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手記# 與烽煙毗鄰的藝術課堂——尋訪北平藝專南遷之路側記
三十公里開外彌漫著抗戰(zhàn)的硝煙,這里已是稍稍安靜的課堂。一座村中狹小的廟宇,成了暫時的藝術殿堂。
在近20個小時的火車顛簸之后,設計學院數(shù)碼專業(yè)的陳卓老師帶領16名同學從湖南沅陵到達昆明。相對于其他快捷的現(xiàn)代交通工具,這樣的長途勞頓自然辛苦。然而相比當年手握微薄的盤纏、在炮火中歷經(jīng)數(shù)月顛沛流離的前輩,在尋訪抗戰(zhàn)南遷的路上,這些藝術晚輩們所感受的也許并不是辛苦。
此次尋訪的目的地是地處滇池西南岸、距離昆明市區(qū)30余公里的晉寧縣安江村,在這里,依然保存有國立藝專抗戰(zhàn)南遷輾轉至昆明辦學時期的校址,也是中央美術學院前身國立藝專目前唯一掛牌保護的舊址。
4月16日早晨,這座塵封已久的老院落打破了往日的寂靜,迎來了第一批中央美術學院“尋親”的客人。
聽說中央中央美術學院的師生尋訪“故里”,當?shù)乜h委縣政府部門給予了熱情的歡迎與支持,文管部門破例為我們打開了平時封閉的大門。當?shù)厝说臒崆榕e動,也令我們聯(lián)想到了抗戰(zhàn)炮火中云南人如何用溫暖的懷抱迎接篳路藍縷的藝專師生們。因年久失修,晉寧文管部門已經(jīng)對這所校址進行了封閉保護,平日不對外開放。
這座至今保存尚且完整的小院落坐落在安江村邊的一片池塘中央,也正因四周是池塘,平日里去的人少,院子里的建筑也就沒受到多少破壞。院落坐北朝南,院子中央為當年用作寺廟的二層樓閣建筑玉皇閣。玉皇閣東西兩側建有土坯木結構二層小樓,北面為一排平房,三面建筑與建有大門的南側院墻形成了一個小“四合院”。據(jù)晉寧文物管理所周忠全所長講,藝專師生們到來的時候只有中間的單層小廟,在村里的支持下,師生們自行設計建筑了周圍的二層校舍,用作教室,中間的小廟也加蓋成了后來的飛檐二層樓閣。
沿著勉強還可以踩踏的木結構樓梯,同學們小心翼翼地走進了當年的畫室與教室。由于年久失修,二樓的地板已很難承受5人以上的重量,屋頂?shù)牧簷_也破損嚴重!斑@是不是老先生們的眼鏡?”一位同學在布滿灰塵的窗臺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一個圓形鏡架。當然,這個鏡架不會是老先生們留下的,據(jù)說校舍在解放后曾經(jīng)用作鞋廠廠房。站在四壁空空、破舊荒寂的畫室,尋訪“故里”的同學也許太渴望找到前輩們的蹤影吧。
清晨的陽光分外耀眼地射進更顯破舊的畫室,光影里依稀走來滕固、常書鴻、趙無極、吳冠中、潘天壽等藝術大師的身影……懷揣執(zhí)著的藝術追求與夢想,藝術前輩們硬是在硝煙中開辟了偏居一隅的安靜課堂。
“在村里辦學的一年時間里,藝專老師和學生與村民相處融洽,他們吃住都在村民家里!敝苤胰L在院子里給同學們講起了老藝專的故事。民間曾流傳著“裸體模特”風波,但據(jù)周所長調查了解,其實并沒有風波發(fā)生。由于素描教學的需要,藝專需要使用裸體模特,但因為這兒曾經(jīng)是寺廟,村民認為在這兒出現(xiàn)裸體模特有些“傷風敗俗”。后來住在村子里的老師同學經(jīng)常與村民聊天“普及”藝術常識,村民們慢慢理解接受了,但提出裸體寫生要到郊外山去,還是不能在廟里。有的村民還在勸說下為學生當起了模特,但女模特還是穿上了短褲。
校址門口掛有“晉寧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匾,當?shù)卣疄楸Wo舊址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這所國立藝專的校址也因而在歷經(jīng)70多年風雨后得以較為完整地保存下來。據(jù)晉寧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馮皓介紹,縣里已經(jīng)有了對校址進行保護的規(guī)劃,原則上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但目前沒有出臺非常理想的保護方案,所以還沒有實施。他希望我們校方也積極支持校址的保護工作。
我們走出院子,管理人員再次把已生銹的大門上了鎖。眼前池塘的水面上幾只野鴨穿游在荷葉叢中,池塘對面的小學傳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為這個有著文化底蘊的安江村增添了時代生機。
宣傳部秦建平/文宋曼青/圖
2014年4月21日
【延伸閱讀】
1938年初,南遷的國立北平藝專與西遷國立杭州藝專到達湖南沅陵合校后,國立藝專經(jīng)歷了不足一年的短暫辦學,1938年戰(zhàn)爭形勢所迫,師生被迫再次奉命南遷昆明。由于通往西南的路難行,車輛更是奇缺,加上課桌椅、石膏像、畫架等必須設備,師生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交通。學校決定發(fā)給師生路費,自行想辦法前往昆明。藝專師生懷著滿腔抗日熱情與藝術理想,沿途一邊宣傳抗日一邊前行。經(jīng)停貴陽,終于在1939年1月到達昆明。云南人熱情歡迎一路艱辛的藝專師生,時任省政府主席龍云對于當時教育機構遷滇給予大力支持與歡迎。在這些教育機構中,國立藝專是唯一遷至昆明的藝術院校。時任校長為著名藝術家滕固。在云南省政府協(xié)助下,藝專租用了昆華師范學校、昆華小學校舍復校。1939年9月,戰(zhàn)火蔓延至昆明,同年冬,國立藝專師生又奉教育部命令再次遷移,此次前往距離昆明市區(qū)30公里的當時隸屬于呈貢縣的安江村。1940年7月,因藝專師生人事糾紛引發(fā)學潮,滕固辭職,不久后病逝于昆明。之后呂鳳子應教育部之邀接任校長,提出藝專遷往四川璧山。同年9月,藝專師生經(jīng)歷顛沛流離輾轉到達璧山,也開始了抗戰(zhàn)時期為時最久的一段辦學。











更多有關"藝專,昆明,舊址,晉寧,校址"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 05-13春季下鄉(xiāng)實踐專題報道【帶隊手記】尋訪北平
- 02-18中央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獲評為年度“最具人
- 11-19昆明市第十屆少數(shù)民族運動會云南師范大學商
- 09-12【以愛迎接 用心服務】——迎新接站志愿者出
- 08-18材料學院夢綠冀北實踐團西柏坡綠色之旅
- 08-17北京師范大學高層次人才代表赴井岡山培訓
- 06-15副院長崔斌帶領許昌學院新疆班學員赴新縣參
- 05-30精彩南博 美麗商院--記南博會知識競賽復
- 05-29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參加“煉油和石化科普知
- 05-07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與昆明野鴨湖體驗教育機
- 河南財經(jīng)學院成功學院歷年錄取分數(shù)線查詢
- 內蒙古經(jīng)貿(mào)外語職業(yè)學院歷年錄取分數(shù)線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