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協網絡文學負責人馬季來校講座并受聘為兼職教授
“中國當代文學發展60年來經歷了兩次重要飛躍。網絡文學的直接產值近40億,基本形成了網絡文學的創作生態。新世紀網絡文學的產生和發展對當代文學具有標志性意義。”4月25日晚,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負責人馬季來到文學院,為師生帶來“網絡文學:中國當代文學的第二次起航”主題講座,并受聘成為文學院兼職教授。

馬季教授將網絡文學分為“前七”和“后八”兩個發展時期:第一個時期為非商業化創作時期,與傳統創作區分不大;第二個時期則為商業化創作時期,其形成模式可謂利弊兼有。但這一商業化模式使網絡作家得以依靠固定的創作收入穩定下來,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華語作家產生模式,對當代文學意義重大。
馬教授認為,網絡文學形成于“草根”,展現出平民化的特質。其開放、自由的創作行為,出現了當代文學新脈絡形成的可能性。他說,目前網絡文學的觀點已經受到了普遍認可,到2011年為止,網絡文學實現了”反哺”,打開了一篇多元和高速變動的新天地。
網絡文學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成長空間。但同時,馬季教授提出,網絡文學目前還較為弱小,國家對其發展的扶持相對較少,維權問題令人堪憂。他認為,要從產業化發展上研究網絡文學,才有助于形成具有時代特色、開放的跨文化創作模式。
“此次講座信息量充足、視野開闊,頗具啟發性“,文學院院長歐陽友權說。他希望馬教授能夠經常來文學院做客,為廣大師生帶來更多更新更全的行業內資訊。
相關鏈接:
馬季,男,1964年出生。我國網絡文學著名研究專家,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負責人,國家一級作家,“網絡文學十年盤點”主持人。著有《逃亡之惑》《冷鋒》《月光奏鳴曲》《夏娃的花環》《城市敲鐘人》等作品。作為我國網絡文學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馬季教授長期專門從事對網絡文學創作、實踐和理論的研究。理論專著《讀屏時代的寫作——網絡文學十年史》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第11屆優秀成果獎。
更多有關"網絡文學,創作,當代文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中南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