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藝術創新惠及大眾——東華大學絲網花精品展開幕 吳靜芳教授15載傳播時尚技藝(圖)
時間:12-19 來源:東華大學 出處:www.gd-seeyon.com
以五彩鐵絲為骨架,用質地、花色各異的尼龍絲網盤旋纏繞成或陽春白雪的梅蘭竹菊,或魚蝦蟲蟹等生活中的點滴場景,不僅有惟妙惟肖表現植物、動物、人物、風景的仿真作品,還有文化意蘊頗深的大幅主題鏡框畫……5月15日起,體現中國絲網花藝術大成的200多件創新作品亮相東華大學絲網花精品展,讓你在傳統與時尚的碰撞中,感受手工技藝的無窮魅力。本次活動由東華大學老年大學主辦,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觀展,人民網、文匯報、上海電視臺、新民網、上海熱線等媒體予以現場報道。

(注:東華大學老年大學校長王以剛致辭)

(注:悉心傳播“絲網花”時尚技藝的吳靜芳教授)
這200多件作品是東華大學退休老教授吳靜芳團隊15年來的心血結晶。上世紀90年代初,時任東華大學服裝學院副院長的吳靜芳,在國外交流的時候,偶然見到了這種以尼龍絲網,也就是絲襪面料,作為材料的飾品,因為絲網自身的半透明性和特殊光澤,搭配鐵絲優異的可造型、可塑性,反而比常規飾品材料更能表現花朵的玲瓏剔透,是傳統人工制造的絹花、藤花、干花、剪紙畫、木刻畫、金屬花之外的一種新型制花藝術。于是,吳靜芳將這種技藝從國外帶回了上海。
吳靜芳用自己深厚的藝術修養,賦予了這種手工藝品更多的文化內涵,從單單專注于擬態,拓展為有民族風情的大幅藝術作品。她將這種藝術品類命名為“絲網花”,并對絲網花專用絲網和鐵絲申請了專利,她也成為中國“絲網花”第一人。
“絲網花藝術對創作者審美情趣、創意水平和動手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吳靜芳在東華本科生、研究生服飾品設計課程中,加入了絲網花藝術的教學內容,希望這些未來的設計師在接觸傳統手工技藝的過程中,對傳統與創新、東方與西方的融合,有更深入的理解。1999年起,東華大學老年大學開辦了全國第一個絲網花藝術學習班和師資班,并一直延續至今。吳靜芳也出版了《絲網花藝術》《吳靜芳絲網花藝術作品賞析》《絲網花首飾專集》《絲網花人物專集》等系列教材,為絲網花藝術的普及提供了自學范本。
“通過制作錄像存檔供后人學習研究,籌辦展覽會、陳列館向大眾推廣,作為學生第二課堂、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向后輩普及,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旅游紀念品等謀求文化、經濟雙豐收,都是延續傳統手工藝術生命的方式。” 吳靜芳一直希望通過努力,能為我國新興民間手工藝術的創建作貢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年逾七旬的吳靜芳教授從2008年起開設博客,迄今發表博文482篇,詳細闡述了各類絲網花的制作方法和背景資料,生動記錄了每一次的展示推廣活動,介紹了一大批絲網花手工藝者和創業者的情況。從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到云南普洱,全國各地的網友紛紛留言關切。網友碧玉蓮心說,“我自己也開了一間絲網花店,也兼當地一個業余學校的絲網花教學,我希望您能經常上些博客,彌補我們自學的不足,還有教學上的缺陷,謝謝了。”
絲網花藝術也在吳靜芳的努力下,隨著兩岸三地民博會、世博會、教博會等全國和國際博覽會上一次次展覽、演出、講座,隨著為救助患病失學兒童、為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搶救民間藝術開展的一次次義賣活動,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在中法文化年巴黎“上海周”上,吳靜芳的絲網花藝受到巴黎市民僑民,及英、德、奧地利等國游客的熱烈歡迎和贊揚,游客們驚嘆于“平凡的絲網材料”與“高貴典雅的裝飾品”之間的快速轉變。絲網花藝術已經發展成為深受老百姓喜愛的,量和質的發展均相得益彰的手工藝術。吳靜芳也被授予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終身榮譽獎等諸多獎項。
絲網花行業因為投資起點低,也是大學生、下崗職工、生活不便人士創業的起點,一二百元就可以練攤,幾萬元就可以開手工花卉店,甚至可以在家加工好送到花店代買。很多東華絲網花藝術學習班的學員,學成后回到家鄉開設了絲網花店。近幾年國際家裝業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遞增,對仿真花卉的需求在數百億元以上,絲網花既是鮮花的優良替代品,又是家裝市場的新寵,其市場價值不容小視。



(注:精致的展品吸引著市民觀展)
據東華大學老年大學校長王以剛介紹,依托上海老年大學東華大學分校資源,吳靜芳教授在吳靜芳絲網花工作室基礎上,成立了東華絲網花手工藝術創作研究會,從2010年創立至今,一直是老年大學人氣最旺的團隊之一,被評為上海市優秀老年學習團隊。這次在上海市老年教育領導小組支持下,第一次在上海市老年教育學習成果展示中心單獨辦展,希望能讓更多的市民了解并參與到絲網花藝術中來。
東華大學絲網花精品展在上海市老年教育學習成果展示中心(黃浦區麗園路235號)向大眾免費展出至6月30日。
(攝影:夏正德)
更多有關"絲網花,藝術,絲網,老年,東華大學"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東華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這200多件作品是東華大學退休老教授吳靜芳團隊15年來的心血結晶。上世紀90年代初,時任東華大學服裝學院副院長的吳靜芳,在國外交流的時候,偶然見到了這種以尼龍絲網,也就是絲襪面料,作為材料的飾品,因為絲網自身的半透明性和特殊光澤,搭配鐵絲優異的可造型、可塑性,反而比常規飾品材料更能表現花朵的玲瓏剔透,是傳統人工制造的絹花、藤花、干花、剪紙畫、木刻畫、金屬花之外的一種新型制花藝術。于是,吳靜芳將這種技藝從國外帶回了上海。
吳靜芳用自己深厚的藝術修養,賦予了這種手工藝品更多的文化內涵,從單單專注于擬態,拓展為有民族風情的大幅藝術作品。她將這種藝術品類命名為“絲網花”,并對絲網花專用絲網和鐵絲申請了專利,她也成為中國“絲網花”第一人。
“絲網花藝術對創作者審美情趣、創意水平和動手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吳靜芳在東華本科生、研究生服飾品設計課程中,加入了絲網花藝術的教學內容,希望這些未來的設計師在接觸傳統手工技藝的過程中,對傳統與創新、東方與西方的融合,有更深入的理解。1999年起,東華大學老年大學開辦了全國第一個絲網花藝術學習班和師資班,并一直延續至今。吳靜芳也出版了《絲網花藝術》《吳靜芳絲網花藝術作品賞析》《絲網花首飾專集》《絲網花人物專集》等系列教材,為絲網花藝術的普及提供了自學范本。
“通過制作錄像存檔供后人學習研究,籌辦展覽會、陳列館向大眾推廣,作為學生第二課堂、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向后輩普及,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旅游紀念品等謀求文化、經濟雙豐收,都是延續傳統手工藝術生命的方式。” 吳靜芳一直希望通過努力,能為我國新興民間手工藝術的創建作貢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年逾七旬的吳靜芳教授從2008年起開設博客,迄今發表博文482篇,詳細闡述了各類絲網花的制作方法和背景資料,生動記錄了每一次的展示推廣活動,介紹了一大批絲網花手工藝者和創業者的情況。從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到云南普洱,全國各地的網友紛紛留言關切。網友碧玉蓮心說,“我自己也開了一間絲網花店,也兼當地一個業余學校的絲網花教學,我希望您能經常上些博客,彌補我們自學的不足,還有教學上的缺陷,謝謝了。”
絲網花藝術也在吳靜芳的努力下,隨著兩岸三地民博會、世博會、教博會等全國和國際博覽會上一次次展覽、演出、講座,隨著為救助患病失學兒童、為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搶救民間藝術開展的一次次義賣活動,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在中法文化年巴黎“上海周”上,吳靜芳的絲網花藝受到巴黎市民僑民,及英、德、奧地利等國游客的熱烈歡迎和贊揚,游客們驚嘆于“平凡的絲網材料”與“高貴典雅的裝飾品”之間的快速轉變。絲網花藝術已經發展成為深受老百姓喜愛的,量和質的發展均相得益彰的手工藝術。吳靜芳也被授予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終身榮譽獎等諸多獎項。
絲網花行業因為投資起點低,也是大學生、下崗職工、生活不便人士創業的起點,一二百元就可以練攤,幾萬元就可以開手工花卉店,甚至可以在家加工好送到花店代買。很多東華絲網花藝術學習班的學員,學成后回到家鄉開設了絲網花店。近幾年國際家裝業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遞增,對仿真花卉的需求在數百億元以上,絲網花既是鮮花的優良替代品,又是家裝市場的新寵,其市場價值不容小視。



據東華大學老年大學校長王以剛介紹,依托上海老年大學東華大學分校資源,吳靜芳教授在吳靜芳絲網花工作室基礎上,成立了東華絲網花手工藝術創作研究會,從2010年創立至今,一直是老年大學人氣最旺的團隊之一,被評為上海市優秀老年學習團隊。這次在上海市老年教育領導小組支持下,第一次在上海市老年教育學習成果展示中心單獨辦展,希望能讓更多的市民了解并參與到絲網花藝術中來。
東華大學絲網花精品展在上海市老年教育學習成果展示中心(黃浦區麗園路235號)向大眾免費展出至6月30日。
(攝影:夏正德)
更多有關"絲網花,藝術,絲網,老年,東華大學"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東華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返回到頂部你應該還會關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