繼而形成教學模式。
最后,蒲愛民代表基礎教學部感謝各位對實用英語課程改革提出意見和建議,也希望各位繼續關注和幫助實用英語課程下一步的改革與實施。
更多有關"改革,英語,教材,提出,學生"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南昌工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