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科技廳黨組書記陳大克到梧州學院作專題報告
“科研是推動教學和服務社會的根本,希望高校教師把學校的科研工作做好,推動廣西科技發展”,作為學院“學用政策抓落實 趕超跨越促發展”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5月25日下午,自治區科技廳黨組書記陳大克教授應邀到梧州學院作了一場題為《科技創新與創新的廣西建設》的報告。學院黨委書記唐善茂,副書記陳愛民,副院長楊杰、玉振明、車家芹,科技廳辦公室副主任馬鈞聲、基礎處副處長張士軍出席報告會,近300名教師和干部聆聽了報告。唐善茂書記主持報告會。
陳大克書記曾在高校工作20多年,期間擔任過桂林理工大學和廣西師范大學的領導職務,獲教授職稱,對高校工作和廣西科技工作熟悉。他的報告分為科技創新、創新的廣西、高校科技三大部分,不僅開闊了教師的視野,同時對梧州學院的科技工作提供了指導。
他談了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的概念及關系,認為兩者雖概念不一但同屬于科技創新。他認為在農耕社會技術發明早于科學發現,在工業化社會則是科學發現引領技術發明,而到了當今的信息化社會,二者關系已密不可分。
他重點講述了科技創新對社會的影響。他說,工業革命產生以后,西方依靠科學技術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發展,而新中國成立之前科學技術水平及其落后,甚至需要從國外進口“洋火”和“洋釘”。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領導人高瞻遠矚:新中國成立之初即成立中國科學院;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初步建立之時,召開了全國知識分子大會,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十年內亂結束不久,1978年召開了第一次全國科技大會,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的口號,同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決策;1995年召開了第二次全國科技大會,提出“21世紀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2006年召開了第三次全國科技大會,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之后出臺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和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7年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各大任務都貫穿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一條紅線。他認為,這些戰略部署體現了國家領導人在各個歷史階段對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也體現了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科技工作、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他強調,我們要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必須依靠科技創新,特別是自主創新。
他介紹了廣西科技工作在研究平臺、隊伍建設、經費投入、科技成果方面的情況及在全國所處位置。他說,國家2006年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后,廣西在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廣西,近期又出臺了廣西科學技術“十二五”規劃,提出了廣西科技發展總體目標: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8%,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件,科學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達到地區生產總值的2.2%。他表示,自治區政府對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之大是空前,例如在科研獎勵的力度上僅次于北京市,任務艱巨,但目標的實現將使廣西科技工作實現大踏步邁進。
他結合在高校和科技廳工作的經歷談了高校科技工作。他指出,高校教師是廣西科技的主力軍。他認為高校在辦學中應處理好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這三大職能之間的關系,提出了教學立校、科技強校、服務興校的辦學方向。對高校教師關注的如何申報重大項目問題,他希望大家:第一,要解放思想,敢于申報,不怕失敗;第二,要講究積累、重視團隊、關注前沿,抓住關鍵。他特別強調,科研是推動教學和服務社會的根本,他期待高校教師把學校的科研工作做好,推動廣西科技發展。
  唐善茂書記作了報告總結。他認為:陳書記的報告營養豐富,報告體現了三個大:大思維、大視野、大格局;為我們提供了三個新:新思路、新思想、新目標;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展望:新發展、新突破、新跨越。報告對梧州學院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是對高校科技工作的把脈,開出了良方。高校如何重視科技工作的理念值得梧州學院學習領會并落實到日常的管理和教學中。他表示,陳書記的報告給學院的大討論活動帶來了活力,希望學院通過各種載體解放思想、理清思路,為下一步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來源:宣傳部][文圖:韋德華]

自治區科技廳黨組書記陳大克在梧州學院作報告

唐善茂書記主持報告會

報告會現場

報告會現場
    
更多有關"廣西,科技工作,提出了,梧州,報告"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梧州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