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大講堂五十】蘇州大學何吉歡教授帶您領略數學與服裝交融之美
本網訊 “什么是維數?”4月2日下午,蘇州大學何吉歡教授以“從零維談起:科學研究很簡單”為題,給惠州學院服裝系和數學系的師生帶來一場精彩的講座。講座由劉國棟副院長主持。
何教授闡述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北極熊毛出在北極熊身上”的科學含義,分析羊毛和北極熊毛這兩類動物纖維的結構以及其中蘊含的數學原理,對碳納米管、氣泡紡絲、靜電紡絲以及分形理論在納米材料中的應用等幾個研究方向進行了分析講解。這是何教授把數學應用于紡織,在紡織領域開辟了數學研究的新天地。
何教授強調,除了對學術研究進行分析,更注意的是培養學習和研究的思維。他說到“做學問在于不懂,讀書也不能‘讀懂’”,我們不能僅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進行科學研究,還要深入思考,勇敢跨出自己熟悉的研究領域,在不熟悉的領域進行科學研究。他感嘆到:做學問在其他領域也有風景!何教授深入淺出地講解其所進行的研究及其研究所需的精神和方法,講座中他全程站立于講臺上,充滿激情地演講,他不僅是講解其科學研究的領域與成果,更是給師生展現一個學術界科學研究的楷模。
當記者問,何教授為何會把數學和服裝結合起來研究時,他答道“學科與學科之間要多交流。在服裝領域遇到問題的時候,就要學會用數學的知識去解決。雖然不贊同工科的學生專門去學習數學,但希望大家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便于在自己專業領域上從事更好的研究。”
講座中服裝系的一位女生在發言中說:“我本來覺得學服裝就是單純地學服裝,但今天的講座讓我很驚奇,原來學科和學科可以這樣的交流,感覺很有創意和受啟發。”
【人物簡介】何吉歡,蘇州大學現代絲綢國家工程實驗室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的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2),入選全球12大最“紅”的科學研究員(2009,排名第10);曾獲得“首屆中國卓越研究獎”、“上海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2002)、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9,排名第二)、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3)等榮譽。



(王倩倩、曾婉玉/文 王影影、張宇紅/圖)
更多有關"教授,領域,研究,科學研究,數學"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惠州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