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位于美麗的羊城,成立于1956年,為新中國首批興建的4所中醫藥高等學府之一,原屬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2000年轉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廣東省管理為主,是國內首批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以及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非醫攻博試點單位,擁有碩士研究生推薦免試資格,兩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果均為優秀,屬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現有廣州三元里、大學城2個校區,占地1377畝,總建筑面積80多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3.4億元,藏書140多萬冊,擁有高水平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測試中心、實驗動物中心和大型室內文體活動場所,智能計算機網絡覆蓋全校;下設學院14個、研究所(研究中心)14個;全校教職員工4668人,其中雙聘院士2人、國醫大師1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教師32人、正高職稱408人、副高職稱594人、博士生導師157人、碩士生導師791人,教師榮獲一系列全國性榮譽稱號。
 		
        學校擁有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各類教學基地118個,開設本科專業16個,橫跨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教育學7個學科門類,其中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制藥工程是
 	廣東省名牌專業;有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涉及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藥學、哲學、管理學、教育學8個一級學科;有博士學位授權點19個,覆蓋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項下全部二級學科;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其中中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全國優秀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招生范圍包括全國34個省(區、直轄市)及23個境外國家,已培養近6萬名中醫藥高級人才,分布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4年學生參加科技學術、文體藝術、實踐創業等各類全國性比賽屢獲殊榮,一批畢業生進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深造。現有各類在校生2.3萬人。
 		  學校注重以重點學科建設為龍頭,促進科技學術創新,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0個、一級學科廣東省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廣東省重點學科1個,其中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在全國一級學科整體評估中依次名列第一、第三、第五。有科技部工程中心5個,部局級重點實驗室21個,形成復方青蒿素防治瘧疾、中醫藥干預SRAS、脾胃學說、骨關節疑難病防治、艾滋病防治、南藥資源開發等優勢領域,近5年獲科研資助1950多項,資助經費超
 	過3.2億元,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80項。主辦《新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3本中文核心期刊和統計源期刊。
        學校有直屬附屬醫院4所、與企業合辦醫院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7所,教學醫院涵蓋廣東省內絕大多數大中型中醫院及鄰省部分中醫院。第一、二、三附屬醫院形成以20個國家重點專科為龍頭的專科專病技術群,綜合實力居全國前茅,無償救治好軍嫂韓素云享譽全國,抗擊SARS聞名全球,開創在香港公立醫院設立中醫臨床研究中心先河,2009年門診821萬人次、出院9.2萬人次。
        學校從1974年開始招收港澳臺外國留學生,先后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友好合作關系,接待101個國家和地區的訪問團體(個人),已有113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來校學習,成為輻射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中醫藥學術和教育中心。近年來牽頭舉辦穗臺港澳中醫藥信息交流會和泛珠三角區域高等中醫藥院校合作發展聯席會,建立廣東中醫藥博物館等中醫藥文化基地并入選全國科普基地,已成為中醫藥海外傳播重要窗口。
        秉承“厚德博學、精誠濟世”的校訓,廣州中醫藥大學正在建設廣東中醫藥強省、發展中醫藥學術、造福全人類健康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大學城校區校址: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城外環東路232號
   郵編:510006 電話:020-39358233
   三元里校區校址:廣東省廣州市三元里機場路12號
   郵編:510405 電話:020-36588233
   網址:www.gzhtcm.edu.cn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等級:二本 位于廣東廣州 關注人數:次 | |
| 類型:醫藥 性質:(公辦)普通本科 主管部門:廣東省教育廳 國家重點學科:6個 博士點:19個 碩士點:24個 | ||
- 09-13[高校新聞]致全體教職員工的教師節慰問信
- 08-31[高校新聞]里仁學院與國際教育學院聯合召開國際
- 08-28[高校新聞]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隆重召開2012級
- 08-25[高校新聞]惠州學院在廣東省高校英語與計算機統
- 08-22[高校新聞]徐利明書畫篆刻作品展在大連隆重開幕
- 08-18[高校新聞]遼寧省世界經濟學會換屆大會暨學術報
- 08-18[高校新聞]北京城市學院隆重舉行“喜迎十八大
- 07-27[高校新聞]關于舉行“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201
- [招生信息]2013年廣州中醫藥大學錄取分數線(官方數據)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新聞
 
         廣州中醫藥大學成立于1956年,是全國首批4所中醫藥高等學府之一,原直屬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是國內首批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1995年獲博士生導師自審權;1998年成為全國首批開展臨床醫學(博士、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2000年改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廣東省管理為主;2002年獲國家首批開展非醫學專...
廣州中醫藥大學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7日
廣州中醫藥大學專業設置
廣州中醫藥大學的重點專業
中醫臨床基礎,中醫內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婦科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的錄取規則
第五章錄取規則
第十七條執行教育部規定的"學校負責,招辦監督"的錄取體制,招生錄取嚴格遵守教育部、省招生辦公室的有關政策和規定,以考生高考成績為基本依據,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綜合衡量德智體美,擇優錄取。
第十八條在省招生委員會劃定的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上,在保證完成招生計劃的前提下,制定具體錄取標準,按照文科類、理科類、體育類分類錄取。
第十九條根據生源情況確定投檔比例,投檔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計劃的100%-120%以內,學校視生源情況在此比例內作適當調整。在廣東省文科類、理科類本科招生實行平行志愿,投檔比例不高于105%。。
第二十條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體健康狀況檢查合格、統考成績達到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符合廣州中醫藥大學投檔要求的情況下,廣州中醫藥大學依據考生志愿和學校確定的錄取原則擇優錄取。
第二十一條專業錄取先按"專業志愿優先",后按"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錄取。即先按考生所填報的第一專業志愿從高分到低分錄取,未被第一專業志愿錄取的考生,按"分數優先,遵循考生第二至第六專業志愿"的方法錄取。高考總分相同時,如有高考成績排名,按高考總分排位前者優先錄取;如無高考成績排名,則按單科順序及分數從高到低擇優錄取。單考成績的排序為:文科類為語文、文科綜合、文科數學、外語;理科類為數學、理科綜合、語文、外語。
第二十二條考生所有專業志愿都未被錄取時,若服從專業調劑,則根據考生總成績并兼顧單科成績,調劑到招生計劃有空額的專業錄取。對高考總分成績低無法滿足所填報的專業志愿又不服從調劑的,或參加調劑但不符合培養相關具體要求、或健康條件不符合專業條件要求的考生作退檔處理。
第二十三條外語語種要求:本校公共外語教學為英語,請非英語語種考生慎重報考。
第二十四條體育類專業分檔及錄取:按文化分、術科分權重各占50%計算總分,綜合評價,擇優錄取。
第二十五條對省招生辦公示通過的當年度《普通高等學校照顧加分考生資格》中的加分予以認可。符合國家和省招生辦公示通過的各種符合優錄條件的考生,學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第二十六條對學業水平成績的要求。在廣東省,報考我校文科類、理科類的考生,本科層次的,三門學業水平考試都須達到C級及其以上等級;專科層次的,三門學業水平考試均須獲得等級成績,且至少有一門達到C級及其以上等級。在廣東省,報考我校體育類的考生,三門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至少有兩門達到D級及其以上等級。
廣州中醫藥大學現有師資力量
現有博士生導師123名、碩士生導師410名。
廣州中醫藥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
無該校綜合數據,學校各專業近幾年就業率如下:
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收費標準
學生學費、住宿費的收費標準按照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物價局有關文件執行。
    學生學費、住宿費的收費標準按照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物價局有關文件執行。學費標準:醫學專業5760元/年;理工、外語、體育專業5160元/年; 管理、財經專業4560元/年。
    住宿費:每生每年1800元。
廣州中醫藥大學在校生情況
常年在校生近萬名,其中研究生1300多人,留學生及港澳臺生63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