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世界讀書日,看惠大晨讀者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日前剛出爐的2014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7本,遠低于韓國11本,法國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讀書13.43分鐘。
你的閱讀量和讀書時間有沒有達到平均水平呢。不過,對惠州學院的學生們來說,閱讀量肯定是不用擔心的。在這些學生中間,還有一群人在堅持晨讀呢。我們一起去看看是哪些人,他們堅持的理由是什么?
#晨讀族#
1.興趣黨 晨讀理由:向心中播下好的種子
校園晨讀隊伍中,國學班大名鼎鼎。國學班是2009年成立的,前身是義教隊。因為義教內容都是古典名著的內容,其成立者黃同學便開設了國學班,純屬興趣團隊,成立之時只有十幾個人。漸漸地,越來越多對經典名著有興趣的同學加入進來,目前整個國學班近50人,而每天固定參與晨讀的有十幾名同學。
每天清晨7點左右,不論酷暑嚴寒,國學班的同學總會準時到達。一句“家人們,早上好”的問候語后,便開始圍成圈進行國學早讀。早讀內容有《弟子規》、《道德經》等。晨讀完后就開始每日的話題討論,話題內容多涉及“愛”與“德”。8點左右,晨讀結束。
“在這里讀書氛圍好,大家都像家人一樣相互關心。”建土系大四學生黃孝昶說,他從大一便加入國學班,這里給了他許多正能量,學員之間相處得很和睦。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還喝到了國學班同學自制的新鮮豆漿。
“閱讀古典詩書,給了我許多啟示,尤其在考研階段。”黃孝昶今年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專業的研究生,“例如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等,讓我懂得了如何面對困難,如何與人相處。”目前他還收到了許多想考研的師弟師妹們的咨詢,深有體會的他已經可以幫別人解答困惑了。
2.考級考證黨 晨讀理由:證明自己的水平
小劉是法學專業的學生。大三的他為了準備今年9月份的司法考試,每天早晨6點20分起床,然后在圖書館門前早讀一小時等待開館。開館后,他便會在圖書館呆上一整天,直到晚上回宿舍已10點多。洗澡、整理內務,睡前復習一下考試資料,他每晚都1點才能上床休息。這便是小劉大三的作息時間表,“這樣的日子當然很辛苦,但相比大學前兩年的頹廢,這學期充實了許多。”
因為要參加司法考試,小劉班上同學都變得十分勤奮,“我經常在圖書館和舍友們‘不期而遇’。”他希望自己的司法考試能順利通過,“晨讀是為了考證所做的努力,想證明自己的水平到底去到什么層次。”
中文系漢語言專業的學生婷婷最近也在忙著準備教師公招考試,而且希望能在惠州附近執教,已是大四的她到了周日依舊堅持晨讀。每天早晨,她都6點起床,6點30分開始讀書,直到9點。“晨讀有助于增強記憶,幫我把知識點梳理一遍。”她說。
除了準備工作的大三大四的同學,還有大一新生參與到晨讀隊伍中。小蔡笑著說:“我就是為了英語四級才來晨讀的。”政法系的她表示晨讀英語后對她的學習幫助很大,“現在走在路上看到什么東西都會默背單詞。”
3.考研黨 晨讀理由:跨校跨專業更需要努力
考研中跨校跨專業被稱為“最難等級”,而2011級中文系漢語言專業的小龍就選擇了這條道路。手中拿著厚厚的英語復習資料的她告訴記者,她想要考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商務英語專業,所以這學期她都努力準備著。她每天早晨7點左右起床,吃完早餐便會來學校旭日廣場早讀。其實,小龍還是大一新生時就每天都堅持早起晨讀,到大二時懈怠了,直到現在,決定考研的她又重新恢復了大一時的作息,“跨校跨專業很難,所以要更努力。”
小龍的同學小佘也是為了考研而開始進行晨讀的一分子,他考研報考的學校是中國人民大學。因為專業需要,他讀的都是傳統名著,例如《道德經》、《逍遙游》等,“晨讀能解答我許多困惑,比如看問題的方式。所糾結的學習考試問題,在古典名著中其實都能找到。”
[他們說]
葉裕華(2012級學生):李漁的《激蕩三十年》是我最喜歡的書,這是一本關于古典詩詞對仗的啟蒙讀物。大學期間,我的閱讀目標是看完教育部推薦的100本名著,以及清華北大的推薦書目。
朱銳(2012級學生):看書就是看自己,就像戀愛一樣,我們會找一個相似的人交往,我看書的就時候也是這樣。曾經最瘋狂的一次閱讀經歷是一天三頓都不吃,呆在圖書館看完一本書。
惠州學院圖書館館長:首先要知道讀書的意義,不僅是出于一種功利性、目的性去讀書,更重要的懂得享受讀書的快樂。如果有空閑時間,更希望大家愉快的去閱讀一些自己想讀的書。
南都記者蔡雯實習生嚴小藍通訊員彭鈺靈
(新聞中心對外宣傳組)
來源:南方都市報 2014-04-23 HB16版
網址:http://epaper.oeeee.com/J/html/2014-04/23/content_2059586.htm
更多有關"國學,同學,讀書,考研,自己的"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惠州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