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信息網(wǎng) > 高校新聞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擯棄“狹隘的極端主義”——我們時代需要怎樣的價值之二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擯棄“狹隘的極端主義”——我們時代需要怎樣的價值之二
時間:08-28 來源:濟南大學 出處:www.gd-seeyon.com
         
    江柳依
  
生活中,圍繞一個具體事件,常常會出現(xiàn)兩種截然不同的極端化意見。不僅一方根本不理會另一方的意見,即使中允的看法,往往也會“兩頭不討好”。這種非此即彼、非友即敵、非紅即黑的思維方式,則是“極端主義”。
“極端主義”大多固守一隅而放棄全面、客觀、公正的視角,習慣性地從一個角度、一個方面、一個層次看問題,又下意識地遮蔽了其他角度、方面和層次,狹隘是其主要特征。在“極端主義”者眼里,一說到“文憑腐敗”,似乎所有官員的在職文憑都是以權謀私的結果;一論證某人抄襲,所有尋常的細節(jié)、片語都被牽強附會成有力論據(jù);說點本土實情為本土利益辯護的,則被指為狹隘的民族主義;當某個具體事情被上升到“愛國”層面討論時,一方往往指責對方是崇洋媚外的“賣國賊”,另一方則斥之為誤國誤民的“愛國賊”。
在立場上,旗幟鮮明本沒有錯,是非分明更值得嘉許。我們反對騎墻和圓滑世故,批評在價值觀上模棱兩可的中庸主義,倡導堅持真理。但這并不代表一事當前,就能以自我價值判斷為準,順乎吾心便全盤肯定,不合己意便徹底否決。極端主義的危害正在于,他們常常自以為把握唯一道義標準,覺得自己的話語訴求是唯一正確的,因此無視其他見解和認識。這樣的極端思維之下,不僅思想觀念難以交流,基本共識難以締結,社會和諧也無從談起。
因為有消極腐敗現(xiàn)象,就把國家說得一無是處;因為有為富不仁,就對所有富人怨、恨、怒;批評社會存在一些矛盾,就被斥為“抹黑中國”;強調(diào)一下階段性國情,又被譏為“高級五毛”;看到國企亟待改進,就干脆主張全面私有化;指出國企問題不少,就是對公有制的“攻擊”;小悅悅事件發(fā)生了,就斷言世風日下已至道德末日;“最美”出現(xiàn)了,又認定道德滑坡根本不存在。這樣的極端思維,在我們身邊并不鮮見。不管是哪個極端,都不利于我們正確認識當今社會存在的問題,真實判斷我們所處的方位,客觀評價國家社會的進步,更無益于形成社會合力、促成問題解決。
我們生活在一個價值多元的世界。在這樣一個時代,開放包容的觀念,健康理性的思維,不僅是個體修養(yǎng)的重要標志,也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桿。作為一種偏激的價值觀,“極端主義”的判斷扭曲了事物的本來面貌,有悖于行為的內(nèi)在規(guī)律。作為一種片面的方法論,“極端主義”審視和思考問題的方法,違背了事物存在的現(xiàn)實邏輯。作為一種情緒化的社會心態(tài),“極端主義”的言行不僅是對他人權利的漠視和侵犯,更容易激化社會矛盾,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正走向現(xiàn)代化的大國,十分不利。
越是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社會就越需要理性的思維、健康的討論。每個社會成員若都能以清醒的頭腦、客觀的視角、辯證的思維,平和的心態(tài),看待問題就會更加公允持正,與人相處就會更為和煦寬懷,我們的社會必會少些矛盾、多些和諧。
更多有關"極端主義,社會,思維,就會,社會存在"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濟南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生活中,圍繞一個具體事件,常常會出現(xiàn)兩種截然不同的極端化意見。不僅一方根本不理會另一方的意見,即使中允的看法,往往也會“兩頭不討好”。這種非此即彼、非友即敵、非紅即黑的思維方式,則是“極端主義”。
“極端主義”大多固守一隅而放棄全面、客觀、公正的視角,習慣性地從一個角度、一個方面、一個層次看問題,又下意識地遮蔽了其他角度、方面和層次,狹隘是其主要特征。在“極端主義”者眼里,一說到“文憑腐敗”,似乎所有官員的在職文憑都是以權謀私的結果;一論證某人抄襲,所有尋常的細節(jié)、片語都被牽強附會成有力論據(jù);說點本土實情為本土利益辯護的,則被指為狹隘的民族主義;當某個具體事情被上升到“愛國”層面討論時,一方往往指責對方是崇洋媚外的“賣國賊”,另一方則斥之為誤國誤民的“愛國賊”。
在立場上,旗幟鮮明本沒有錯,是非分明更值得嘉許。我們反對騎墻和圓滑世故,批評在價值觀上模棱兩可的中庸主義,倡導堅持真理。但這并不代表一事當前,就能以自我價值判斷為準,順乎吾心便全盤肯定,不合己意便徹底否決。極端主義的危害正在于,他們常常自以為把握唯一道義標準,覺得自己的話語訴求是唯一正確的,因此無視其他見解和認識。這樣的極端思維之下,不僅思想觀念難以交流,基本共識難以締結,社會和諧也無從談起。
因為有消極腐敗現(xiàn)象,就把國家說得一無是處;因為有為富不仁,就對所有富人怨、恨、怒;批評社會存在一些矛盾,就被斥為“抹黑中國”;強調(diào)一下階段性國情,又被譏為“高級五毛”;看到國企亟待改進,就干脆主張全面私有化;指出國企問題不少,就是對公有制的“攻擊”;小悅悅事件發(fā)生了,就斷言世風日下已至道德末日;“最美”出現(xiàn)了,又認定道德滑坡根本不存在。這樣的極端思維,在我們身邊并不鮮見。不管是哪個極端,都不利于我們正確認識當今社會存在的問題,真實判斷我們所處的方位,客觀評價國家社會的進步,更無益于形成社會合力、促成問題解決。
我們生活在一個價值多元的世界。在這樣一個時代,開放包容的觀念,健康理性的思維,不僅是個體修養(yǎng)的重要標志,也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桿。作為一種偏激的價值觀,“極端主義”的判斷扭曲了事物的本來面貌,有悖于行為的內(nèi)在規(guī)律。作為一種片面的方法論,“極端主義”審視和思考問題的方法,違背了事物存在的現(xiàn)實邏輯。作為一種情緒化的社會心態(tài),“極端主義”的言行不僅是對他人權利的漠視和侵犯,更容易激化社會矛盾,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正走向現(xiàn)代化的大國,十分不利。
越是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社會就越需要理性的思維、健康的討論。每個社會成員若都能以清醒的頭腦、客觀的視角、辯證的思維,平和的心態(tài),看待問題就會更加公允持正,與人相處就會更為和煦寬懷,我們的社會必會少些矛盾、多些和諧。
更多有關"極端主義,社會,思維,就會,社會存在"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濟南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返回到頂部你應該還會關注的
         - 05-26三明學院一批集體和個人受到省暑教領導小組
- 05-25【惠州日報】惠州學院三位教師撰文談社會主
- 04-30第四屆中國社會治理論壇暨《社會體制藍皮書
- 04-29副校長王侃出席后勤社會企業(yè)表彰會
- 04-29經(jīng)管學院楊娟娟老師獲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
- 04-22煙臺大學學生社會實踐獲“調(diào)研山東十大重點
- 04-16武漢工程大學許承光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
- 04-16廣西師范學院成功舉辦2013年“法治思維視閾
- 04-162013·學術前沿論壇“中國夢:教育變革與人
- 04-05“文化發(fā)展與管理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企
- 紹興文理學院歷年錄取分數(shù)線查詢
- 廈門城市職業(yè)學院歷年錄取分數(shù)線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