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屬民大醫院:大醫大愛 空地接力演繹人間真情
12月4日,湖北民族學院附屬民大醫院、武漢協和醫院空地接力救助重癥患兒尹寶寶的事跡被CCTV新聞頻道、CCTV國際頻道、東方衛視、鳳凰衛視、楚天都市報、楚天金報、恩施晚報、恩施電視臺等各級媒體紛紛報道,這場由醫院、航空公司、媒體廣泛參與,完美再現拯救六十一個階級兄弟感情的行動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附屬民大醫院兒科醫生田鵬接受記者采訪

11月28日出生的尹寶寶

醫護人員搭乘飛機將尹寶寶護送到武漢
寶寶出生 無奈身患惡疾
孩子的父親名叫周超,今年28歲,是建始縣景陽鎮偏坦村四組人,2009年和妻子周美華結婚后,一直在溫州打工。2010年,妻子懷的第一胎沒有保住,今年上半年,周美華再次懷孕,11月28日,懷孕數月的妻子周美華被送到建始縣人民醫院準備剖宮產手術。29日上午9時40分,女兒尹尹出生,體重2.6千克。
初為人父的周超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女兒,非常開心。他發現女兒嘴巴干燥,就拿出準備好的牛奶喂給女兒,但是女兒剛喝下去就開始嘔吐,幾分鐘后,女兒的臉色開始發紫,周超抱起女兒就沖進兒科病房,醫生檢查后稱,這個孩子患有新生兒肺炎。
當天,建始縣人民醫院聯系了民大醫院兒科(恩施州兒童醫療中心),晚上6點半,周超隨著急救車里輸著氧氣的女兒,趕到民大醫院,醫院兒科醫生立即將寶寶送進了重癥監護室。
精心診治 專家確診先天性食道封鎖
尹寶寶的病情十分危急,醫院兒科專家黃華教授、吳素英教授等立即對患兒進行檢查,發現患兒呼吸困難、面色發干,檢查肺部發現胃管無法插進,專家們懷疑患兒有食道畸形,隨即將患兒送入影像科進行檢查,影像科主任李麗亞教授使用西門子128層螺旋CT對尹寶寶進行容積掃描,三維重建了解食道、氣管剖析情況,通過三維成像分析最終確診尹寶寶患有先天性食道閉鎖、食管氣管漏。吳素英表示:“孩子病情十分復雜,這種情況在國內外都屬于罕見,目前恩施地區尚無這種手術先例,手術風險極高!”
得知寶寶真實病情后,剛為人父的周超頓時腦海一片空白,他希望醫院用盡一切辦法救救他的女兒。在影像科李麗亞教授辦公室里,吳素英教授將民大醫院小兒外科李素紅教授請了進來,得知尹寶寶病情后,他對孩子的父親道:這種病情非常特殊,但是目前恩施尚無這種手術先例,同時寶寶剛出生,生命比較脆弱,手術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建議轉入武漢協和醫院治療。”李素紅教授隨即撥通了武漢協和醫院兒科專家的電話,并請他們立即做好接診的準備。
爭分奪秒 驚心動魄全程安全護送
專家告訴周超,孩子目前狀況并不好,孩子若離開重癥監護室,最多只能堅持3個小時,從恩施到武漢乘120急救車至少要7個小時。熱心的晚報記者立即與東方航空武漢公司聯系,考慮到孩子的具體情況后,航空公司果斷伸出援手,為孩子開通綠色通道,并全免陪送人員機票。
一場由湖北民族學院附屬民大醫院、東方航空公司、武漢協和醫院共同演繹的救助重癥患兒的低空接力賽展開。
出發前,民大醫院兒科醫護人員為寶寶做了全面的檢查,因為小孩肺部感染,痰較多,醫生專門進行了清理,確定寶寶生命體征一切正常。為了確保寶寶的生命安全,醫護人員為寶寶準備了手握式檢測儀等必要的醫療設備。
下午2時30分,民大醫院派出兒科主治醫師田鵬、兒科重癥監護室護士長吳華莉親自全程護送尹寶寶。從離開重癥監護室的那一剎那,懷抱寶寶的田鵬醫生便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生怕在哪里耽誤一秒鐘、在哪里將寶寶磕到碰到,在他懷里的是一個脆弱的、鮮活的生命,此時懷里僅2.6千克的寶寶重若千斤,是責任亦是愛心!護士長吳華莉緊跟其后,拿著手握式監測儀和靜脈營養注射器,隨時觀注寶寶的情況。
下午3時05分,民大醫院緊急救護車載著尹寶寶和陪護人員抵達恩施機場,救護車直接從綠色通道開進停機坪的MU2513航班前,寶寶提前半個小時順利登機。
起飛時,飛機有些晃動,早就聽醫生說飛機在起飛和降落時是寶寶最危險的時候,聽著監測儀“滴、滴”的響聲,周超坐在寶寶的后面,兩手緊抓著座位,特別地緊張,“希望一切順利,這么大的困難都挺過來了,寶寶一定要堅持住。”
幾分鐘后,飛機飛行變得平穩,隨行醫生田鵬說,寶寶一切正常。這時,周超緊繃的心才輕松了一點。在飛機上,空姐和工作人員都非常關心寶寶,隨時來看望和過問情況,并安慰周超不要太急,一會兒就到武漢了。
4時10分許,隨著空姐提醒飛機馬上降落,緊張的時刻又到了。“只要降落時不出問題,寶寶就能度過難關了。”吳華莉護士長對同行人員道。“不好,血氧飽和度下降。”就在此時護士長吳華莉突然解開安全帶,站起來為寶寶進行緊急處理。突然而來的情況嚇壞了坐在后排的周超,還好,短短的一分鐘后,在醫護人員的緊急處理下,寶寶的生命體征恢復正常。
4時20分,飛機停在了武漢天河機場,飛機比預計提前22分鐘抵達。中央電視臺、楚天金報等眾多媒體的記者早已守候在這里,醫護人員將其抱上在此等候多時的武漢機場急救中心的救護車。從武漢天河機場四號出口,救護車一路綠燈,直接將寶寶送往醫院,協和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湯紹濤電話通知直接將寶寶送到醫院兒科住院部5樓,他已經安排醫護人員在病房等候,并做好了一切準備,孩子一到就能安排專家診斷。
下午5時05分,從走出民大醫院重癥監護室起,經歷了155分鐘,期間有驚無險,寶寶順利抵達協和醫院住進小兒外科病房。
寄托希望 盼寶寶渡過難關
武漢協和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湯紹濤仔細研究了民大醫院拍的CT三維圖像后介紹,“可以初步診斷為先天性食管封鎖合并小腸封閉,需要做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診。”結果跟民大醫院專家診斷完全一致!
湯紹濤說,寶寶的病情很危重,而且兩種病癥合在一起的情況在全國都十分罕見,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先天性食管封鎖合,小腸封閉的情況還需要做進一步檢查,一旦確定兩種情況同時存在,小孩需要很大承受力才能度過難關。“我們會在兩天內安排檢查,確定病情。”湯紹濤表示,如果是兩種病情同時存在,必須同時做兩處手術,這對小孩的手術承受能力是一個極大考驗。
湯紹濤分析了兩點原因,寶寶在發育的某一階段突然停止了,一方面可能與父母的基因有關,另一方面可能是懷孕期間受到外界的影響,比如環境污染等問題。
看到小孩家庭并不寬裕,湯紹濤表示,醫院一定會盡全力救治寶寶,并會根據寶寶家庭困難的實際給予一定的費用減免。
(責任編輯 xzy)
更多有關"寶寶,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恩施"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湖北民族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