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服裝協同創新發展中心 力促學科融合育人才
本網訊 近期,惠州學院成功申報服裝協同創新發展中心,成為廣東省為數不多成功申請的高校之一。針對這個協同創新中心如何協同?怎樣建設?如何為廣東提供優秀服裝人才,成為全國一流協同創新中心?4月4日,學院校企合作領導小組召開專題工作會。
人才培養與學科融合
“如何讓惠州學院服裝系協同創新發展中心做成全院的典范、全省的示范單位,成為一個可以交流經驗的地方?如何讓協同創新中心做出成績,做出水平?如何讓服裝協同創新發展中心與其他系合作,亮點,有特色?”會議一開始,彭永宏院長就拋磚引玉地提出幾個問題。
與會人員圍繞主題暢所欲言,紛紛就學科交叉融合、人才市場突破、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與到國外深造、學生創業與實踐就業、引進國外科研管理團隊、教師給企業高管培訓等問題展開討論。
討論重點落在學科交叉的協同創新與協同創新人才的培養這兩方面。在各學科交叉協同創新方面,大家提到要將服裝零售與電子商務結合培養具有計算機技術的服裝營銷員,服裝設計與計算機結合開展服裝數字化,美術系的手繪設計與服裝設計結合作為學生實習作品方向,形成更高層次的合作。
在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大家一致認為,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的目的就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并帶動相關專業。一小組成員提出,協同創新中心作為一個創新平臺,要把企業與教學結合起來,在目前論文創作平臺基礎上,應進一步提高,建立一個服裝創新實踐管理平臺;一組員認為,中心的建設要與學生創業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創新中心的研發產品支持自身的創業;教師要依托中心進行針對性的培訓、研究,或到企業掛職鍛煉,掌握企業和市場發展的前沿動態,提升自身教學和科研水平;
另一組員希望將協同創新中心進一步拓展走國際化道路,繼續推進國際合作“2+2”計劃;引進國外研究團隊,強大惠州學院協同創新水平;協同創新中心應借助活動進一步拓展,以校企合作拓展到多方面、多維、多元化的合作模式。
明確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方向
楊海濤書記講話中談到,特色辦學是我們這幾年的重要工作,我們重點支持這些有潛力、有發展、有特色的專業和學科,才使我們這些項目有突破,也體現了各方面的合作與支持。中心的成立被認定,其評比不亞于重點學科的評比難度,為今后惠州學院申報首批應用技術大學的轉型奠定了很好的基礎與地位。惠州學院與旭日集團的長期合作,使惠州學院受益匪淺,旭日集團對惠州學院長期的大力支持,也說明整個服裝業在我們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學院在協同創新方面做出大量舉措,其中服裝系在此做出特別的突破,當下各學科要互相靠攏,抓重點,抓標志。此外,他還部署了下一步學院協同創新的工作方向:在學院與旭日集團交流會上,各系要做好各自在協同創新方面的匯報總結,主動參與協同創新中心建設中去;積極準備參加泉州海博會;有條件的系要考慮設立二級學院,如服裝學院下設零售系、設計系;考慮與境外合作成立服裝設計院;與國外大學或國內服裝知名大學共建研究室或實驗室;引進制鞋教師,成立制鞋教研室;組織招聘境外人才到服裝系工作;在校內各專業、學科交叉基礎上,各系應積極向服裝專業靠攏,形成交融互補;辦好每年的時裝發布會,要求各服裝企業參會。
劉國棟副院長明確指出,目前要做好協同創新中心的發展規劃,明確協同創新中心缺什么、建什么、突破什么瓶頸、怎樣建、建設的重點任務和研究方向、實施計劃、如何與地方區域產業需求結合等。規劃要科學、有目標、實用。服裝系是惠州學院的優勢學科,我們要善于在不同學科間交叉,協同合作,彌補短板,讓高水平學科做帶頭人,引進高水平學科、科研帶頭人,形成人才、學科、應用三位一體。
(何藝君/文)
更多有關"協同,創新,惠州,中心,服裝"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惠州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