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日“邂逅”助殘日,農博館迎來“特殊”客人
時間:03-07 來源:許昌學院 出處:www.gd-seeyon.com
5月17日下午,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迎來了一批“特殊”客人,他們是來自許昌市特殊教育學校的41名聾啞兒童。在手語老師、博物館講解員和志愿者的陪同下,聾啞學生相繼參觀了農博館“農耕源流”、“農耕器具”、“農耕風貌”等十六個專題展廳以及正在舉辦的中原農耕往昔風貌(老照片)展覽。
當走進博物館展廳,這些長期生活在無聲世界的孩子,面對琳瑯滿目的展品,一雙雙好奇的眼睛流露出驚奇與熱愛。在參觀的過程中,每當博物館講解員講解完一個展品后,都會有一段時間的靜默,這是手語老師正在把講解員講過的內容通過手語表達給孩子們。雖然孩子們無法親耳聽到講解,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的熱情?粗鴶[放在展廳中的舊石碾、紡花車、竹編大簸籮、二十四節氣圖等這些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農耕物件,孩子們用手語興奮地交流著,感知著傳統農耕文化的魅力。特殊學校的趙麗鋒老師對記者說:“ 非常感謝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能給我們提供良好的參觀條件和優秀的講解,雖然孩子們還不能完全理解古老的農耕文化,但今天的參觀活動一定會給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深刻印象。他們看到了我們的祖輩是怎樣生活的,也會更好地融入當下時代的生活。”
許昌學院原正校級調研員、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名譽館長汪慶華書記告訴記者:“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以“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為主題,我們農博館相應提出了“農博拓展育人渠道、藏品架起溝通橋梁”的口號,就是希望通過博物館這個橋梁,讓大家彼此聯系在一起。今年的博物館日恰好和第24個全國助殘日趕在了一起,所以我們特地邀請這些孩子們來博物館,讓他們也能夠親自感受到農耕文化的獨特魅力。也希望我們這種方式能夠給這些生活在無聲世界里的孩子帶來社會的溫暖。”作為河南省首家以中原農耕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農博館開館以來,受到了社會較廣泛的關注和參觀者歡迎。在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前后,農博館特別推出 “中原農耕往昔風貌(老照片)展覽”,吸引了許多在校學生和市民前來參觀。(攝影:高魁)外媒鏈接:中國新聞網http://www.ha.chinanews.com.cn/lanmu/news/1651/2014-05-19/news-1651-258214.shtml許昌文明網http://hnxc.wenming.cn/tpjj/201405/t20140519_1170041.html未成年人網http://work.kids21.cn/dfcz/hnsdfcz/201405/t20140519_273789.htm大豫網http://www.dayu001.com/xuchang/20140519/29380.html
更多有關"農耕,博物館,中原,孩子們,文化"的文章請點擊進入許昌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更多有關"農耕,博物館,中原,孩子們,文化"的文章請點擊進入許昌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返回到頂部你應該還會關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