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學院美麗廣西清潔鄉村工作隊圓滿完成任務
根據自治區黨委的部署,廣西師范學院美麗廣西、清潔鄉村工作有所調整,將美麗廣西、清潔鄉村與扶貧工作相結合,派駐港口區的美麗廣西、清潔鄉村工作調整到大化縣和田東縣與扶貧工作相結合,成立新的“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扶貧)工作隊”,派出了新的工作隊員。廣西師范學院派出港口區的五名工作隊員按要求返回學校工作。5月8日下午,廣西師范學院美麗辦負責人、駐村(社區)工作隊員與港口區區委、美麗辦等召開座談會,總結一年來的工作,并就工作進行交接。會上港口區委副書記許大儉肯定了廣西師范學院美麗廣西、清潔鄉村工作隊一年所做出的努力和成績,對廣西師范學院工作隊員深入群眾,深入基層,不怕苦,不怕累,與群眾同吃同住的精神表示贊揚,希望學校繼續和港口區加強交流與合作。
廣西師范學院工作隊從2013年5月進駐港口區五個村(社區),進駐村(社區)后,按照自治區美麗辦的總體要求,隊員們做到指導不領導,到位不越位,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做好工作,與干部、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圍繞“清潔環境、美化家園、培育新風、造福民眾”的總體目標,開展宣傳政策、走訪農戶、整治村莊環境、建立長效機制開展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領導重視 組織到位
廣西師范學院高度重視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村·美麗校園”工作,成立了以學校黨委書記、院長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學校黨委副書記和副院長任副組長,有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后勤處。經過精心挑選,學校選派組織協調能力、黨性強的黨員干部組成工作隊,由分管后勤的副院長任工作隊長,后勤處副處長為副隊長,分別到港口區桃花灣社區、沙萬社區、公車村、光坡村、北港村開展工作。工作隊員中兩名副處級干部,三名科級干部,全部為男性黨員干部(方便下鄉開展工作)。
學校黨委行政主要領導多次到駐村、社區進行工作調研,召開座談會,走訪群眾,了解工作隊員工作開展情況以及存在困難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對隊員給予生活和工作上大力支持和保障。學校領導班子帶領中層正職港口區實地考察援建的項目,并在港口區現場召開班子會議和黨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需要解決的事情,落實援建項目。
宣傳發動 廣泛參與
 “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是一項惠民眾,得民心的活動。其源在于群眾充分認識活動重要性、必要性,提高環保意識,能自發維護環境衛生,愛護美好家園;其法在于建章立制,正確引導,方式方法形式多樣,物質保障落實到位。因此,宣傳發動是首要任務。
 在活動開展中,隊員們與鎮(街道)、村(社區)支書、主任、干部取得聯系,多次召開工作調研座談會,就工作的開展進行協調籌備;走上田間地頭、走進百姓人家,與群眾同吃住,深入了解村(社區)實際民情,了解居民對政策的掌握,了解村(社區)里開展清潔鄉村活動的進展。與鎮(街道)辦事處一道,分別制定與完善了村(社區)的各項具體實施方案,組成村(社區)活動開展領導小組,落實保潔員,確保美麗鄉村工作有序開展。通過張貼、發放村規民約公開信、舉辦宣傳文藝晚會、座談會進行引導等多種形式大力開展宣傳工作,發揮黨員先進模范作用,積極動員群眾學習貫徹活動精神,做好自己應該做的清潔工作。通過廣泛宣傳發動,群眾對活動有了較深的認識: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是與自身的生存環境、生活質量密切相關的,從而由“要我清潔”變“我要清潔”。
真抓實干 成效顯著
隊員進駐村(社區)后,圍繞“清潔環境、美化家園、培育新風、造福民眾”的總體目標,開展宣傳政策、走訪農戶、整治村莊環境、建立長效機制開展活動。他們走家串戶宣講政策,征求意見,積極協助和參加當地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大行動,與黨員干部、居民群眾一起拿起掃把、鐵鏟、鐵鉗等工具對街道、村莊、水渠和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雜物雜草、淤泥、衛生死角、陳年拉圾進行集中清理,對街道亂倒、亂放、亂搭、亂建、亂擺、亂買等“六亂”現象進行集中治理,引導當地居民落實“門前三包”制度。同時,隊員們還與(村)社區干部共商發展規劃,為清潔城鄉活動建言獻策,成為美麗城鄉的宣傳者和推動者。
 在鎮(街道)干部群眾和工作隊員的共同努力下,工作隊員所進駐掛點的村(社區)的環境衛生有了很大改觀,集中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他們深入基層,吃得苦,耐得勞的精神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辦事處)的充分肯定和群眾的好評。廣西日報社、防城港市日報對此進行了報道。
重點區域 集中整治
 活動開展后,工作隊與鎮(街道)、村(社區)積極開展動員,要求全民參與,在拓實群眾意識的基礎上,與村(社區)干部共同協商,號召大家立即組織開展清潔行動:一是組織群眾自行清理房前屋后、承包地的垃圾;重點做好農藥瓶、化肥包裝袋及廢棄農用薄膜的清理;二是發動大掃除,組織群眾每周開展一次清潔整治活動,清理村(社區)公共場所(道路、水源、溝渠等)垃圾;三是公共場所每天保潔,專職保潔員對公共場所每天巡查,做到日清日潔。隊員進駐的5個村(社區)共集中整治活動154次,參加人數2405人次,清理垃圾3078噸。
 經過一段時間的衛生宣傳、整治工作,村(社區)道路、池塘水溝、田頭岸邊已無各類生活垃圾,村民自覺維護衛生環境意識大大提高。在上級領導檢查或縣、鄉的檢查評比中,工作得到檢查組的認可與贊揚。廣西電視臺《廣西新聞》節目曾對桃花灣社區的“美麗廣西、清潔鄉村”集中整治工作進行了報道。《防城港日報》多次報道桃花灣、沙萬社區集中整治的先進事跡。公車村清潔工作評比中多次獲得港口區第一名。后援支持 有力保障
隊員進駐村(社區)后,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發揮學校作為后援單位的作用,本著上為村(社區)辦好事、辦實事宗旨,根據群眾意愿,確定在沙萬社區八組安置點硬化道路為學校對口援建項目。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到援建點調研,黨委莫詩甫書記、李豐生院長帶領班子成員和中層領導干部到駐地逐一實地考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服務基層”的活動,并在當地現場召開黨委黨委會、院長辦公會,明確援建項目,落實援建資金。援建隊員進駐的桃花灣社區、沙萬社區等5個村(社區)硬化道路、修建垃圾池等項目。目前,援建項目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作為后援單位,學校發揮自身優勢,開展了一系列的服務防城港港口區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組織5個大學生志愿者服務隊利用暑假“三下鄉”活動到各隊員村(社區)工作駐點進行服務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通過環境保護宣傳、清潔衛生知識宣傳、文藝演出等通俗易懂方式宣傳美麗廣西清潔鄉村的政策和精神。后勤處醫療衛生服務隊到駐點開展醫療衛生宣傳活動;附屬學校派出服務隊到桃花灣社區、沙萬社區看望隊員并參與美麗家園的建設活動;繼續教育學院派出服務隊到沙萬社區慰問在清潔鄉村活動中表現突出的特困家庭。整個活動的開展均受到當地政府部門和民眾的好評。防城港日報還對廣西師范學院大學生無償獻血挽救患者予以報道。
立足長遠 構建機制
 工作隊員與所在地干部群眾一起,通過積極調研,并結合村(社區)的實際情況,與村(社區)干部群眾統一思想,分別制定與完善了村(社區)《環境衛生村(居)規民約》、《村(社區)成員名單及工作職責》、《村(社區)保潔員名單及工作職責》、《農戶門前“三包”制度》等規章制定,并組成村(社區)活動開展領導小組,以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長效機制確保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得以有序開展。 

沙萬社區開展集中整治活動

援建的移民安置點排水溝及路面硬化

援建的垃圾池

學校援建的道路硬化項目
更多有關"廣西,社區,工作,清潔,活動"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廣西師范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