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社會獻愛心 志愿服務我先行
感恩社會獻愛心 志愿服務我先行
——三明學院“道德講堂”第十一講開講

11月20日下午,以“感恩社會 奉獻愛心”為主題的三明學院“道德講堂”第十一講在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行。校領導曾祥輝、劉健、王政、江芳俊、陳曉明、賴錦隆,校長助理俞白樺,各部門負責人以及外國語學院師生代表聆聽講堂。
榜樣在身邊,經典留心間
一首《感恩的心》拉開了本次講堂序幕,視頻《愛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再一次感受道德模范曹陽飛宇的孝老愛親和自立自強。2008年,父親病發,飛宇買房救父,背著父親上大學。學校聞知后立即組織、動員一切力量幫助他渡過難關。他心懷感恩,主動回報學校和社會,捐出善款余額,激勵自強自立的學子;倡導志愿服務,與志愿者共同服務社會。他帶著父親上大學的孝行令人動容,他回報社會的善舉令人欽佩,曹陽飛宇的感人事跡感染了在場師生,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
“凡是人,皆須愛。”吳曉斌老師領誦道德經典《弟子規·泛愛眾》,朗朗上口的經典帶給現場觀眾以心靈的啟迪:要有一顆博愛、仁慈、寬厚的心,關愛他人,讓感恩伴隨我們的一生。
感悟訴肺腑,承諾擲有聲
學生代表們回憶了成長路上值得憶念的一些事情,表達了對父母、對學校、對社會的感恩。胡雅雯同學飽含深情地回憶起了入學以來老師們對她的關懷,“在外國語學院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師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林璐同學在發言中提起了她父母侍奉雙親二十余年的事實,她感到父母對她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潛移默化地告訴她“什么是感恩,什么是愛”。“我們都不是偉人,但我們可以用心中的愛來做好生活中那些最平凡的事”。賀彥翔用這句話作為發言的總結,重申內心堅定的信念。
“心存感恩,樂于奉獻,立志成才,回報社會。”在譚婧老師的帶領下,現場師生作出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承諾,全場氣氛又一次推向高潮。
行善多感人,祝福最真誠
感恩之心在于行,外國語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和小紅帽支教隊代表回顧了一年來的志愿服務活動。青協成員發揮專業特長,多次為泰寧山地戶外運動國際挑戰賽、環球比基尼小姐大賽和四國籃球賽等國際賽事提供翻譯、引導等志愿服務,還參與了第四屆外國文教專家和外籍教師“八閩行”等大型活動的引導、接待工作。“省優秀青年志愿服務團隊”——小紅帽支教隊則長期保持與荊西小學、特殊教育學校的合作關系,定期開展支教活動。去年5月開始,他們還為一名腦癱兒童展開送教上門行動。在道德儲蓄銀行里,兩位志愿者代表投下了滿滿的愛心善行,并承諾接下來將開展“綠色回收獻愛心”活動。
講堂上還播放了師生送上來自外國語學院、荊西小學、特殊教育學校的祝福視頻。感恩不分國界,祝福溫暖世界,王萬彬同學分別用英文和日文書寫“感恩”、“奉獻”,把本次講堂兩個溫暖的關鍵詞送進現場師生的內心深處。
本次“道德講堂”活動由黨委宣傳部、校團委主辦,外國語學院承辦,分為“唱一首歌——《感恩的心》;看一部短片——《愛就在我們身邊》;誦一段經典——《弟子規·泛愛眾》節選;談一番感悟——感恩于心、感恩于行;做一個承諾——以感恩之心讓夢飛翔、以奉獻之行攜手筑夢;行一件善事——綠色回收獻愛心;送一份祝福——征集祝福視頻、現場外文書法”等七個環節,旨在倡導人們要心存感恩,甘于奉獻,在感恩中擔當責任,在奉獻中收獲快樂。


唱一首歌——《感恩的心》

看一部短片——《愛就在我們身邊》

誦一段經典——《弟子規·泛愛眾》節選

談一番感悟——感恩于心、感恩于行

做一個承諾——以感恩之心讓夢飛翔、以奉獻之行攜手筑夢

行一件善事——綠色回收獻愛心,將善行儲蓄進道德儲蓄銀行

送一份祝福——征集祝福視頻、現場外文書法
(外國語學院/供稿 鄧翼強/圖 康志亮/編輯)
更多有關"感恩,講堂,道德,祝福,外國語學院"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三明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