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春與國旗共飛揚——走近東華大學國旗班
時間:03-14 來源:東華大學 出處:www.gd-seeyon.com
編者按:“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十八大報告用凝練深刻的24個字,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多植根于我們的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植根于凡人做小事,細處見精神。在東華校園里,有許多普普通通的師生,他們在各崗位一線默默耕耘奮斗,用平凡的行動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最生動的詮釋。我們從即日起推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欄,對基層師生的動人故事予以系列報道,發掘弘揚東華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強大的正能量!

每天清晨,當許多人還在夢鄉時,他們已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走向旗壇;每天黃昏,當下課的同學在食堂享用晚餐時,他們已準時將國旗降下收好,讓它靜靜等待下一個黎明。11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000余次升降旗,零差錯,東華大學國旗班用默默無聞的行動詮釋著青年學子對祖國的熱愛,對責任的擔當。
用護衛國旗的方式詮釋青春
伴隨著莊嚴的國歌聲,一聲洪亮的“敬禮”,主旗手緩緩拉動旗繩,護旗手向空中行一個漂亮的拋旗動作,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學校上空冉冉升起……這樣的場景,在國旗班現任班長、信息學院11級本科生張英兵眼中既神圣又親切。入隊3年來,每周一到周五,早7點升旗晚5點降旗,已成為張英兵和成員們每天必做的“功課”。為了保證準時升旗,他們每天6點左右就得起床,6點半整裝集合前往旗壇,寒來暑往,幾乎天天如此。張英兵告訴記者,即便是寒風刺骨的冬天,也從沒有一位同學找借口逃避,在他們心中,護衛國旗是崇高的責任使命,也是對青春的另一種光榮詮釋。
東華大學國旗班成立于2003年10月首批學生入駐松江校區之際。回憶起第一次升旗的情景時,學生處副處長、首屆國旗班指導老師宋德軍感慨萬千:“在嶄新的校園上空升起一面五星紅旗,師生都很激動,既是弘揚愛國精神,更是凝聚人心,而這正是我們成立國旗班的初衷”。而今,國旗班已伴著新校區走過11年建設歷程,培養學生從最初的35人增至現在的400余人,隊伍覆蓋面也從信息1所學院擴大至松江校區10個學院。師生們早在2004年還嘗試在國旗班建立臨時黨團支部,開創了當時黨建帶團建、黨團互補的大學生思政教育新形式。國旗班已然成為東華校園里一道亮麗的教育風景線。

每滴汗水都浸潤著國旗下的誓言
整齊的步伐,規范的拋旗,莊嚴的軍禮……這些帶專業范兒的升降旗動作背后,是國旗班成員們鮮為人知的艱苦訓練。無論寒暑,每周三天,雷打不動的日常訓練,站軍姿、踢正步、齊步走,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就連靠腳聲音都要踩在同一個點上……50分鐘訓練下來,同學們早已汗濕一背,但沒一個叫苦喊累。“就拿正步踢腿來說,腿要統一離地30公分,練習中腿幾乎麻木了,但同學們全都咬牙堅持著,我們女同胞同樣的訓練強度一樣能扛得下來!”入隊兩年的人文學院11級本科生張夢楠談及集訓,臉上帶著國旗班“女兵”獨有的自豪感!
苦練出精兵,當國旗班的颯爽英姿出現在60周年校慶慶典大會上,當同學們高舉國旗行進在校運會方陣的最前列,當這支積極向上的團隊多次捧回校五四標兵集體的榮譽證書,當國旗班護衛國旗的精神化為一種正能量在校園傳遞時……曾經的汗水與艱辛,在國旗班成員們看來都是值得的。

國旗下我們共成長
成立至今, 400余名國旗班成員先后完成使命光榮“退役”,有的繼續讀研深造,有的活躍在企事業單位一線,還有的成為公務員,在基層崗位兢兢業業。宋明展就是其中的一員,2007年加入國旗班并擔任班長,7年后的今天他已經成長為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采購部的一名工作骨干。談及國旗班,他說:“當時接過國旗班這個擔子時,就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很重大,點點滴滴都得做到最好”。這個高個子、略顯瘦弱的大男孩,自從加入國旗班后,堅持做到每天訓練第一個到,最后一個走。遇到下雨天,也總會第一個趕去收國旗。化工生物學院2012級本科生歐陽贏也說,大學三年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加入了國旗班,國旗已經成為成員們心中時時的牽掛。即將遠赴德國深造的他說:“現在能多參加一次升旗儀式,多看一眼國旗都是很幸福的事。”
國旗班現任指導老師、信息學院輔導員柴煜告訴記者:“國旗班的孩子對于國旗的愛護和尊重不是把它當成任務,而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責任,一種愛國情懷!正是這種責任的傳承激勵著一代代國旗班成員自立自強,成為校園乃至社會上的佼佼者。”在國旗班的日子,伴隨著一次次升降旗與日常訓練,成員們真正做到了“在國旗下成長”。從第一屆80后成員到如今的清一色90后,當成員們從國旗班光榮“退役”,他們將身上的責任與理想化作對工作的熱愛和盡職,讓國旗班的精神和正能量繼續在社會上的各個崗位中延續和發揚。
(攝影:吳彥)
更多有關"國旗,東華大學,成員,責任,精神"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東華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用護衛國旗的方式詮釋青春
伴隨著莊嚴的國歌聲,一聲洪亮的“敬禮”,主旗手緩緩拉動旗繩,護旗手向空中行一個漂亮的拋旗動作,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學校上空冉冉升起……這樣的場景,在國旗班現任班長、信息學院11級本科生張英兵眼中既神圣又親切。入隊3年來,每周一到周五,早7點升旗晚5點降旗,已成為張英兵和成員們每天必做的“功課”。為了保證準時升旗,他們每天6點左右就得起床,6點半整裝集合前往旗壇,寒來暑往,幾乎天天如此。張英兵告訴記者,即便是寒風刺骨的冬天,也從沒有一位同學找借口逃避,在他們心中,護衛國旗是崇高的責任使命,也是對青春的另一種光榮詮釋。
東華大學國旗班成立于2003年10月首批學生入駐松江校區之際。回憶起第一次升旗的情景時,學生處副處長、首屆國旗班指導老師宋德軍感慨萬千:“在嶄新的校園上空升起一面五星紅旗,師生都很激動,既是弘揚愛國精神,更是凝聚人心,而這正是我們成立國旗班的初衷”。而今,國旗班已伴著新校區走過11年建設歷程,培養學生從最初的35人增至現在的400余人,隊伍覆蓋面也從信息1所學院擴大至松江校區10個學院。師生們早在2004年還嘗試在國旗班建立臨時黨團支部,開創了當時黨建帶團建、黨團互補的大學生思政教育新形式。國旗班已然成為東華校園里一道亮麗的教育風景線。

整齊的步伐,規范的拋旗,莊嚴的軍禮……這些帶專業范兒的升降旗動作背后,是國旗班成員們鮮為人知的艱苦訓練。無論寒暑,每周三天,雷打不動的日常訓練,站軍姿、踢正步、齊步走,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就連靠腳聲音都要踩在同一個點上……50分鐘訓練下來,同學們早已汗濕一背,但沒一個叫苦喊累。“就拿正步踢腿來說,腿要統一離地30公分,練習中腿幾乎麻木了,但同學們全都咬牙堅持著,我們女同胞同樣的訓練強度一樣能扛得下來!”入隊兩年的人文學院11級本科生張夢楠談及集訓,臉上帶著國旗班“女兵”獨有的自豪感!
苦練出精兵,當國旗班的颯爽英姿出現在60周年校慶慶典大會上,當同學們高舉國旗行進在校運會方陣的最前列,當這支積極向上的團隊多次捧回校五四標兵集體的榮譽證書,當國旗班護衛國旗的精神化為一種正能量在校園傳遞時……曾經的汗水與艱辛,在國旗班成員們看來都是值得的。

成立至今, 400余名國旗班成員先后完成使命光榮“退役”,有的繼續讀研深造,有的活躍在企事業單位一線,還有的成為公務員,在基層崗位兢兢業業。宋明展就是其中的一員,2007年加入國旗班并擔任班長,7年后的今天他已經成長為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采購部的一名工作骨干。談及國旗班,他說:“當時接過國旗班這個擔子時,就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很重大,點點滴滴都得做到最好”。這個高個子、略顯瘦弱的大男孩,自從加入國旗班后,堅持做到每天訓練第一個到,最后一個走。遇到下雨天,也總會第一個趕去收國旗。化工生物學院2012級本科生歐陽贏也說,大學三年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加入了國旗班,國旗已經成為成員們心中時時的牽掛。即將遠赴德國深造的他說:“現在能多參加一次升旗儀式,多看一眼國旗都是很幸福的事。”
國旗班現任指導老師、信息學院輔導員柴煜告訴記者:“國旗班的孩子對于國旗的愛護和尊重不是把它當成任務,而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責任,一種愛國情懷!正是這種責任的傳承激勵著一代代國旗班成員自立自強,成為校園乃至社會上的佼佼者。”在國旗班的日子,伴隨著一次次升降旗與日常訓練,成員們真正做到了“在國旗下成長”。從第一屆80后成員到如今的清一色90后,當成員們從國旗班光榮“退役”,他們將身上的責任與理想化作對工作的熱愛和盡職,讓國旗班的精神和正能量繼續在社會上的各個崗位中延續和發揚。
(攝影:吳彥)
更多有關"國旗,東華大學,成員,責任,精神"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東華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返回到頂部你應該還會關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