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聆聽“當代中國國情與青年的歷史責任”系列現場網…
王瑞璞教授的講座針對中國經濟體制,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剖析:
一、從全球視野看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與崛起。世界發展的兩大潮流是商品經濟發展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從十八世紀開始,英、法兩國崛起,拋棄重商主義,出現了“工業革命”,開始發展實體經濟,創造出大量財富,鋼、鐵、紡織產量分別占全世界的1/2、2/3、1/2,這同時也帶動了全球經濟的發展,促成了全球的經濟自由貿易。十九世紀德日的政治專政、經濟統治,依靠國家的力量去推動生產,實現了國家富強。中國崛起的歷史過程是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滿清封建主義的愚昧統治下,在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商品經濟與自然經濟的對抗中,更加切實體會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而三十年的輝煌改革讓中國成為世界上最輝煌的國家。在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生產力”后,中國的經濟發展道路更是有了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
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理論與實踐。對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理論,正確的理論指導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走改革開放的道路!案母锞褪莿撔隆,他強調,要以城市為中心,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以鄧小平理論改革為指導。1992年鄧小平提出評判改革是否成功的三個標準:1、生產力是否發展 ;2、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3、綜合國力是否增強。然后,他就我國為什么要進行改革及改革的本質及方向進行了分析:1、改革的必然性——改革是中華振興的起點與必由之路,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2、改革的本質論——“改革實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3)改革的方向論 ——中國目前的現狀是經濟大國而非經濟強國,經濟大國是中國連續30年發展速度快速增長,僅次于美國,經濟總量大,但人口眾多,農務生產率低,平均9個中國農民的農務生產率才抵過1個美國農民的農務生產率。
三、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改革的風險與挑戰。目前,中國面臨的風險包括經濟風險、社會風險,政治風險。其中經濟風險主要指環境、資源、能源、人口、就業的壓力。不怕問題存在就怕意識不到,他指出,解決矛盾的過程就是改革的過程,要想解決這些矛盾就要從問題的根源著手。目前中國“工業化”尚未實現,社會老齡化速度加快,而老齡化速度與國家的社會發展成正比,這既說明了社會發展的進步,也顯示出中國與發達國家存在的差距。貧富差距、城鄉差別等不穩定的社會經濟基礎造成了社會風險,形成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對口資源、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等是減少這種社會風險的基本措施,但是腐敗問題是政治中最大的風險,它關系到共產黨的執政問題。古語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打擊腐敗,從最淺程度的經濟腐敗到深入根本的政治腐敗,只有“民主、監督、制度、法制”都齊全,才能更好的增強黨的體制,完善黨的制度,也就是從根本上告訴了我們中國的歷史發展與經濟發展離不開共產黨。
講座結束后,主持人連線各地學院的分會場進行在線提問。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提出:“現在大學生面對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就業問題,請問
通過這次系列現場網絡講座,不僅僅加強了同學們對國情教育的認識,還扎實了黨建工作的理論基礎,也有利于加強南昌工學院的責任意識教育,推廣開展大學生服務意識的培養,進而推進和諧校園的建設,讓同學們真正意識到社會所面臨的嚴峻問題,更加了解所肩負的社會責任。
更多有關"改革,中國,經濟,風險,社會"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南昌工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