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今天,你讀書了嗎?
當你白天穿梭于各類社團活動、晚上在宿舍挑燈夜對電腦、平時熱衷于追蹤娛樂八卦新聞時,你是否已經遺忘四月讀書月的存在?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新聞中心記者對惠院師生讀書狀況進行了一個采寫,希望讓更多師生分享讀書的快樂。
讀書樂趣典范談
古典文學的癡迷者:葉裕華
誰說理科男就不能癡迷古典文學?葉裕華,一位2012級電子信息工程1班的學生,作為“電子男”的他熱衷于文哲史,尤其是古典詩詞。他曾在高中校報《五坡風》發表古文游記散文《浩然亭記》;他曾在惠州學院的風塵詩社詩刊發表詩作《無題》;他的謎作《棗花點點落籬下(長沙方言)策》入編了《謎潮涌長沙》(獲首屆“杜鵑杯”國際燈謎創作賽二等獎);他喜愛古典詩詞,平時一沒課或有課時一下課就去圖書館,在圖書館的古典詩詞區,從蘇軾的詩看到李清照的詞,一呆便是就幾個小時;他還會瀏覽相關網站,覽閱中華國粹中的楹聯、詩詞、燈謎等內容……
在他心目中,李漁著的《激蕩三十年》是他最為喜愛的一部,那是一本關于古典詩詞對仗的啟蒙讀物。他非常欣賞其中絕妙的用典、精粹的語言、工整的對仗和格律。對格律的喜愛,使得他平時聽歌都會刻意去注意歌詞中的詞韻疊律。
他一直保持著很好的讀書習慣。他笑著說:“俞敏洪先生在北大讀書的時候也會早早起來去安靜的樹林里看書,我是受他影響,堅持每天6點起床,到蓬瀛湖邊讀書,不僅朗誦古典詩詞,也會讀英語。”事實上他已經通過了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現在的讀英語不是為了考試,而是出于興趣。他非常喜歡俞敏洪先生的一句話:“你努力了沒有?是不是100%的努力?”這句話深深地影響著他,讓他在研究古典詩詞的路上越走越遠。
最后,他說道:“在大學期間,自己會努力地去完成自己的的目標,就是看完教育部推薦的100本名著,以及清華北大推薦的書目”。

不同于工作日,周末的圖書館略顯冷清,但仍舊有不少學生在圖書館里認真讀書學習 。
在圖書館泡大的孩子:朱銳
“看書就是看自己,就像談戀愛那樣,我們會找一個相似的人交往,我看書的時候也是這樣,每一本我喜歡的書里面,我都能從作者的思想中發現自己身上曾經的影子,或者說是自己希望到達的未來的一種夢想。”這就是來自2012級數學系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3班朱銳同學對讀書最大的感悟。曾經最瘋狂的一天經歷:一天三頓不吃,饑腸轆轆,全因呆館看完一本書。因為是獨生子,小時候沒有玩伴,所以書就是他的最好的朋友。他還說到,是讀書追求知識的過程讓他發現了更好的自己。
他很熱愛讀書,同學稱他為“圖書館泡大的孩子”。讀書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向往的是陶淵明那種讀書不求甚解的境界,讀書就像吃飯,三天不讀書就覺得自己在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了。大環境雖然可能會給我們一些消極影響,像很多同學到了大學后會漸漸淡忘讀書的樂趣,但他認為我們應該堅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他介紹,他的筆名是朱逸坤,大家都叫他阿坤,之所以是“坤”,因為在他最喜歡的書--《道德經》里面有這樣一句話,“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同時他也是大學生創業中心團隊的口才演講師成員之一。他熱愛演講,他的知識儲備全是在呆館的時候修煉來的,他經常會把《道德經》的理念融合到他的演講中,他認為真正的知識必須善于運用,從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就要運用到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實踐當中。如今才大二的他,經常會跟比自己年長的師姐師兄交流,探討讀書樂趣。
雖說惠院的校訓是“閬苑儲英,人競向學”,但是朱銳同學還是覺得學校的讀書氛圍不夠濃厚。從學校方面他希望可以創造更多讀書交流的機會,而學生本身應該形成互相學習的讀書氛圍,要做到這一點,他認為中文系和書睿之家可以通過各種系列活動營造學生讀書氛圍,倡導讀書的益處。
他說道,“學校倡導‘讀書月’固然很好,但是我們更應該把讀書更落實到‘讀書天’當中,讀書是一種修行,我們如果能每天堅持那就更好了。

清晨的旭日廣場上,隨處可見專心讀書的學生。
讀書樂趣大家談
你的讀書目的是什么?
“讀書可以讓我了解更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自己,同時也為了享受生活。”來自2013級建筑學2班小倫說。“我一般喜歡看小說和現代隨筆,主要是為了增加自己的閱讀量以及打發時間。”2013級政法系法學1班小陳說。來自12級中文系漢語言3班小李則直言說看的都是與專業有關的書籍,一是為了提高文學修養,二是為了未來的發展做準備,擴充知識面。
圖書館館長表示,要在快樂中閱讀。“首先得知道讀書的意義,我個人來講是特別強調讀書的意義的。它其實不僅僅是為了一些功利性的、目的性地去讀書,當然這也是一種需要。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其實是享受讀書的快樂。只有在快樂中讀書,才會給我們更多的感悟。就像我們讀不喜歡的專業或課程,那種死記硬背是很痛苦的。但如果有空閑的時間的話,更希望大家愉快地去讀一些自己想讀的書。”

圖書館里,同學們一起探討解題思路和分享學習方法。
你的讀書方式和習慣是什么?
采訪中了解到,紙質閱讀和電子書閱讀這兩種讀書方式在學生人群中所占比例相當,喜歡電子書閱讀的同學表示,比較方便,閱讀資源費用較低。而享受紙質檔閱讀人群,表示紙質書籍會帶給他們更真實的閱讀感受和體驗。“我看書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下看,一般看到喜歡的句子會記下來,大部分是看紙質的。”2012級中文系漢語言3班小李說。
圖書館館長說:“主要是看各自的習慣,沒有好壞之分。我個人認為要大量閱讀的話就要靠紙質書。好比如我自己,看電子書很慢,不能隨意翻閱,但看紙質書就不一樣了,可以隨意翻書閱讀。當然其實我并不排斥電子書,它們內容都一樣,就是閱讀習慣的不同。電子書有個比較好的特點,就是可以檢索,可以隨時查找自己想要的書籍。當你書看的越多,越來越離不開書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對書形成習慣。而且當面臨一些問題、一些人生感悟、一些啟示的時候,會更加的依賴于書籍,求助于書籍。以我自己的經歷來看,我就很能明白書是不能離開的。”

一女生正在使用圖書館電腦搜索書籍信息。
讀書的建議
生活里沒有書,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那么,我們的老師和同學們又是怎樣看待讀書,對學相關部門和師生有何好建議的呢?
越覺得浮躁,就越應該讀書。因為書是一個安定劑,多讀書,自然就會安靜下來。如果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這個書就會像藥一樣成為我們的精神支撐,專治各種煩躁、痛苦等等。好比如你們年輕的會有愛情啊、失戀啊之類的情況,雖然你們有自己的解決辦法,但如果靜下心來看一兩本書,看一兩篇關于愛情的小說,那絕對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在里面得到的啟示會更多。同時希望通過這樣一年一度的讀書月活動,讓大家走進書本,快樂的去讀書,并養成一個好的讀書習慣。
——圖書館館長
說到讀書,一要多讀經典,二要多堅持。看似簡單,其實要真正做到是非常難的。經典不是每個人都能讀得下去,長久地堅持更是難以做到。”
——中文系馮愛玲老師
正確使用電子書閱讀,對以后需要瀏覽電子版的文獻、文件的科研工作或者其他工作有一定幫助,尋找有用資料。圖書館有很多電子書資料資源,可以多使用。在大學里推崇多讀書,自由讀書。
——旅游系白旸老師
希望圖書館的書可以全面點,特別是東區的,也希望大家能愛護點圖書館書本,上次看書看到精彩的時候突然發現書本少了幾頁,感覺很不好。
——2011經管系國際經濟與貿易鄭惜娟
希望學校可以進行一種書本交換活動,讓我們更有機會閱讀更多的書籍。同時學校圖書館的書籍可以快點更新,能夠提供更多的版本。
——2010生物科學系張子平
可以在床上放一個小桌子,上面放幾本書,每天睡覺之前都會翻來看 看,無論工作多忙,可以提醒自己讀書。
——11級中文系廣播電視學專業兼圖書館管理員吳耿純
“孩子要多讀書,好好利用在校讀書時間,努力讀、刻苦讀,一鍛煉思維,開闊眼界;二為以后工作做好準備。”
——11經管系劉藝雯家長

夜晚,圖書館里學生們埋頭沉浸在書海里,享受著書籍的樂趣。
小編整理閱讀好習慣:
1.定時。每天至少抽出5到10分鐘雷打不動的讀書時間,如果每天四次十分鐘時間閱讀,一天就有40分鐘閱讀時間了。
2.隨身攜帶書籍。
3.找個安靜的地方。創造一個不受任何干擾又很愜意的地方閱讀吧。
4.減少看電視上網時間。
5.聽有聲閱讀書籍。
6.做考勤記錄,除了記錄閱讀書目和作者,還可以記下讀書的起止日期,監督閱讀。
7.光顧二手書店。
8.安排一個讀書日。
9.閱讀有趣和耐讀的書。、
10.建立讀書博客。
11.設置一個讀書遠大的目標,如今年要完成50本(或類似數量),然后完成任務。
(溫海媚 黃文傾 張宇紅 練楚茹陳婉琳/文)
(蔡淑苗 陳婉琳/攝)
更多有關"讀書,閱讀,圖書館,書籍,紙質"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惠州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