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報道煙臺大學國防生見習情況
餐風露宿不言悔 苦練打贏真本領
——煙臺大學國防生當兵記
編者按:根據教育部和解放軍四總部對國防生培養的要求,二、三年級國防生在高校學習期間應利用寒暑假到部隊當兵鍛煉3周。煙臺大學2011級100余名國防生奔赴濟南軍區某部隊見習,鄭則(化名)正是其中一員。他在下連隊見習的過程中經歷了軍營生活對信念、心態的熏陶和改變。從他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一個身上充滿書生氣的學員,逐漸向著作風硬朗、軍事素質過關的合格軍人目標不斷靠攏。
“戰士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背負著這樣的決心,帶著對部隊生活探求的渴望,鄭則與100余名國防生戰友一起,來到濟南軍區某部隊當兵見習。下連之后,為了真正以普通一兵的標準要求自己,鄭則悄悄地將佩戴學員領章換為了列兵的軍銜。在這一多個月的時間里,鄭則全程參與了所在部隊的訓練科目,與戰士們同訓練、同生活,真實的觸摸到了野戰部隊基層連隊的心跳與脈搏,體驗到了作為一名戰士的辛苦與不易,與戰士們一同品味了連隊生活的喜怒哀樂。
很快,鄭則就經歷了從駐訓點到海訓點的轉場工作,與戰士們一道肩挑手扛搬運物資、裝車卸車和搭建帳篷。營地設施建成后,鄭則扶著酸痛的腰,雖然疲憊,但卻體會到了發自內心的欣慰和幸福。
語言不通,兵味不足
初到連隊,鄭則就遇到了麻煩。連隊中的戰士多是南方人,家鄉口音較重,學員們在與戰士相處時,存在交流上的困難。鄭則被分到了連隊的指揮班,在班長講評時他幾乎一句也聽不懂,在連隊向班排分配任務時,鄭則只好依葫蘆畫瓢,亦步亦趨的跟隨著班內戰士的行動。
不僅是語言上的障礙,在與同班的戰士一起作息生活時,鄭則總覺得自己跟不上戰士們的節奏:在同一個餐桌上吃飯,鄭則吃得雖然不多,卻總是最后一個吃完的;晚點名時,鄭則答到的聲音雖然也很洪亮,跟班長比卻少了一份剛毅和果斷;全班一起出公差,鄭則覺得自己一點也沒偷懶,可就是干活的時候笨手笨腳,效率比戰士們慢了一大截。而最讓鄭則沮喪的,是他在碰巧午間休息時,聽到戰士們在閑聊中給他起了一個響亮的外號——“水貨”。
拼搏立足,素質立身
在連隊正式海訓期間,每天的訓練日程都是水中游泳動作練習。曾在游泳教練指導下練習過一段時間游泳的鄭則,憑借著標準的游泳動作,被選為教員來為全連做示范動作。在之后的連隊蛙泳比武中,通過奮力拼搏,鄭則獲得了第二名的成績。比武結束后,總說鄭則干活時笨手笨腳的班長,走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肯定;晚間熄燈休息前,同班幾個之前不怎么與鄭則說話的戰士也湊過來,不再顧及口音上的障礙,與他親切的攀談了起來。
八一建軍節臨近,由于戰友推薦,鄭則被指導員選中,與連隊的兩名唱功較好的班長一起在全旅晚會上演唱了《沖山阻擊營之歌—沖山紅》。節目成功演出后,全場的爆發出熱烈掌聲。剛一下臺,班長們就與鄭則擁抱在了一起。之前多日熬夜制作音樂、練聲帶來的疲憊一掃而光。最讓鄭則開心的是,他憑借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真正融入了連隊,贏得了戰士們的心。
環境艱難,理想不滅
回憶初來海訓時,天氣正是傾盆大雨。由于時間倉促,鄭則所在的帳篷的頂棚未能完全密封。在雨水的侵襲下,滲漏的水滴的打在床沿上,浸透了床鋪和被褥。鄭則躺在悶熱潮濕的帳篷中輾轉反側,久久不能睡去。
對于疲勞到了極點的鄭則來說,這樣的夜晚如同煎熬。帶著郁悶與煩躁,鄭則對自己的當年從軍的選擇產生了懷疑,他反復的質問自己:“我來到這個吃不好、睡不好的地方是為了什么?大學的同學回家享受暑假時,我為何要來這里受這份罪?”
海訓結束時,部隊面臨第二次轉場。為保證第二天的順利出發,連隊決定將部分物資、裝備提前裝車攜行。鄭則所在的班被安排當晚隨車看守武器。夜幕降臨后,全班上車休整,并不寬敞的卡車車廂里頓時讓人覺得有些窒息。飛舞的蚊蟲像轟炸機一樣向人沖擊,衣服的汗味、潮氣刺激著鼻腔。鄭則倚靠在車廂的后側小憩,他睡的并不安穩。
臨近破曉時他被車外的一陣鵲鳴驚醒,他望著天邊逐漸褪去的月影,拿出了隨身帶的一本書,借著手電的光讀了起來。當他讀到明代戚繼光的《馬上作》——“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四百年華已過,縱馬馳騁之背影,依稀可見;古之名將風采,一時浮現心間。鄭則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從前只在書本上讀過的場景,不想今日有幸體會;神游至此,之前的辛苦和疲憊立刻煙消云散。
長時間盤踞在心頭的困惑在此時一一找到了答案:我們的無眠是為了身后的親人同胞能夠睡得踏實,我們的忍耐是為了祖國的尊嚴能夠不必忍耐;為了這些,值了!
鄭則看了看手表,回到車上,微笑著拍了拍還在熟睡的班長:“班長,到點了,該起床了。”
山知道我,小河知道我
在抵達駐訓點的第三天,鄭則被連隊安排擔任全天警戒哨,負責連隊生活區周圍的安全警戒。駐訓點定在深山,宿營地四周群山環繞,對面的山谷有一條小河流過。站崗的時光原本漫長而又枯燥。可當鄭則長久佇立并凝視著四周的山河時,漸漸感到:未曾踏入軍營時一直不曾注目的祖國山河,如今看來,竟是這樣的可親。
為配合保密需要,鄭則在下連時已將手機上交。跟隨部隊集訓期間,沒有人知道他在哪里,更不會知道他在做什么。這樣一種與世隔絕的狀態,曾一度讓習慣了手機在身、短信不斷的鄭則非常不適應,而現在的場景,讓他想起了從前看過的一句格言——“我無名國有名,以無名鑄威名”。是啊,不需要認識我,不需要知道我,我們的青春,即將融進祖國的山河。
鄭則好像明白了什么,又好像還有些不解;但無論如何,我們看到的,只有他在崗亭中更加挺拔的軍姿。
苦練打贏真本領
“全班注意!”隨著班長的一聲口令,全班迅速以戰斗隊形展開,并保持持槍躍進姿態。鄭則也在隊列中,動作還有些生疏的他,身影顯得頗為引人注目,但這并不影響他跟隨班內戰士交替掩護,占領陣地的速度。這是連隊在組織班、排戰術的訓練,并將在一段時間后向全旅展示連排防御科目的演習成果。
在練習科目期間,鄭則經常利用操課休息的間隙,抓住機會向連隊干部、班長們請教軍事常識,學習武器的使用技巧和維護方法,了解連隊的戰斗力生成模式。現在,鄭則的各類戰術動作已是有模有樣,若不是領章掛著一道杠,恐怕不會有人能想到,他才是一名二年級的學員。
由于平時的優異表現,班長推薦鄭則參加了連隊負責的面向全旅展示的連防御科目的演習,并為鄭則配發了對講機,讓他擔任連偵查引導員,負責敵情觀察與命令傳達:“連長同志,發現敵偵察機兩架,正向我陣地縱深方向飛來!”“全連注意!遮擋發光器材,迅速進入隱蔽部!”連長迅速做出了回復。
“營長同志,敵坦克已沖破我第一道塹壕,請求營火力隊支援!”“標尺1000,向右20,四發齊速射,放!”“營長同志,敵坦克已被全部摧毀!” “營長同志,敵人憑借炮火支援,依靠機械化裝備優勢,接連攻陷我第一、二道塹壕,我部被迫進入工事組織防御!”營長回復:“全體注意,向第一道塹壕發起反沖擊,奪回失去陣地!”。
在聽到營長下達反沖鋒的命令后,鄭則第一個沖出工事,在火力掩護下,與班內同志一起發起反沖鋒,奪回了失去的壕溝和封鎖區,迫使敵人撤退,圓滿的完成了連防御科目的演習。演習結束后,鄭則的表現贏得了連隊干部戰士的一致贊許,還被連隊評選為當月的優秀戰士。
當然,鄭則明白,這些小小的成績和基礎的軍事技能遠不足以讓他成為一名合格的軍官,但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素質的養成全靠這一點一滴的積累,戰場上的勝利,也正是依靠著訓練場上摸爬滾打、反復訓練的純熟技能。
愛在軍營,難以離開
不知不覺中,集訓已接近了尾聲,聽到教導員傳達的國防生學員即將返校的消息后,鄭則卻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在這里,他已習慣了每天用震耳欲聾的呼號聲迎接共和國的第一縷陽光,習慣了在滿天繁星下站崗的堅定;他舍不得脫下那身被汗水多次浸透的迷彩,更舍不得在悠揚的軍號中安然入睡的那份踏實。
短暫的惆悵后,鄭則又恢復了奕奕的神采,因為他明白:離開是為了更好的回來,作為國防生學員,學校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軍營中鐵與火的磨練缺一不可;同時,鄭則也相信,當再次踏進這片熱血軍營時,他一定向著成為真正的共和國軍官又邁進了一步。
在登上返程的大巴時,營區內的大喇叭正播放著《強軍戰歌》,鄭則不禁跟隨旋律小聲清唱了起來“聽吧,新征程號角吹響,強軍目標召喚在前方;國要強我們就要擔當,戰旗上寫滿鐵血榮光……”
鏈接:http://www.mod.gov.cn/cadets/2014-04/01/content_4501585.htm
更多有關"連隊,班長,戰士,營長,戰士們"的文章請點擊進入煙臺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