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惠州學院教師暢談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11月20日上午,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聯合舉行惠州市社科界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座談會。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黃雁行參加會議。
會上,來自市委宣傳部、市社工委、市委黨校、市發改局、惠州學院、惠州商貿旅游高級職業技術學校等理論及社科界代表圍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暢談和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及學習體會。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黃雁行
在學早上做表率在學精上下功夫在學深上花力氣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在我國改革開放新的重要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總部署、總動員。學習好、貫徹好、宣傳好、落實好三中全會精神是全市社科理論界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全市社科理論界首先要帶頭學習,準確把握精神。要在學早上做表率、在學精上下功夫、在學深上花力氣,要全面、準確、深入學習領會三中全會精神,特別是深刻理解把握三中全會提出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總任務及新思想、新論斷和新要求,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其次,要廣泛宣傳,凝聚改革共識。要發揮好社科理論工作者在理論上的優勢,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撰寫理論文章、舉辦專題講座、召開專題研討會、組織巡回宣講等多種形式,全面準確地宣傳闡釋三中全會精神;要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和喜聞樂見的方式,理直氣壯、大張旗鼓地宣傳我國、廣東省和惠州市改革開放35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宣傳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的改革發展成果;要面對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和宣講,真正為群眾釋疑解惑,達到凝聚共識的效果。
第三,要注重研究,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服務。要緊緊圍繞三中全會提出的重大理論,著眼于惠州市改革發展的大局,有計劃、有重點地選擇研究課題,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論成果,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建議,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科學參考。
第四,要整合資源,構建社科宣傳大格局。面對社會環境、輿論環境、傳播環境的深刻變化,社科工作也要不斷創新。要面向社會、整合資源,開門搞社科。要廣泛凝聚廣大社科理論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調動社會各方資源,發揮各社團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共同參與社科宣講和普及,特別是三中全會精神的宣傳工作,努力構建“大社科”工作格局。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黃 敏
深化改革充分反映群眾期盼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總體規劃及時間表、路線圖,改革的深度、廣度、力度前所未有。首先,全會提出的深化改革充分體現了對復雜形勢的戰略判斷。發展起來以后的中國,面臨的矛盾和挑戰更加尖銳和復雜,唯有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開放,才能變挑戰為機遇,才能把握當下、贏得未來。其次,深化改革充分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從市場經濟的完善到公平正義的促進,從國家的大轉型到百姓的小日子,全會決定都體現了社會呼聲、社會訴求、社會期盼。第三,深化改革充分展示了涉險闖關的決心和氣魄。當下,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一點都不亞于30多年前的改革之初。社會關系之繁、部門利益之障、統一思想之難、觸動“奶酪”之阻,都擺放在我們這一代人面前,解決這些難題需要有大無畏的氣魄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惠州學院科研處處長、教授蔡昭權
持續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
全會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內容豐富、內涵深刻、意義重大,體現了中央對科技改革創新和教育綜合改革的高度重視。作為科研工作者、管理者和教育者,要以師生為中心,以育人為中心,培養優秀人才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積極持續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要建立一個包括研發、推廣、應用等環節持續的、制度化的激勵機制,使政府、市場、高校的合作形成良性循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同時,充分發揮政府促進企業與高校對接創新過程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優化資源配置,推動成果轉化和轉移。此外,在選題方向上,要注重實際需求;在科研過程中,要大力加強協同創新,帶動和幫助企業提升自身創新能力。
■惠州學院經濟管理系教授、博士胡瑞卿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從目前國有企業現狀來看,國企改革勢在必行。如何促進國企和民企在市場上公平競爭,我認為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其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推動經濟與社會更加有效率、更加公平地持續發展。其關鍵是要突破觀念障礙,引入競爭機制,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消除財富分配“黑箱”。
■惠州學院思政部主任、副教授雷吉來
防止文化娛樂化低俗化傾向
全會指出,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這意味著,要釋放文化活力,當務之急應松思想觀念之綁、松體制機制之綁,尊重并滿足民眾的文化選擇。實現文化繁榮發展,要以教育公平為導向,徹底改變教育資源配置失衡的格局,實現城鄉居民教育的均衡化,通過建設一批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等高品質的文化設施,向城鄉居民提供均衡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在公益文化建設方面,應防止文化廣場化、娛樂化、功利化、低俗化的傾向。要借市場這個窗口,滿足人民群眾深層次、高品位的文化需求,使他們在文化繁榮發展的過程中能夠自由全面發展。
■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副教授 黃文新
治理社會要做到綜合協調
全會提出,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我認為,在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和完善各項制度與機制的同時,社會治理方式改進的關鍵是“矛”與“盾”的綜合與協調。“矛”要鋒利,主動出擊,有所作為,攻堅克難,解決社會的基礎矛盾、帶普遍性的矛盾、苗頭性問題等,將它們消解在沖突的積蓄期;“盾”要堅固,建立有效的防御機制,結好安全網,有效應對、化解矛盾與問題,保障公共安全。
社會組織要做社會層面的一張安全網,要有能力承接政府轉移、放開的治理職能。要發揮聯系溝通作用,做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橋梁;要發揮緩沖調適作用,運用柔性方式與手段調適社會心態,做好人文關懷工作;要發揮調節化解矛盾作用,以平等、公正的姿態充當“和事佬”的角色;要發揮補充式、替代式服務作用,彌補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的不足。
■市社科聯主席 王 燕
凝聚共識是推動改革力量之源
我認為,注重頂層設計、科學謀劃是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前提。《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內容覆蓋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從而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注重凝聚共識、聚集合力是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之源。要形成全黨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凝聚全社會支持深化改革的廣泛共識,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共識,聚合更多的改革正能量,注重整體協同、系統推進是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路徑;要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整體推進,在創新方式方法中科學推進,完善組織領導中有序推進。
■市社科聯副主席、惠州商貿旅游高級職業技術學校校長鄧慶寧
必須讓教育回歸人的本位
《決定》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出了16項任務和要求,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標本兼治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推行
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等,無一不指向教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我認為,必須讓教育回歸人的本位。教育領域要深化改革,既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教育需要,又按教育規律、人的成長發展規律辦學,將教育回歸立德樹人、完善人格、化育身心、強健體魄、開啟智慧的本質。唯GDP論在教育領域的翻版就是應試教育的唯升學率論,前者使自然生態受到極度威脅,而后者則對每一個受教育者造成了身心的摧殘。我們必須要有高度的危機意識、擔當意識和殉道精神,從每一個教育教學活動抓起,破除應試教育束縛。
■市社工委專職委員 朱 云
關愛特殊群體創新公共服務供給
為關愛特殊群體,打造“特色之家”,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從2007年起,惠州市探索建設了“復退軍人之家”、“出租車司機之家”、“流動商販之家”、“外來工之家”等不同類型的“特色之家”,為特定群體的利益訴求建立暢通、有效的溝通渠道。
如何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激發社會活力,我認為應從社區居民服務需求出發,為居民提供便利、高效、優質的社區服務。與此同時,還要大力發展社工專業人才隊伍,以“千名社工人才培養計劃”和“社工組織拓展行動”為抓手,催生培育一批有專業服務精神的社工社會組織,進一步提升社會工作專業化、職能化和本土化水平。
■市發改局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 潘應斌
加快推進網上辦事大廳向基層延伸
三中全會的改革主題明確,對惠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深刻而長遠的影響。立足現有改革基礎,首先要深入推進民生保障改革,繼續深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并加大對教育、就業等方面的支出,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改革,重點應實施農民增收致富工程、新型城鎮化破題工程等。要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努力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重點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戶籍管理制度,逐步實現農民工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等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重點要加大行政審批清理調整力度,加強對行政審批事項的監管,進一步加快推進網上辦事大廳向社區、村鎮等基層延伸,使基層群眾隨時隨地都可通過網絡辦事。
■市委宣傳部講師團團長 邱國耀
推進簡政放權讓改革成果惠及人民
全會強調 “要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體現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簡政放權的政策實施,能鼓勵就業創業,讓更多民營企業發展起來。要鼓勵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總結經驗并逐步擴展,以提高中國的競爭力,充分釋放市場活力。
改革的目的是惠及人民。改革首先要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使更多群眾從改革中獲益。同時,要使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常態化,轉變作風,解決每個黨員領導干部的群眾感情、群眾觀點、群眾立場、群眾路線等問題。
■市委黨校科研辦主任、副教授 楊 毅
在改革中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優勢
當今社會“財富蛋糕”越做越大,而人民群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呼聲也愈加強烈。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在推進市場經濟改革的同時,黨和政府應旗幟鮮明地堅守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并將這種理念滲透到治國理政的政策、法規中去,以保障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要在改革中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優勢,尋求改革的最大公約數,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本組文字 本報記者董智媛 謝佳洛
來源:《惠州日報》2013年11月22日A4版
http://e.hznews.com/paper/hzrb/20131122/A4/1/
更多有關"改革,深化改革,社會,社工,推進"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惠州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