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學院陳志鋼、胡俊青團隊在新型光熱轉換材料開發及癌癥治療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時間:05-30 來源:東華大學 出處:www.gd-seeyon.com
日前,記者從材料學院獲悉,陳志鋼副研究員、胡俊青教授及其團隊在新型光熱轉換材料開發及癌癥治療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開發出一種新型氧化物光熱轉換材料,并成功將其應用于動物的癌癥治療。
波長范圍為700-1400nm的近紅外激光,對生物組織有極強穿透力,且穿透過程中光衰減極小,是被廣泛應用于生物治療的重要光源。基于近紅外光—熱能轉換的光熱診療技術也因此成為一種新興、無副作用的癌癥治療手段,得到世界各國科學家的廣泛關注。
為了提高近紅外激光的光熱轉換效率,同時使激光在光熱治療中更有效區分癌細胞和正常組織,東華大學材料學院聯合環境學院、復旦大學、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等11位相關專家積極開展跨學科協同攻關,突破傳統以有機高分子、貴金屬、碳納米管等為主要光熱診療材料的局限,開創性地研究合成了一種新型氧化物光熱材料——W18O49納米線,該材料具有優異的生物兼容性和近紅外光/熱轉換性能。目前,該材料已成功應用于針對老鼠的癌細胞消融診療實驗中,在光熱診療領域展現了巨大的應用價值。相關研究成果也已發表于國際上材料領域頂級學術期刊之一《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2013, 25, 2095-2100;影響因子13.877)上。
據論文第一兼通訊作者陳志鋼副研究員介紹,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等項目的經費支持。
更多有關"光熱,材料,診療,轉換,治療"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東華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波長范圍為700-1400nm的近紅外激光,對生物組織有極強穿透力,且穿透過程中光衰減極小,是被廣泛應用于生物治療的重要光源。基于近紅外光—熱能轉換的光熱診療技術也因此成為一種新興、無副作用的癌癥治療手段,得到世界各國科學家的廣泛關注。
為了提高近紅外激光的光熱轉換效率,同時使激光在光熱治療中更有效區分癌細胞和正常組織,東華大學材料學院聯合環境學院、復旦大學、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等11位相關專家積極開展跨學科協同攻關,突破傳統以有機高分子、貴金屬、碳納米管等為主要光熱診療材料的局限,開創性地研究合成了一種新型氧化物光熱材料——W18O49納米線,該材料具有優異的生物兼容性和近紅外光/熱轉換性能。目前,該材料已成功應用于針對老鼠的癌細胞消融診療實驗中,在光熱診療領域展現了巨大的應用價值。相關研究成果也已發表于國際上材料領域頂級學術期刊之一《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2013, 25, 2095-2100;影響因子13.877)上。
據論文第一兼通訊作者陳志鋼副研究員介紹,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等項目的經費支持。
更多有關"光熱,材料,診療,轉換,治療"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東華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返回到頂部你應該還會關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