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性個性化教育理念再結碩果——商學院2014屆學生考研喜報
近年來,商學院奉行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主體性個性化教育理念,大力推進《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大學生主體性個性化教育培養方案》,考研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今年,商學院考研報考人數52人,上線人數32人,上線率62%,同時錄取人數翻倍,達歷年之最,錄取質量顯著上升,目前已有27名同學被國內外高校錄取,其中有4位同學被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等“985”高校錄取,11位同學被南京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河海大學等“211”高校錄取,2名同學被悉尼大學等國外著名學府錄取。
理念,指引方向
商學院黨總支書記許小軍說,近年來,商學院始終把貫徹落實大學生主體性個性化教育理念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人才培養的標準,大力推進《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大學生主體性個性化教育培養方案》,并把考研工作作為學風建設的重點,從新生入學起就組織每位學生進行霍蘭德職業傾向測評,以霍蘭德人格-職業匹配理論為依據,使用SWOT分析法,幫助學生發現(培養)自身的潛能特質,將有科研潛能的學生挖掘出來,合理制定并不斷完善生涯規劃和考研目標,使學生明確未來方向和努力目標,對于這部分學生,備考已成為他們學習生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關心,彰顯個性
如何幫助學生最大限度發揮優勢潛能,在考研工作中,商學院輔導員許子健、王海峰、于一群三位老師給出三個關鍵詞:引導、教育與服務。“教育學生體現在日常生活每一次不經意的談心,每一個會意的微笑,每一封發自內心的信函。”許子健老師說,考研從準備到錄取,歷時一年多,輔導員其實是和學生一樣緊張的。為鼓勵他們,輔導員們會在考研預報名、填志愿以及筆試前,以“考研三封信”的形式將教育引導和心態調適送到到每位學生手上,為學生提供精神支持。
為做好考研服務,商學院每年從大三開始,組織考研輔導班,成立研友會,組建考研QQ群,統一考研自習室,調整考研宿舍區,贈送學習用品和考研寄語,交流考研資料和考研心得,捐贈考研圖書和歷年真題,協調課程與考研時間等,最大限度做好服務工作。
專業課老師也給予了備考學生很大的幫助。在備考過程中,商學院李文勤、曲國明、季素萍和朱力等老師與考研學生一一對接,手把手教導學生考研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每一個細節,解答他們在復習中遇到的知識瓶頸,幫助學生尋求招生信息和調劑途徑,為學生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堅持,激發潛能
每年,經管類考研招生人數少、報考人數多、考研分數高,考研難度大。除了有老師的指導、輔導員的鼓勵,同學們的互幫互助與自我堅持也是十分重要的。
考前,學生要經歷一段漫長而枯燥的復習準備,壓力大、身心疲,不時有學生滋生放棄念頭。如何合理減壓?商學院的學生們不但互相鼓勵,還組織了研友籃球賽、研友KTV、研友摜蛋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自我減壓與鼓勵,相互扶持度過了心理失調期。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跨專業報考難度系數在所有考研科目中是最大的,汪洋是會計專業學生,他跨專業報考同濟大學哲學專業,最終以綜合成績第二的名次被錄取。他說“選擇報考同濟哲學是我大一就樹立的目標,大學四年我在完成會計專業課程任務的同時,堅持自學哲學,從大二就開始經常與同濟大學哲學系導師溝通請教,這次能夠順利考取也算圓了我的哲學夢。”汪洋同學對哲學有著異乎尋常的熱愛,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哲人”。在他的宿舍,擺滿了中西哲學儒墨道法諸子原著。室友說汪洋的成功早在預料當中。像汪洋一樣跨專業考研成功的還有考取華中科大法碩的楊天擎、東南大學法碩的陳露露等。他們的成功告訴我們,只要結合興趣、挖掘自我潛能,堅持信念到底,就會迎來綻放的春天。
信息來源:商學院
更多有關"考研,學生,商學院,同濟大學,主體性"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