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施萌古典舞個人專場成功上演
5月25日晚,《未央》--施萌古典舞個人專場在南藝劇場成功上演。
松風慢,夜未央,曲何長,金徽更促聲泱泱。“未央”,傳統文化中一個很有意思的表述,如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形容女子的美麗一般,它描繪了一個雅致的“未到盡頭,始終前行”。這也是對施萌個人古典舞專場最貼切的一種表述:演出并不是終章,她對于舞蹈的追求從未停息。
這次個人舞蹈專場是施萌自參加工作以來首次對教學和表演的整理與嘗試。演出由《序》、《霓裳羽衣舞》、《袖舞-梁祝》、《劍舞》、《技》、《赤壁懷古》、《仙樂梵舞》、《金剛》、《春江花月夜》、《尾聲》十個作品組成,整臺晚會意味經典,格調優雅,富有東方神韻:
作品《霓裳羽衣舞》翩纖舞者俱著雪白的長裙,舉手投足間,可謂是誰持彩鏈當空舞,飄然轉旋回雪輕,她們自云巔而來,宛若月中仙;
袖舞,是以獨具特色的水袖為作為道具的舞蹈,是具有中華民族傳統審美特征的典型舞蹈樣式之一,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氣質精煉地反映出中國舞蹈獨具韻味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情趣,從而具有了獨特的審美品格和藝術價值,《袖舞-梁祝》使我們越過漫長的時間線,體悟到了千百年前女子垂袖而舞的虔誠與崇敬,那是回目轉袖間的秀逸與飄搖,飛袂拂云間的華貴與端莊;
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提煉、整理而來的劍舞,其目的在于通過強化肢體的表現,尋求以身帶劍,以劍摧身的動作規律,拓展具有舞蹈特征的表現手段與空間,把“舞劍”轉化為“劍舞”的舞蹈形式。舞臺上呈現的《劍舞》,正是在繼承和學習傳統文化精粹的基礎上,有選擇有目的地提煉最能與舞蹈相結合的內容;
舞蹈的技術技巧發展至今,經歷了不同時代的發展,留下了各個時代的烙印,它以翻騰靜止轉動等復雜的方式在立體空間中予以呈現,既是舞蹈表演的重要表現手段,也是舞者適應不同角色所必要的基礎能力。《技》給人們正是一種充滿“力度”的技巧之美;
猙獰的面目、擰傾的身體與夸張的力量呈現,一尊尊神武的化身從畫卷中復活。他們是憤怒的化身,以一力降十會,靠著一顆堅忍的心降服妖魔。這便是《金剛》,不同于“霓裳羽衣舞”的婀娜多姿,在他們的身上,看得到一種勇往直前的魅力;
《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一個頗具獨特個性的作品,從張若虛的這首可謂“孤篇蓋全唐”的詩到后來的古典名曲,給了我們一種前所未有遼闊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而這個舞蹈,把這種意境通過中國古典舞的風格動作、姿態和造型,體現得淋漓盡致。如詩中人跳脫出來一般,這也是舞蹈的獨特魅力所在。
施萌老師說:“之所以選擇“未央”,大約也是出于對夜晚的一份思考。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夜晚的意象一直是很重要的一份體驗,當下也是如此,只有在夜晚,我們才可以安靜下來,反省一下,思考一下,期待一下。如果說,四年前,20歲的我來到南藝任教也還只是一個不比學生有多少經驗的大學生,那么,經過這樣的一些夜晚,會讓初出茅廬的我逐步成長起來。”
我們會看到一朵花綻放的華美嬌艷,卻不曾了解過花的開放需要經歷多少辛酸。它渴望生命完成的狀態,所以,它會拼盡全力地去努力。在這四年里,施萌和她的學生們,一起在時空里舞蹈,尋找花兒最美麗的綻放。作為一名年輕教師,不斷地學習與探究是為了達到更高水準的藝術追求。我們祝福施萌老師,如同花朵般努力綻放。生命未央,舞亦未央!(舞蹈學院 張國慶)













更多有關"舞蹈,劍舞,未央,古典舞,春江花月夜"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南京藝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