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師今日鑄造——惠州學院首屆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圓滿舉辦
本網訊 你可以自如地揮灑手中的筆,遒勁有力地寫出一個個躍然紙上的漢字嗎?在教育信息時代中,你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優質的多媒體課件制作嗎?你能在數百名觀眾的注視下游刃有余地講好課嗎?4月24日-5月7日,由教務處、團委主辦的惠州學院首屆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決賽火熱進行,師范生們個個施展才藝,在緊張的比賽中比拼教學技藝。
本次大賽分為三筆字(鋼筆字、白板筆字、毛筆字)比賽、現場多媒體課件制作比賽、中小學學科內容講課比賽,分別由美術系、教育技術中心和政法系承辦。經各系選拔,共有107名學生進入決賽。來自惠州基礎教育戰線的高級教師和教育專家組成了評審專家組,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全面檢驗師范生的“成色”。
揮筆書寫教師魅力 凸顯漢字雋秀之美
4月24日下午,由美術系承辦的三筆字(鋼筆字、白板筆字、毛筆字)決賽在田家炳教學樓四樓三筆字訓練教室舉行。
教務處負責人在比賽中說,惠州學院首屆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歷經半年多籌辦,主辦方、承辦方以及各參賽系都付出了許多汗水和努力。致力于提高師范生的就業素質與師范生教學技能,促進教師教育的發展。
參賽選手陳麗莎說:“我是從初中開始學寫毛筆字的,這是我的興趣,當然它現在也成為了我的一項技能。”因為熱愛書法,她加入了學院書法協會。大一的時候,她主要學習楷書,大二學習王羲之的行草。現在大三的她還在堅持練習書法。她說,學習毛筆字可以讓她靜下來,使自己的心態變好。“我已經大三了,課業比較繁重,沒有時間練字。但是這個比賽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去練習,我很享受這一個過程。”她說作為一名師范生,能寫一手好字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讓自己的學生也和自己一樣,想要寫一手好字。平日里的努力練習讓她最終獲得決賽第一名的榮譽。
“我們那一代從小就寫毛筆字,雖然我的母親現在已經86歲了,但是依然堅持寫毛筆字。”作為評委之一的惠州畫院余立新院長說,受家族的影響,他從小就學習毛筆字。他認為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不僅能使自己增多一項技能,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他說,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都不愿意學習毛筆字,認為毛筆字在現實生活中的實用性不大,其實不然。“目前,在三筆字方面我們教育的普及程度還是有些欠缺的,舉辦這樣的比賽,不僅可以提高師范生的教學技能,也可以讓更多的人重拾毛筆,關注中國的書法。”余院長說,學習毛筆字也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要大力發揚。
比賽結束后,評委專家們還現場揮毫,與比賽選手交流自己的書法心得。當一幅幅優美的書法作品呈現在大家的眼前時,讓在場的同學贊不絕口。

現場制作PPT 信息時代的上課能手
4月25日下午,現場多媒體課件制作比賽在4號教學樓302機房舉行。現場共有來自不同系別的34名學生參賽。
據教育技術中心老師介紹,為保證比賽的公平公正,賽前參賽選手已將自己制作課件所需要的素材發給老師,然后再由老師上傳到現場比賽的各個參賽者的電腦上,這樣現場制作多媒體課件不僅能檢驗師范生的基本技能,有助于選拔優秀的選手去參加全省和全國的師范生技能大賽。
參賽者制作的課件不限制作軟件和制作工具,不限風格形式,要求參賽者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完成課件制作。來自數學系的一名參賽選手現場制作了一個小學算數的PPT,在PPT中她采用了一些畫有笑臉的手指圖片和彩色的背景圖以吸引小學生,自由的課件設計更加體現了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參賽者音樂系小陳告訴記者,為參加這個比賽已準備了三天的時間,平時練習如何制作PPT、找素材找資料,由于她的課件是關于高中音樂鑒賞的,所以她也特地請教了高中老師并借了高中的音樂鑒賞課本。“這樣的比賽對提高自己實踐能力很有幫助,在制作過程中會結合講課的思路,這樣也有利于為以后自己從事教學工作奠定基礎。”小陳如是說。

展現師者風范 模擬課堂出彩
“喂……出來”。比賽開始,來自中文系的曾惠瑩就用溫柔的聲音拉長地喊著,一下子就把剛進場的觀眾吸引住了,嘈雜的現場逐漸安靜下來。原來《喂,出來》是曾同學的授課內容。5月5日至7日晚,中小學學科內容講課比賽決賽在鵝城音樂廳舉行,進入決賽的39位學生分三場展開了激烈比拼。
與曾惠瑩同學不同,來自體育系的梁裕華更顯豪邁,用響亮的聲音叫喊著口號:“一二一,一二一,立正……”,原來她是向“六年級”的學生上一堂玩轉呼啦圈的體育課。她的嚴厲與學生的“不配合”,讓現場呈現出一種詼諧的氣氛,贏得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可惜最后的成績并不如意。據悉,梁同學曾經參加過省級類比賽并取得不錯成績,相比之下這次比賽略顯遺憾。她說:“因為這次在舞臺上體育課與室外上課有所不同,場地方面有所限制,無法很好地發揮出來”,她說:“在舞臺上第一次面對那么多觀眾授課有點緊張,而且選用呼啦圈授課是自己的第一次嘗試,總體上還是有點遺憾,不過比賽中可以見識其他系同學的授課方式,可謂是‘爭奇斗艷’,對此我收獲頗多。”
賽后,當記者采訪榮獲二等獎的計算機系盧珊珊同學時,這個穿著白襯衫黑裙子的長發女生面帶微笑說:“參加這次比賽源于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興趣。作為一名教師首先得具備一些基本的條件,比如標準普通話、流利的溝通表達能力、外在形象等;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因此我講課的方式是將比較深奧的知識與生活相關的東西結合,講得淺顯易懂,才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據悉,盧同學在寒假前得知學校將舉辦這個比賽后,就開始著手準備,前后大概準備了4個多月之久。“其實上臺之后我就不緊張了,因為充足的準備使我有了勇氣,而下臺后才真正理解‘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含義”,她坦然地說,自己需要努力學習的方面還有很多。
此次講課決賽由政法系承辦,三場比賽的評委團成員全部來自惠州一線中學名師和教育工作者。每場比賽結束,評委都針對選手授課中的優缺點進行精彩點評,并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七尺講臺 術業專攻”,每位師范生在這一鍛煉過程中不斷增強教師技能,為未來自信站在講臺的自己奠定基礎。

(記者 曾婉玉 許海琳 黃曉婷/文
記者 林澤佳 黃婉儀 王影影 教務處 政法系/圖)
(編輯 吳耿純)
更多有關"毛筆字,師范生,比賽,現場,惠州"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惠州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