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高等美術院校教育質量比較》調研項目(美國組)舉行匯報會
6月5日,《國際高等美術院校教育質量比較》調研項目(美國組)匯報會在學院電教報告廳舉行。在京的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和中層干部近百人出席了會議。此次調研活動由譚平副院長帶隊,系統考察了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紐約藝術學院、加州藝術學院、耶魯大學美術學院、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7所院校。
此次調研活動得到潘公凱院長、高洪書記的高度重視,調研組由各院系青年教師組成。匯報中,譚平、王曉琳、徐佳、黃鸝、吳帆、孫遜、鄔建安、馬浚誠、崔冬暉、余丁等調研組成員分別針對不同院校和不同主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介紹。
《國際高等美術院校教育質量比較》調研項目旨在對國際高水平藝術院校的辦學特色、教學理念、教育質量等問題進行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明確中央美術學院教育教學現狀,在比較與借鑒中為建設一個更好的中央中央美術學院制定藍圖,鑄就中央中央美術學院的“百年輝煌”。
匯報:差異化辦學特色鮮明
芝加哥藝術學院被評為“全美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學院”,其中繪畫與素描、攝影、雕塑、視覺傳達設計更被視為全美第一的研究生專業。該校提倡“挑釁地思考與制作”,通過這種辦學思路,芝加哥藝術學院也逐漸實現了在文化、藝術領域對芝加哥這座城市的引領作用。
羅德島設計學院與芝加哥藝術學院在全美藝術學院排名中并列第二。由于對歐洲傳統文化與教育有著天然認同,這促使其設立了以藝術學科應用于貿易與大規模制造業、同時兼顧藝術固有價值的辦學初衷,由此進一步形成了“浸入式、分學科”的專精教育模式。
坐落于大都市的紐約視覺藝術學院與加州藝術學院在辦學上形成了迥異的風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始終秉持“城市學院”的辦學宗旨,強調專業教學與城市規劃的密切關系,這樣的辦學理念也使其成為全美就業率最高的藝術學院之一。
崇尚創新的加州藝術學院利用隔墻分割形成靈活多變的教室空間,并且實行開放自由的討論課程教學方式,這樣不僅利于學生對個人專業的深入探索,同時也極利于不同專業的跨學科交流。這種具有創新素質培養的教學理念也使其被稱為“國家特色大學”。
紐約藝術學院、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和耶魯大學美術學院是三所基本以純藝術教學為主的研究生院。紐約藝術學院是美國第一所國家性質的研究生院。該校立足于傳統造型藝術思維,希望從傳統具象藝術出發,用嚴謹的技巧來尋求當代的藝術表達。
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更為注重視覺藝術的廣泛研究而非專注于某一特定媒介的考慮,因此可見該校學生在課程的互動研討過程中,重視作品跨媒介的意圖,由此呈現出兼有具象寫實與抽象表達的不同藝術風貌。
耶魯大學美術學院是美國第一所將純藝術和設計專業納入到研究生教學的學校。該校鼓勵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發展個人觀點,并以此尋求自身的學術價值。該校自身傳統悠久的學院氣質也促成其贏得全美藝術院校排名第一的殊榮。
比較:領會內涵定位制高點
在對各院校狀況進行介紹后,調研組老師分別就其中的學科專業進行了橫向比較分析。
孫遜老師從造型專業角度出發,就觀念探索、實踐理論、基礎教學等角度對各藝術院校進行了比較。鄔建安老師以“FineArt”內核概念的消散與擴張作為審視各藝術院校發展變化的視角,討論了傳統藝術語言在美國的發展、演變狀態。馬浚誠老師認為,差異化定位和接地氣的辦學策略是各校設計專業的總體特征。崔冬暉老師以實踐性和實驗性兩種辦學策略作為考察各學校建筑與室內設計專業的基本原則,認為芝加哥藝術學院與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分別在二者的傾向上最為鮮明和純粹。余丁老師在調研中發現美國藝術院校的人文專業課程占據所有課程的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相比之下,中央美術學院仍需進一步提高自身的人文學科教學比重。王曉琳老師分別從教師、學生、學校設施等角度進行比較,并進一步提出了對大學意義以及管理和教學服務意識等問題的深入思考。
譚平副院長最后做了總結陳述。他認為,藝術思潮的影響帶來了藝術教育理念的更替,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推動了藝術的不斷創新。而目前探討最多的跨界問題,應該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是知識結構的自我建構,更是一個交流的跨學科平臺的建設。譚平強調,通過實地調研,我們更關注未來藝術教育發展的建構,是一個由歷史、現實、未來高度融合的藝術教育。
評議:學習吸收但不要盲從
匯報結束后,學術委員會委員們對此次美國考察進行了熱烈討論。潘公凱院長在發言中肯定了此次考察的意義,作為學院戰略部署中的一個部分,考察工作與“2011計劃”有關,與高端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有關,直接關系到中央美術學院如何思考未來發展。他希望參與調研的同志要有信心有定力,扎實充分地將工作做得更具思考性,進一步深入思考這些藝術院校辦學的思維模式和運行機制,以及我們自身的發展走向問題。
徐冰副院長認為此次調研的真正價值在于學術思維能力上的巨大提升。雖然在操作技術層面上應當學習西方,但我們更應當思考如何使用中國文化中優秀和有活力的經驗以開辟自己的道路而不隨意盲從。中國的藝術教育并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尋,我們所面對的問題更復雜,但同時要有定力,從自身文化傳統出發,發展中國自己的藝術教育之路。
高洪書記強調國際高等美術院校教育質量比較課題是全院教師的課題,全院教師都要參與其中,調研目的是明確中央美術學院要建成最好的美術學院。
此外,朝戈、張寶瑋、劉軍、呂勝中、袁運生、孫景波等諸位專家也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此次匯報作為整體調研活動的階段性成果匯報,將繼續進行歐洲高等藝術院校的調研工作,并綜合國際上其他地區院校的情況,與學院中有在國外藝術教育機構學習和任教經歷的教師共同完成最終的《調研報告》。
人文學院學生譚浩源/文
調研組/圖





更多有關"藝術學院,藝術,芝加哥,調研,紐約"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