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悟“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建設——文華學院教師教學工作坊舉辦第三次活動
文新社訊5月29日下午,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教學工作坊于圖書館報告廳111室舉行第三次活動。本次活動的主題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活動特邀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李偉博士主講,數十名青年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本次主講人李偉博士師從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主要從事教育基本理論、課程與教學論、學校發展與班級建設等相關研究,在“教學工作坊’的教學實踐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他主要從兩個方面分享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課程建設”:一根據對“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解進行課程設計;二是結合個人課程生涯的體驗和反思探討課程開發理論及應用。
李偉博士首先分別對“課程,中心,建設,理論與實踐,青年”五個命題破題,并從橫向、縱向、狀態、相關四個角度去闡述課程的意義。他認為“中心”這一概念,要避免以二元對立思維,而要用“關系性思維”來理解,“以學生為中心”包括四個層次的內容:一是“以生命為中心”,二是“以人為中心”,三是“以成長中的人為中心”,四是“以學習為中心”,他特別強調“以成長中的人為中心”,要注意到人的成長需要,其中最重要的是渴望“被承認的需要”。
他認為,課程建設是一種心態,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研究方式。教學需要“悟”,特別是要‘痛悟’,失敗后只痛就只能形成簡單的痛苦,要悟出自己的經驗,將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他強調青年最大優勢應該是“勇氣”和“對錯誤的容納”,應該有勇氣和擔當去改變,這種改變只有是“從上到下”、“由下到上”兩個方向同時進行才有可能成功。最后,李偉博士與大家探討了西方的當前主流課程建設教育理論,根據自身教學體悟交流了“泰勒的目標模式”在大學課程建設中的應用。
在活動最后,坊主雷洪德教授從“建構主義”的角度與教師交流了課程建設的心得體會。整個活動中,青年教師們積極參與提問并熱烈討論,并表示通過這種專家交流與互動研討,對反思教學、提高教學能力很有幫助。
(文字編輯:張玙偲胡雅婷)
更多有關"中心,教學,課程,活動,課程建設"的文章請點擊進入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新聞中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