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母校的故事系列報道】郝革宗:漫憶廣西師院的滄桑巨變
一九七九年,我調來廣西師范學院任教,從那時起我在師院明秀校區一住就是三十四年,親眼目睹了廣西師范學院這幾十年的滄桑巨變。
初來之際,當時師院的建筑還保持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格局,從明秀路北門一進門,就是兩座雙層上世紀的蘇式教學樓,向南是一座剛剛落成的六層教學大樓(即現在的思遠樓),當時它是整個師院最高最雄偉的建筑,思遠樓的階梯下有一座大假山,崢嶸嶙峋,草木蔥蘢,常有師生駐足留影。思遠樓向南是四層的老圖書館,雙層中一舍(單身教工宿舍)、雙層學校辦公樓和籃球場(如今的文化廣場)。學校東側從化學樓到大學生活動中心所在的位置,是一排排平房,用作教工宿舍。當年的學校領導、許多中層干部和老教師住在平房里。學校西側是食堂(平房)和禮堂,還有一座高聳的水塔。在現在學生公寓樓3棟及其南邊籃球場的位置,是三座三層樓的舊式筒子樓學生宿舍(公共廁所)。足球場南邊是鐵絲網構成的籬笆及簡陋的后門。當時的衡陽路只通到友愛路口,學校的后面沒有馬路,有一片荒地與南寧棉紡廠廠區相通,人們可以穿過去直通中華路。教工宿舍13棟、16棟剛剛建成,是當時學校最好的教工宿舍。13棟以東有一個大水塘(即今20棟、21棟、22棟、28棟、29棟一帶),水光粼粼,碧波蕩漾,湖上還有一座九曲橋,是當時師院一景。當年師院還辦有一所幼兒園,教工們每天只需花幾分鐘接送孩子。有時,幼兒園的小朋友小手牽小手,排著隊,在老師的帶領下,在校園內散步,也是當年師院一景。
上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師院掀起了第一波建設高潮,化學樓、物理樓(今萃賢樓)、地理樓、外語樓、圖書館(今鴻遠樓),行政辦公樓、大學生活動中心紛紛拔地而起,在填沒的水塘上建起了一批新教工宿舍,學校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進入新世紀后,師院掀起了第二波建設高潮,在學校中心部位拆除老圖書館、中一舍和雙層辦公樓,在此位置建立起了十二層高的文星樓,在北門一帶拆除兩座蘇式教學樓及大假山,新建了十二層高的新圖書館和培訓樓,新建了學校北大門;拆除了舊式筒子樓學生宿舍,新建了一批帶衛生間的學生公寓,拆建了一批教工宿舍(從32棟到39棟)。至此明秀校區的建筑徹底“更新換代”,除國際教育培訓中心樓和會堂還算“古建筑”外,其他所有建筑都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陸續拆建或新建的。2003年1月合并了南寧民族師范學校,在長崗校區新建了理科大樓、第一教學樓、體育館,擴建圖書館,新建和改建了一批學生宿舍,新建標準化足球場,面貌煥然一新。2010年10月,廣西師范學院在五合舉行了盛大的新校區開工典禮,吹響了廣西師范學院新一波建設高潮的進軍號。
我到師院之際,只有中文、數學、物理、化學、政治、地理、外語七個系七個本科專業。學生不足一千人。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現在廣西師范學院已擁有17個學院、60個本科專業、30多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2000多人,還有留學生500多人,在教學與科研方面碩果累累,在區內外頗具影響。這些成績都是廣西師范學院幾代領導、幾代師生員工共同努力,持續奮斗的結果。目前,廣西師范學院正在積極建設五合校區,正在積極籌辦博士授權點,正在積極籌備更名大學。我作為師院人,對學校的前景充滿期待。
今年暑假,師院地理系首屆畢業生七九級校友在南寧舉辦慶祝畢業30周年聚會。我有幸隨地理系首任系主任莫大同院長及部分老教師出席慶典。席間校友們紛紛舉杯祝師生情、同學情天長地久,祝老師們健康長壽?吹叫S褌兎植荚趨^內外各地,作出很多成績,成為社會的棟梁,我深感欣慰。我畢業從事教育工作,現在已進入耆老之年,撫今追昔,感慨萬端。值此校慶六十周年之際,撰此小文,以資慶賀。
更多有關"師院,教工,廣西,師范學院,明秀"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廣西師范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