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學名師王金發教授做客《南方論壇》第五十二講
來源:院學生記者團 作者:譚智桐 陳小桃 吳容容 攝影:彭穎欣 陳昕 李曉彤 編輯:院辦 發表時間:2012-10-11
10月10日晚,國家教學名師、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金發教授應中山大學南方學院邀請做客《南方論壇》系列講座之五十二講,在學術報告廳作主題為“師魂與師藝”的講座。一百多位師生聆聽了此次講座。講座由學院黨委陳騰華書記主持。
王金發教授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從經師與人師、師藝與師能、理念與創新等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王教授認為,大學是一個追求真理與自由的地方,教授則是大學之魂。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師德、師能和師藝”。“師德”的“師”意味著既要做經師傳授學生知識,又要為人師培育學生的品德,“師德”的“德”要求教師既要敬業又要奉獻;“師能”要求教師具備教學設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師藝”要求教師具備語言藝術、形體藝術、媒體藝術和心靈藝術,同時用自身的激情去感染課堂,增強教學效果。
談及經師與人師,王教授認為,教師有三種境界,分別是經師、能師、人師。經師易遇,人師難求。他表示,一個好的老師首先要正確對待自己的工作,不僅要將教師當作一份謀生的職業,更要將其當作一份育人的事業。一個合格的老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學識,要有高尚的道德,更要懂得敬業與奉獻。老師的所作所為都是為學生,不是為別人,更不是為金錢。師魂的核心目的就是塑造完整的人。
何為師藝與師能?王教授認為,教師授課要學會運用語言藝術、肢體藝術、媒體藝術、心靈藝術這四大授課藝術,讓學生更好地將注意力集中于老師身上。教師要具備課堂悟性、課堂設計、文學語言、科學研究、駕馭溝通等五大教學技能,最終達到教學與科學相互促進與轉化的境界。同時,教師要具有“研究性教學”理念和創新思維,努力提升自己的非專業素質,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王教授指出,無倫是學校管理者,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學會敬畏課程表,不能輕易停課,同時教師要學會敬畏講臺。教師應該始終堅持愛校、愛教、愛生,“嘔心瀝血站講臺”,將站講臺作為天職。教師要用生活的例子去激勵學生,引導學生“脫胎換骨上大學”。
最后,王教授向在場師生展示了師魂與師藝的效益與輻射,提出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與國際競爭力,要讓學生學會感恩。
王教授的講座十分精彩,現場掌聲不斷。師生們都表示講座很實用,很受啟迪。
此次講座也是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師德建設主題教育活動月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有利于推動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師德建設。
更多有關"教師,中山大學,教授,藝術,講座"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