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人民論壇:遠離“不加分析的懷疑主義”——我們時代需要怎樣的價值之五
時間:08-17 來源:濟南大學 出處:www.gd-seeyon.com
詹 勇
在探索真理、求解真相的進程中,懷疑有著積極的意義。“懷疑”之所以能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進步動力,就在于植根于實踐土壤,以追求真理為旨歸,以獨立思考為支點,通過架設科學理性的橋梁,從而達到接近真理、還原真相的目的。但是,經驗也告訴我們,不加分析地“懷疑一切”和不加思考地“一切不疑”,都不是正確的思想方法。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遭遇這樣的“懷疑”。“最美婆婆”陳賢妹打破路人冷漠出手相救女童,被人猜度為“想出名”;“最美司機”吳斌忍著劇痛完成了“最后的制動”,有人卻質疑他違章在先才這么做;看到熱心人幫扶摔倒的老人,一些圍觀者反而疑心“人就是他撞的”……這樣的事情讓人很痛心。
從為追求真理、尋找真相而懷疑,到為了懷疑而懷疑;從警惕人性的缺點而懷疑,到動輒以惡意揣度人;不是依據事實去求證,而是毫無緣由地臆測;不是理性求解,而是放任情緒宣泄,這種不加分析的“懷疑主義”,與求真、務實、向善的目的漸行漸遠,看似有主見、有想法,其實是朝著另一個極端方向狂奔的“盲從”。
不加分析的懷疑主義,于個人而言,可能會導致徘徊在疑心、疑慮、疑懼的疑云中,總是看不到希望的明天,總是活在灰色的天空下,如此又何以能看清楚、想明白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如此又何以鼓起“太陽照常升起”的信心?于社會而言,可能會陷入虛無的泥沼。當“懷疑”成了否定一切、解構一切的“粉碎機”,事事都不可知,什么都不可信,發展進步的社會共識何以達成?人與人之間基本信任何以建立?健康向上的價值觀何以形成?
當然,我們也需正視,有的懷疑確有其現實根由。因為王亞麗等篡改履歷騙官的害群之馬不時出現,可能會讓許多人對出身貧寒的焦三牛們的簡歷也疑竇叢生。因為三聚氰胺奶粉讓消費者“過度受傷”,可能會讓群眾對乳制品的安全疑心重重。從這個意義上說,樹立誠信觀念,加強誠信的制度建設,大力整治各種欺騙、欺詐行為,對于人們擺脫懷疑陰影、建立起互信的關系至關重要,必須高度重視。只有在政府公信、商業誠信、社會信任等方面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才能從根本上讓人們釋疑、釋懷,紓解社會情緒,建立社會互信,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和友好。
培根說過:“偉大的哲學始于懷疑,終于信仰。” 在快速發展、問題凸顯的當代中國,我們需要以更加富有建設性的姿態認識和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我們不贊成不加分析地懷疑一切,但我們要堅持探索不息、求索不止的科學精神,去偽存真,去非存是;更好地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激發人們的思想活力,祛除種種社會弊端,以創造性的姿態推動社會進步。
更多有關"懷疑,不加,社會,真理,疑心"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濟南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在探索真理、求解真相的進程中,懷疑有著積極的意義。“懷疑”之所以能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進步動力,就在于植根于實踐土壤,以追求真理為旨歸,以獨立思考為支點,通過架設科學理性的橋梁,從而達到接近真理、還原真相的目的。但是,經驗也告訴我們,不加分析地“懷疑一切”和不加思考地“一切不疑”,都不是正確的思想方法。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遭遇這樣的“懷疑”。“最美婆婆”陳賢妹打破路人冷漠出手相救女童,被人猜度為“想出名”;“最美司機”吳斌忍著劇痛完成了“最后的制動”,有人卻質疑他違章在先才這么做;看到熱心人幫扶摔倒的老人,一些圍觀者反而疑心“人就是他撞的”……這樣的事情讓人很痛心。
從為追求真理、尋找真相而懷疑,到為了懷疑而懷疑;從警惕人性的缺點而懷疑,到動輒以惡意揣度人;不是依據事實去求證,而是毫無緣由地臆測;不是理性求解,而是放任情緒宣泄,這種不加分析的“懷疑主義”,與求真、務實、向善的目的漸行漸遠,看似有主見、有想法,其實是朝著另一個極端方向狂奔的“盲從”。
不加分析的懷疑主義,于個人而言,可能會導致徘徊在疑心、疑慮、疑懼的疑云中,總是看不到希望的明天,總是活在灰色的天空下,如此又何以能看清楚、想明白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如此又何以鼓起“太陽照常升起”的信心?于社會而言,可能會陷入虛無的泥沼。當“懷疑”成了否定一切、解構一切的“粉碎機”,事事都不可知,什么都不可信,發展進步的社會共識何以達成?人與人之間基本信任何以建立?健康向上的價值觀何以形成?
當然,我們也需正視,有的懷疑確有其現實根由。因為王亞麗等篡改履歷騙官的害群之馬不時出現,可能會讓許多人對出身貧寒的焦三牛們的簡歷也疑竇叢生。因為三聚氰胺奶粉讓消費者“過度受傷”,可能會讓群眾對乳制品的安全疑心重重。從這個意義上說,樹立誠信觀念,加強誠信的制度建設,大力整治各種欺騙、欺詐行為,對于人們擺脫懷疑陰影、建立起互信的關系至關重要,必須高度重視。只有在政府公信、商業誠信、社會信任等方面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才能從根本上讓人們釋疑、釋懷,紓解社會情緒,建立社會互信,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和友好。
培根說過:“偉大的哲學始于懷疑,終于信仰。” 在快速發展、問題凸顯的當代中國,我們需要以更加富有建設性的姿態認識和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我們不贊成不加分析地懷疑一切,但我們要堅持探索不息、求索不止的科學精神,去偽存真,去非存是;更好地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激發人們的思想活力,祛除種種社會弊端,以創造性的姿態推動社會進步。
更多有關"懷疑,不加,社會,真理,疑心"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濟南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返回到頂部你應該還會關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