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涵從藝60年首次個展亮相
84歲,從藝60年,卻是首次個展,這源于鐘涵自謙的藝術上還“不成熟”。11月24日上午10時,“厚土人文——鐘涵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學者型藝術家鐘涵先生的首次個展。近300件作品,展現了藝術家60年來在“厚土”上耕耘結出的藝術之果,全面呈現了一位在思考、思想、思維、探索方面不斷探索的老藝術家在“中國油畫精神”的道路上所作出的關于視覺美學的深度思考與創新實踐。同時,鐘涵還將10件代表性作品捐贈給了中國美術館。展覽由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油畫學會共同主辦,持續至12月4日。
一入展廳,現藏于國家博物館的兩幅同名油畫《延河邊上》便映入眼簾,帶觀眾進入鐘涵的藝術世界。展覽共劃分為“大河上下”、“畫室來鴿”、“人文視像”、“鄉土小品”四大篇章。
“大河上下”意為天地時空間的長河,囊括了鐘涵先生反映壯闊生活意義的黃河主題創作,如《東渡黃河》、《密云》、《飲河者》、《望中猶記,晚潮明處》等。這批與黃河題材有關的作品,源自他50年代至80年代的多次寫生;“畫室來鴿”篇章的命名來源于鐘涵先生創作于1995年的油畫《雨天的畫室來鴿》和自己的一本同名文集。該篇章呈現了鐘涵先生另一個思維維度,主要包括了鐘涵先生通過研究歐洲油畫的“室內畫派”所作的一批表現知識分子在工作環境中的作品;“人文視像”篇章呈現了鐘涵先生進入新世紀之后的作品,其中既有反映歷史人文的《碑林》《塵暴域之履涉》《秋水篇(泰山經石峪)》等作品,也有歌頌大自然景象的《白鶴梁》《荒原》《古道》等作品,在體現作者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思考的同時也引發觀眾感受畫面背后的人文哲思;“鄉土小品”以大量的人物素描、速寫和油畫風景寫生引人入勝,記錄了畫家對生活光色的觀察捕捉。
整個展覽從寫生到創作,從主題性的大場景敘事到真實的生活情態,都將把觀眾帶入歷史的沉雄與人文的思辨之間,讓大家發現生活的意趣和藝術的率真,感受到鐘涵深刻的文化思考與藝術創新的圖景世界。
宣傳部宋曼青/整理、圖
宣傳部/編
2013年11月25日








更多有關"中國,油畫,開幕式,作品,美術館"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