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乘風破浪再起航——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改革助力全面建設紀實(下)

乘風破浪再起航
——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改革助力全面建設紀實(下)
□ 本報通訊員 陶斌義 王澤鋒 本報特約記者 肖鑫
成功舉辦第15屆世界胃腸大會,5個學科進入國家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軍隊建設項目行列,學科實力不斷增強;
研發“掌上長海”系統并投入應用,大大簡化了就醫流程,被評為上海市“十大為民實事工程”;
連續6年在上海醫療行業“萬人問卷調查”活動中獲第一名……
一連串成績讓人眼花繚亂,這是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人去年交出的完美答卷!
金杯銀杯,不如患者口碑。科技日報記者在該院采訪中愈發感覺到,筑牢忠誠使命,始終瞄準打贏,用大無畏的精神向自己開刀,正是他們取得成績的不二法寶。
胃腸病“奧運會”競技中國,教學改革催生項項成果——
創新是學科發展原動力
2013年9月22日,全球規模最大的消化疾病學術會議——世界胃腸病大會在上海世博會議中心正式開幕,這也是大會成立55年來首次在我國舉辦。
開幕式當天,大會唯一的手術演示單位長海醫院邀請中外代表參觀了該院世界最大的消化內鏡診療中心,消化內科醫生還現場向全球直播內鏡下早癌切除、超聲內鏡診療、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等頂尖手術,“手把手”地傳授內鏡各種操作方法、技巧與規范,把中國的好經驗、好技術傳播給世界。
觀看完直播手術后,世界胃腸病學會主席亨利·柯恩興奮地表示,中國以超聲內鏡為依托的多樣化內鏡診治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是世界對該院消化內科的認可,是對該院醫療水平的認可,更是對中國消化病學術地位的認可!
2013年,該院燒傷外科學、泌尿外科學、消化內科學、中西醫結合醫學、整形外科學5個學科進入國家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軍隊建設項目行列,充分顯示了優勢學科社會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
該院院長張從昕表示,開展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有利于引導醫院把建設與發展的重心轉移到以臨床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為主題的“內生”式發展上來,有利于樹立行業品牌,形成以技術和質量為核心的良性競爭局面,提高專科醫療技術水平和醫療質量。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第一戰斗力和保障力。對該院來說,先進醫療技術和理念是確保廣大患者受益的根本,更是“能打仗、打勝仗”之根本,而學科發展正是基礎。
該院手術室,泌尿外科王林輝教授正為一例患者實施單孔腹腔鏡腎癌根治術。與此同時,國際知名泌尿外科專家云集美國克利夫蘭臨床醫學中心會場,通過大屏幕一同分享中國醫生的手術過程。這是長海醫院聯手克利夫蘭舉辦的國內首次單孔腹腔鏡及自然腔道腹腔鏡手術聯合培訓班的場景。此次活動的課程指導孫穎浩教授介紹,單孔腹腔鏡手術和經自然腔道腹腔鏡手術,在腹腔鏡領域掀起了一場無瘢痕手術的熱潮。其中,單孔腹腔鏡手術是目前最先進的微創外科手術,是微創外科發展的又一里程碑。
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在泌尿外科微創手術方面一直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是全球開展單孔腹腔鏡手術最多的醫院。2010年,他們卻主動向該院泌尿外科伸出“橄欖枝”,提出與長海舉辦跨洋實時的有關單孔腹腔鏡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此同時,該院泌尿外科還連續3年分別與美國Cleveland Clinic、美國南加州Keck醫學院聯合主辦腹腔鏡及單孔腹腔鏡國際培訓班,并作為中國唯一受邀單位參加由美國Cleveland Clinic牽頭的國際多中心研究3項。這是國際醫學界對該院泌尿外科的認可,也是對該院學科建設的認可。
作為一家綜合性三甲醫院,同時也是一家教學醫院,培養高素質臨床醫學人才從來都是工作的重心。該院在優勢學科和優秀人才的支撐下,對教學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內生”式改革。他們整合實踐教學資源,論證制定全科醫學教研室和臨床教學管理中心成立方案。實行教學資格準入和有限聘期制度,量化臨床帶教考核,逐步推行臨床帶教業績與導師遴選以及職稱晉升掛鉤制度。一系列改革舉措,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員的積極性,催生了一批令人矚目的教學改革成果。
僅2013年,該院就有1人榮獲第三屆中華醫學會全國高校教學比賽一等獎,1人獲得軍隊院校育才獎金獎,2人獲得總后院校“教學標兵”。
“掌上長海”贏得陣陣好評,醫療質量確保患者受益——
創新醫療模式惠及民生
透過小小手機屏幕,患者可以實現掌上預約、掌上掛號、掌上查詢及掌上取單,還能了解最新的健康資訊及包括疾病庫、藥物庫在內的健康百科,這就是該院在上海首家推出的“掌上長海”醫療服務新模式。這是繼率先在全國開放24小時預約掛號服務窗口、實施“一站式付費”等便民工程之后,長海人又一創新服務舉措。
輕輕點擊,簡單幾步,患者便可通過“掌上長海”手機客戶端預約一周內的門診號。同時支持普通號當天掛號、當天結算,通過網銀一鍵支付,患者就可憑掛號支付的短信直接到對應科室就診,無需再到窗口排隊取號。更吸引人的是,“掌上長海”還兼具手機取報告單功能,患者只要輸入姓名和病人標識號,在家也能及時查取化驗報告單,免去了來回奔波的苦惱。為了解決患者因不了解病情“盲目掛號”的問題,“掌上長海”還能夠模擬醫生問診,指導患者根據癥狀,對自己的病情進行簡單評估,然后選擇就診科室。
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只能算是錦上添花,而提高醫療質量才能讓患者最終受益。
隨著編制體制的調整,部隊醫院開始“瘦身”,可承擔的任務卻不減反增。去年,該院門急診量首次突破300萬余人次。面對日益增多的患者以及其肩負的“姓軍為兵”使命,長海人沒有按部就班,而是對自己進行了一次從內而外的改革。
2012年年底,軍隊院校等級評審結束后,面對優異成績,該院沒有沾沾自喜,而是專門設立了醫療質量管理科,從各個部門抽調精兵強將,全面指導和促進醫療質量的進一步提升。為加強科室質量管理,建立基礎質量管理長效機制,該院又組建了科室質量督導員隊伍,由52名主治以上職稱醫務人員組成,覆蓋全院52個科室。緊接著,該院又開展了“醫療質量與安全百日競賽”活動,包括醫療安全專項整治、病歷質量專項檢查、合理用藥專項管理、抗菌藥物專項治理四個方面。活動中,該院修訂完善了《非正常醫療問題管理辦法》,真正落實“三不放過”;積極推進本院醫師出急診制度,將考評結果與職稱晉升掛鉤;簽訂合理用藥及抗菌藥物合理應用責任狀,落實基本藥物優先的用藥原則;實現了門診病歷打印全覆蓋;規定主診醫生為各主診組病歷質量的第一責任人,主治醫師為主要負責人,加大了病歷內涵質量考評權重。
2013年12月4日,該院門診7樓的聯席門診室內,一改往日單人單診室的布局。由該院泌尿外科孫穎浩教授領銜,集合了影像科、病理科、放療科等多學科的六七名權威專家圍坐一起,共同探討一個病例,診治一個病人,最終給出最佳治療方案。
出診聯席門診的一位教授介紹,“傳統門診里,大牌醫生都在看常見病,很難發揮他們的長處,而在聯席門診,可以和其他科室的專家一起看些疑難重癥,每一位參與的教授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擅長,暢所欲言,先手術還是先化療,什么樣的治療方案才不至于錯過‘最佳治療機會’。針對患者病情強調說風險說反對意見,在這里提倡交鋒,讓患者真正能獲得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專家近30分鐘的討論,給我的雖然不是一個根除病痛的結果,但對我的病情分析的很透徹,給了我最適合的個性化治療方案,讓我心安。”第一位患者從診室走出來感嘆道。
聯席門診的推出是以患者為中心,以疾病為紐帶,為疑難和復雜的患者提供最權威的一站式服務。如此“大動作”不僅是為了方便患者,更是該院在攻克疾病診療難題,提高醫療質量,聚焦“強軍目標”時的新探索、新改革。
超前的大動作,加上從內而外的改革,長海人收獲了沉甸甸的果實——全年門急診總人次315.59萬,同比增長7.32%;出院人次8.87萬,同比增長8.59%;手術4.69萬例次,同比增長6.82%;平均住院日縮短至6.75天;連續6年在上海醫療行業“萬人問卷調查”活動中獲第一名。
專業護理給患者送去溫暖,戰地救護給官兵帶去安心——
讓“金護帽”熠熠生輝
在上海、在全軍乃至在全國,長海醫院的護理團隊都堪稱業中翹楚。優質護理服務示范醫院、市重點學科、首批護理學博士點以及重癥監護、急診、造口、中心靜脈導管專科護士培訓基地等諸多榮譽已不必多說,就在去年,該院在上海市護理質量檢查中獲滿分,這是該院連續5年獲得這樣的殊榮!
除去榮譽的光環,記者發現“術業有專攻”是這個護理團隊最具創新和特色的地方。
在這里,新進護士工作三五年晉升至護師以后,護理部就為她們開設了不同專科的護理培訓課程,通過考試發給相應證書,她就可以循著某個專業方向繼續發展,成為“專家”。該院還特別注重護理工作的現代化和國際化,近年來,他們已派遣14名護士長赴加拿大Mcgill大學、32名護士赴新加坡中央醫院、2名護士長赴美國斯坦福大學和克利夫蘭醫學中心進修。
有專科特長的護士脫穎而出,源于該院為她們搭建了足夠展示才華的舞臺。護士出門診便是其中最出彩的一個案例。
該院每年診治的病人中有大量的“傷口”問題需要解決。幾年前,與醫生的“創傷門診”相輔相成的“傷口護理門診”誕生了。專科護士以精湛的技能,小到為術后病人傷口拆線,大到為各類難以愈合的創面做治療。“動刀”科室的床位周轉率加快了,許多無處求治的傷口老大難病人有“方向”了,創傷護理的牌子越做越響。僅去年一年,掛傷口護理門診號的病人就有2.7萬余人次。
伴隨該院“內生外展”式改革的大潮,護理團隊也啟動了系列改革方案。為提升患者滿意度,護理部與某大型醫療軟件公司合作開發的門急診移動輸液系統正式投入運行。該系統通過二維碼使患者身份和藥物識別產生唯一關聯標志,確保患者身份的快速準確識別和用藥安全,一站式服務節省了患者排隊等候時間。該系統運行以來,患者平均輸液等候時間縮短了約20分鐘,患者對輸液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也由使用前的93.45%提升到97.65%。
護理團隊是醫院的特色品牌和形象窗口。該院通過“外展”式理念,引入國外先進護理理念,大力推行“品質管理圈”活動,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明星評選活動,與美國Stanford大學、加拿大Mcgill大學、新加坡中央醫學院建立長期友好合作關系,推動護理管理服務水平邁上了新臺階。
該院護理團隊還彰顯了鮮明的軍事特色。歷年來,她們出色完成了“11·15”特大火災傷員救治等多項重大和突發事件的護理任務。為進一步增強護理應急力量的快速動員和應急能力,提高護理人員遂行應急救援任務的能力,實現從戰略儲備到實戰力量的轉型,該院護理部與上海陸軍預備役高射炮兵師商榷,抽組了103名專業技能精湛的臨床護理骨干組建了上海陸軍預備役陸軍預備役高射炮兵師醫療救護隊暨長海紅十字方隊,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
在去年學校首屆“金護帽”擂臺賽中,長海護理團隊一舉奪得4個金獎、3個銀獎,數量最多、質量最高,并獲批上海市“老年護理管理質量控制中心”。
“免費午餐”從夢想變為現實,“兩項教育”掃除思想障礙——
雙管齊下為改革護航
世上到底有沒有“免費午餐”?長海人用實際行動作出了回答。
2013年7月1日,該院免費午餐試運行,9月29日正式運行。其間,先后改造了4個餐廳,并為2個教授餐廳、1個手術人員專用餐廳更換、增加餐桌椅,為6個手術室、影像導管室、消化內鏡室安裝了8臺就餐預定設備,免費午餐實現全覆蓋。
為落實年初院黨委擴大會提出為工作人員提供免費午餐的實事工程,真正解決廣大員工最關心的午餐就餐問題,該院積極探索后勤管理創新模式,引入專業餐飲企業參與,采用多樣化供應模式和先進的智能軟件,進行多渠道、全方位、小口徑、精確化保障,實現了午餐的免費供應。
如今,免費午餐已進入平穩運行階段。現在每天10時30分至13時,有7個餐廳,8個固定供應點同時提供免費午餐服務,每天供應約4000余份,其中供應單位保障約3400份,保障手術午餐約790份、專家教授餐約170份,有效覆蓋了專家教授餐、手術餐。
“為大家提供免費午餐,雖然花錢費力,但我們覺得值!一頓飯體現的是關懷和人性化,同時也拴心留人的一項法寶。小小的免費午餐為我們凝聚人心,為‘建設軍事特色鮮明國際化創新型醫院’提供了支撐,為推進改革深化拓寬了空間。”該院院長張從昕說。
這實際上是醫院黨委提高服務基層,著眼平等共建“美麗長海”的辦院理念,對照年初黨委擴大會議提出的擬為基層辦好的9件實事,逐一推動落實的結果。
實事逐一落實,改革穩步推進,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不能放松!
“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對長海人來說,要保證‘內生外展’戰略的實施,就必須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建設,保證改革方向不會出現偏差,順利前進。這就是伴隨改革的長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即黨風廉政和醫德醫風教育。”該院政委夏陽指出。
通過“兩項教育”,該院不斷規范和優化行政監督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舉辦黨風廉政暨重點崗位反腐倡廉教育集訓班,進一步增強了全院上下反腐倡廉、自我約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院紀委對高職評審、科室主任競聘等事關干部切身利益的敏感事項和各類物資設備招標采購進行全程監督,確保了醫院重點工作和關鍵環節制度落實、監管到位。分季度組織開展“無投訴病區”“患者滿意窗口”和“行風建設標兵個人”評優活動,充分發揮廉醫典型的示范輻射效應。安裝啟用“反統方”軟件,有效降低了統方信息泄露事件的發生率。創新優質服務滿意度考評機制,論證啟用了窗口服務滿意度電子評價系統。
同時,該院去年還成立了“長海黨校”,修訂完善了《關于加強科室黨支部建設的意見》《黨總支、黨支部議事規則》兩項制度,開通了政治教育短信平臺,形成了以黨校為基地、以總支(支部)為基點、以短信平臺為基礎的教育管理體系。
記者了解到,該院以“兩項教育”為主體的思想教育活動得到了總后和學校檢查組的高度肯定,解放軍總后勤部政委劉源上將對該院的經驗材料做了重要批示,并向全軍轉發。
奏出深化改革最強音,謀求美好未來大發展——
新藍圖助力全面建設
目前,長海人最期待的要算是新院區的規劃和建設了,這是該院拓展未來發展空間的一個難得機遇。
通過不同形式的軍地合作,開辟3個布局合理、機制各異的分院,形成以院本部為主體,以3個分院為延伸,以托管醫院和各種合作醫院為輻射的“三足鼎立、眾星拱衛”的聯動發展新格局,為未來發展開辟新的、更大的空間。浦東新院,是浦東新區政府規劃建設的醫院,設置床位1000—1200張,政府全資建設好、裝備好,整體交付該院運營管理,并且給編制、給經費、給用地,可以有效緩解醫院發展的瓶頸問題。中海運新院是與大型國企的合作項目,由中海運籌資建設,該院管理。新虹橋醫院,則是借助民營資本,主動躋身國際化的醫學園區,為該院專家提供高端的診療平臺。
拓展醫院空間,謀求新的機遇,長海人對此翹首以盼!
3個新院是改革成果最直接的呈現,可謂硬實力。而“內生外展”式改革則是該院強大的軟實力。
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該院奏出了開拓改革的最強音——在今年該院黨委擴大會議上,描繪了醫院建設發展的新藍圖,努力實現醫院規模、實力、內涵、質量大跨越。落實到當前,就是要重點抓好十個方面工作:
高舉旗幟,大力推進思想政治建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確保醫院建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獻身使命,全面強化衛勤保障,突出隊伍建設,突出針對性、實戰化訓練,突出軍事醫學特色,突出全程、全方位為部隊服務理念,推進快速、高效衛勤保障能力的生成與提高,打造為軍服務平臺;狠抓規范,不斷提高醫療質量,抓主干醫療制度的落實,進一步完善就診流程,保持醫療指標健康、穩定增長,平均住院日降至8天以內,藥占比降至41%以下;革新機制,扎實抓好教育訓練,以激勵機制為導向,強化教員教學意識,形成重教學、愛教學、投身教學的濃厚氛圍;整合重構,切實增強學科實力,針對學科發展的隱憂,采取橫向聯合、縱向整合等措施,重構學科發展新格局;凝神聚力,大力推進人才建設,下大力解決“引人、選人、育人、留人”等難點問題,努力構筑以拔尖人才為龍頭、骨干人才為主力、基礎人才為主體的強大人才梯隊;高點嫁接,注重提升創新品質,綜合基礎醫學、生物技術、信息科學的優勢,全方位開展科技交流合作,力爭獲得高等級科研成果、高分值SCI論文、高質量轉化醫學項目;創新手段,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加強藥品管理、耗材管理、安全管理等常態、長效管理的基礎上,充分依托信息平臺,全面提高醫院管理的精細化水平;高效保障,全面優化發展環境,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努力營造與醫院建設發展相適應的良好環境;搶抓機遇,繼續拓展發展空間,主動融入上海市衛生資源調整規劃,加強多種形式的軍地合作,在擴大醫院學科空間、人才空間、技術空間和品牌空間上占領新的制高點。
歷史機遇時不我待。站在醫療改革的又一個潮頭,長海人枕戈待旦,夜不敢寐,做好了向著“建設軍事特色鮮明國際化創新型醫院”更快沖刺的準備。讓我們為長海人喝彩!!(通訊員 陶斌義 特約記者 肖 鑫 《科技日報》記者 張 強2014年3月12日發表于科技日報第10版)











更多有關"該院,長海,患者,醫院,護理"的文章請點擊進入第二軍醫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