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持續關注2014南藝畢業展
外來工子弟小學600師生參觀南藝美術館
了解身邊藝術
來源:現代快報 2014年6月14日
現代快報網電(記者 金鳳)“環保紙竟然能做成衣服穿在身上,釘子竟然還能做成山水畫,真是太神奇了。”昨天,南京市紅山外來工子弟小學四年級女生劉媛媛,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2014屆優秀畢業作品展上,看著大哥哥大姐姐的一幅幅創意作品,睜大了眼睛。這是她長這么大以來,第一次看藝術展。6月12-13日,該校600名師生走進美術館,了解身邊的藝術。
昨天早晨9點,走進南藝美術館一樓大廳,南京市紅山外來工子弟小學四年級女生劉媛媛有點目不暇接。現場展出的近千件優秀畢業作品,涵蓋國畫、油畫、景觀設計、雕塑。
“咦,這是紙做的哎,原來還能做成衣服啊。”站在五六尊身穿“紙服裝”的模特前,劉媛媛睜大了眼睛。
她的小伙伴邱雨婷,則對用釘子做成的一幅山水畫興奮不已。“沒想到這些生活中的一些廢品,還能做成藝術品,好不可思議啊,還挺環保。”兩人邊走邊聊。
邱雨婷的老家在湖北,但她出生在南京,今年讀五年級一直在南京生活,爸爸接一些托運的零工,媽媽在超市做收銀員。周末,邱玉婷的媽媽也很少休息,小姑娘閑下來的時候,還偶爾要幫爸爸運點行李,一家人聚少離多,更別提看藝術展了。邱玉婷說,這是她長這么大以來,第一次看展覽。
“這些學生的家長們來自五湖四海,平時幾乎沒有時間陪孩子,更別提帶孩子看展覽,以前我們經常帶學生去動物園,但今年想讓他們開拓一下視野,看看究竟什么叫設計。同時,這些作品都是大學生們自己設計出來的,希望孩子們回去后,也能受啟發自己動手創作一些小工藝品。”南京市紅山外來工子弟小學校長鄧芬說,此次,全校有600名師生分兩天來南藝參觀。
南藝美術館館長李小山說,美術館承擔著普及藝術教育的社會職責。美術館開放,也能給平時沒有機會接觸藝術的人更多的機會。
不一樣的展覽
來源:金陵晚報 2014年6月14日
作為金陵晚報的小記者,我和我的小伙伴們一起來到了南京藝術學院的展覽館,參觀了一場大學生哥哥姐姐的畢業設計展。
一進入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能照出我們影子的墻,看到了這個充滿高科技含量的墻,我們非常興奮。一會在墻對面比身高,一會在墻前手舞足蹈。告別了這面神奇的墻,我們來到了CEAP。CEAP也是一面神奇的墻,只要用熒光筆一照,就可以顯現出許多瀕臨滅絕以及已經滅絕的動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讓我們懂得了要愛護動物。
離開了CEAP,我們來到了ATM。這是一臺功能很全的電腦,它以簡潔、高效、快捷為主旨,將電腦普通的功能增強,當有人使用系統界面的時候,它就會在極短時間內迅速打開頁面。我和我的同伴也親自嘗試了下,真是很好、很快捷呀。
我轉身一看,發現一群照片,這群照片非常奇特。照片上呈現出一朵朵嶄新的花朵。仔細一瞧,發現這些花朵竟然是以X光為簡要的思路,將另類的花朵展現在人們的眼前。我看了一下介紹,發現這些花朵的名字叫“花之旅”,更讓我敬佩的是,這些花朵是南京藝術學院的大哥哥大姐姐們親自繪畫出來的!
欣賞完了南京藝術學院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充滿智慧的杰作,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啊。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像他們一樣制作出充滿智慧的作品!
南藝學生用紙做衣裳釘子作畫
來源:中國江蘇網 2014年6月14日
中國江蘇網6月14日訊 紙做的衣裳、釘子作的畫,變形金剛般的嬰兒推車……這些極富創意的作品都是南京藝術學院2014屆畢業生的畢業設計。學生們將一些生活中廢品,經過精心設計與創意后發揮了新的作用,處處體現著綠色環保的理念。
變廢為寶
紙做衣裳釘作畫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紙張、釘子,在南藝學生手中統統成了藝術創作的原料。紙張通過折疊、褶皺、編織、包裹,一件件堪比名牌晚禮服的衣裳在學生們的妙手下誕生了。除了服裝,學生們也沒有放過錢包、涼鞋、帽子,模特的全套行頭都成了紙作的。
此外,一幅壁畫遠看是傳統的中國水墨山水,不過走進仔細觀察才發現圖中的草、木、人、船都是作者用釘子密密麻麻拼成的。
而遠山則由稀疏的釘子勾勒而成,南藝畢業生郭佳薇同學的這幅《新富春山居圖》即有傳統國畫淡雅疏遠的風格,又以新穎的創作材料奪人眼球。
廢棄嬰兒車成“變形金剛”
可隨兒童成長階段變換功能
一般來說普通的嬰兒車用了兩年就成了擺設,甚至一些家長會當作廢品處理掉,不過在昨日的展覽現場,就有一輛變形金剛嬰兒車,號稱能隨兒童各種成長階段而變換功能。
設計者王祥介紹,這款嬰兒車分上下兩部分,上面的嬰兒籃在孩子小時候可以當睡床;當孩子長大了,睡籃可以伸展形成嬰兒車,而下方的空間則是個袖珍的手推車,讓媽媽能帶著寶寶到處逛。
同樣滿足現代人需要的還有一款“魔法行李箱”,它表面是一個行李箱,打開卻能形成一張舒適的床,中間的空間還能放衣物。設計者史修迪介紹說:“有了這款神奇的行李箱,隨時可以進行說走就走的旅行。”
更多有關"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釘子,南京市,花朵"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南京藝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