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發展工作坊------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發展工作坊”舉行首次活動

6月12日下午,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發展工作坊在圖書館報告廳111室舉辦了首次活動。活動以“相遇.發展工作坊”為主題,由中心特聘專家李偉博士主持,第一批報名會員參加了本次活動。李偉博士師從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主要從事教育基本理論、課程與教學論、學校發展與班級建設等相關研究,在“教學工作坊’的教學實踐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
與“教學工作坊”不同的是,“教學工作坊”主要針對新進教師開展教育基本知識與技能提升訓練;而“發展工作坊”面向全體教師,以推進教師個體發展為目的,將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相結合,采取主題研討、讀書、聚會等多種形式,通過生活交往來傳遞和滲透知識,促進教師共同學習、交流合作。中心特邀請了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張俊超博士、李偉博士作為首個發展工作坊先行組織者。
活動伊始,李偉博士以“人活著的意義”、“教師教學的價值”、“教育學學者自身意義與價值”三個問題的思考拉開了活動的序幕。他希望通過工作坊這個形式將教師聚集在一起,彰顯教師的個性。
活動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face to face,彼此介紹,以滾雪球游戲的形式開始,參與教師需要依次準確重復前一人說的話,并做自我介紹。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下,會員們不經意地記住了他人的名字和特征,短短十幾分鐘內,活動現場多次傳來歡笑聲,歡樂的同時,老師們也由最初的陌生人變成了親切的朋友。
第二部分為室外游戲,參加的會員男女搭配,每組隊員中,一人用紅領巾蒙住雙眼,由小組另一名牽手共同走過平地、坡路、梯坎,大家在活動中加深了了解,同時活動也讓大家有了團隊協作意識,彼此建立了深厚的信任關系。回到室內后,李偉博士讓教師們暢所欲言談論對此次游戲的感受。城建學部教師張芳表示很喜歡活動的氛圍,“人與人在一起就需要心靈的碰撞,‘教師工作坊’給了我溫馨的感覺,而簡單的游戲讓我感受到輕松與愉悅,相互交流沒有了阻礙。”

第三部分為各抒己見,會員們各自在四分鐘內闡發對“發展工作坊”宗旨、目標、活動方式、活動內容、活動頻率等方面的理解,每位會員談完自己的想法,李偉博士都給予了合適的點評。不少老師都像王曉玲老師那樣,是因為“孤獨感”而走進了工作坊,而李偉博士認為:“孤獨感”有正、反兩個方面的作用或者有兩種孤獨感——讓人產生隔離、無助、恐懼的孤獨感和讓靈魂保持高貴的必要的孤獨感。工作坊正是把一個孤獨的人融入到一個溫暖、安全的伙伴團隊中,但是工作坊還要提醒和幫助每一個人呵護和保持這種必要性的、建設性的、生產性的孤獨感。李偉老師總是很巧妙地將哲學與藝術、教育與生活、情感與理智融合在一起。他把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喜悅與激情融入坊內,“點燃”了在場的每一位老師。正如他所說,工作坊要讓每一位老師“開口就能說,張嘴就能唱,下筆就能寫,閉眼就思考”。
在活動接近尾聲時,李偉博士安排了下一次活動的負責人,由張新建老師和趙春艷老師擔任執行秘書,并且對兩位負責老師及參與活動的會員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對于負責人,要提前做好活動策劃、準備,要督促大家完成作業,而每一個會員,要認真寫下自己的活動反思。最后,活動在力昌英老師的歌聲中歡快的結束。
整個活動過程笑聲、掌聲、歌聲不斷。老師們感嘆:“在這里,我才做回了真正的自己”;“以前我只是機械的工作,工作坊讓我開始思考教學的目的”;“我抱著嘗試的心理來參加,而工作坊大大超出我的想象,非常輕松愉悅,很有收獲”。
工作坊的組織者李偉博士說:“今天活動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無論是小學老師、中學老師還是大學老師,他們(她們)有著作為人的同樣的內心渴望和需要!我能從他們(她們)第一次走進工作坊發出的感嘆、參加游戲時爽朗的笑聲、個人發言中的投入和坦誠等等真實地感受到這種深深的渴望和需要!中心副主任周進博士認為,教師不是靠知識生存的“打工者”,而是有靈魂、有個性、有思想的學校“生命創造者”。制度偶爾可以發揮強制作用,但不能取代威信,威信來自于教師的內在生命。而發展工作坊恰好給各位老師一個綻放自我的平臺,今后發展工作坊要為老師們開展更加豐富多樣的活動。
更多有關"華中科技大學,教師,老師,博士,會員"的文章請點擊進入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