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師范大學創辦于 1954 年,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6年創立的官立川東師范學堂。學校是一所以文理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高等學府,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重慶,校園面積 2804 畝, 包括大學城校區、沙坪壩校區和北碚校區。學校是重慶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重慶市園林式單位、重慶市十佳市容整潔單位、重慶市森林校園。擁有“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華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兩個國家級基地,重慶市普通中小學教師市級培訓基地、重慶市幼兒教育教師市級研修培訓基地、重慶市特殊教育教師市級培訓基地、重慶市漢語國際推廣培訓基地、中德(重慶)職業教育示范基地、重慶市職教師資培訓集團、重慶市管樂師資培訓基地等多個市級基地。“重慶旅游學院”、“重慶音樂學院”、“重慶幼兒師范學院”、“重慶特殊教育學院”也依托我校設立。
近60年來,學校始終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堅持“立教無類,以文化人”的辦學理念,秉承“自強不息,躬行師道”的重師精神,踐行“厚德、篤學、礪志、創新”的校訓,立足重慶、面向西部、服務全國,突出教師教育特色,構建了了集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特殊教育和海外華文教育師資培養培訓為一體的較為完備的教師教育體系,形成了“立教無類,育師有道,構建完備教師教育體系,矢志服務巴蜀基礎教育”和“修己達德,朋輩互喻,推行‘五自’教育,熔鑄學生優秀特質”的鮮明辦學特色。
學校辦學條件良好,基本設施齊備,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先進。三個校區各有 1 個圖書館,紙質圖書總量 230.54 萬冊,電子圖書24644GB。校園網實現校區全覆蓋。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專科生 24000 余人,研究生 2800 余人,成教自考學生10000余人。有教職工22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近1700人;正高職稱教師214人,副高職稱教師452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853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32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占 70% ,博士生導師 17人,碩士生導師364人。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級人選1人及省部級人選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入選者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重慶市“兩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5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42人,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8人,省級名師獲得者6人,重慶市優秀人才支持計劃8人,重慶市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7人,重慶市中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83人。
學校現有 17 個學院,1個獨立二級學院,52個全日制本科專業, 17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8 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 1 個中職碩士學位授權、 1 個高師碩士學位授權,涵蓋哲學、經濟學、教育學、文學、理學等 11個學科門類。擁有 1 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中心、 20個市級重點學科、2個“十二五”市級立項建設重點學科、 4 個市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7 個市級重點實驗室、5 個市級創新團隊、 1 個市級工程研究中心。有 3 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8個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8門市級精品課程和雙語課程、10個市級教學團隊、5 個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學校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著力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科學制定學科專業建設規劃,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形成了“通識綜合素養+專業理論素養+實踐動手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學分制改革。建立了以“三主線”和“六環節”為基礎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強化教學管理,使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近年的優秀教學成果評比中,我校教師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 47 項。近年來,我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全國一等獎 2 項、全國二等獎9項、重慶市一等獎18項、重慶市二等獎52項;在全國電子設計競賽中獲得全國二等獎 1項、重慶市一等獎 1 項、重慶市 2 等獎 3 項、重慶市成功競賽獎10 項。
學校科研成果豐碩,科研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十一五”以來,先后承擔國家“ 973 ”和“ 863 ”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及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96項,省部級項目518項;發表學術論文8683篇,其中被 SCI 、 EI 、 ISTP 三大檢索系統收錄論文900余篇。科技成果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人文社科三等獎,重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社科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71 項。
學校編輯出版《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哲學社會科學版)、《地理教育》、《當代幼教》等學術刊物。其中,《重慶師范大學學報》 ( 哲學社會科學版 ) 被教育部社科司、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大力弘揚“勤學善思,求是致用”的優良學風,推行自我教育,強化實踐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現有在冊學生社團 80 個。近三年,學生在“挑戰杯”等科技文化活動競賽中獲得全國性獎項 206 項。學校連年被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青馬工程”、“五自教育”等學生思想素質教育品牌分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優秀成果一等獎、三等獎。學校還是“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
近60年來,學校已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十萬余名各類畢業生。一大批畢業生已成為教育、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中堅骨干力量。重慶市90%的一級示范幼兒園現任園長、50%的重慶主城區小學特級教師、60%的小學骨干教師均為我校畢業生。中科院院士、中國數學會理事長、華羅庚數學獎、陳省身數學獎獲得者馬志明,“最美鄉村教師”曹瑾等是我校畢業生中的杰出代表。
學校把握教育國際化趨勢,堅持開放辦學,先后與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馬來西亞等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在盧旺達、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等國創辦“孔子學院”、“漢語師范學院”。與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合作建立“重慶中日交流之窗”。學校是國際聾人高等教育網絡組織 (PEN 項目 ) 成員。
近年來,習近平、賈慶林、賀國強、劉延東、許嘉璐、韓啟德、張梅穎、鄭萬通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學校,指導學校的改革發展。教育部、重慶市主要領導也多次來校視察指導工作。當前,學校正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以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對重慶的“ 314 總體部署”,建設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契機,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科學研究水平、社會服務能力和文化傳承創新能力,為建成特色鮮明、西部前列、國內有重要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師范大學而努力奮進!
|  | 重慶師范大學 | 等級:二本 位于重慶重慶市 關注人數:次 | 
| 類型:師范 性質:(公辦)普通本科 主管部門: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院士:9位 碩士點:25個 | ||
- 09-16[高校新聞]建筑學院第一次全體教職工大會隆重召
- 09-13[高校新聞]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華中賽
- 09-04[高校新聞]校長帶隊檢查教學工作
- 09-03[高校新聞]迎新專題19:信息學院迎新大會舉行
- 08-28[高校新聞]園林學院暑期實踐團研討文化保護問題
- 08-23[高校新聞]渤大教師在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
- 08-22[高校新聞]何艾兵同志任湖北工業大學副校級干部
- 08-18[高校新聞]校黨委副書記蔡光興赴硚口區看望湖北
- [招生信息]重慶師范大學專業錄取分數線(黑龍江考生)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重慶師范大學"的新聞
 
         重慶師范大學創辦于195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最早成立的高等師范學校之一。學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和1986年批準的第三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在西部設立的首個“華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在重慶設立的唯一“全國職業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學校還是教育部“信息技術及應用...
重慶師范大學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8日
重慶師范大學專業設置
重慶師范大學的重點專業
“系統理論”市級重點學科。
重慶師范大學的錄取規則
第八條我校招生錄取工作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在錄取過程中按如下規定實施:
1.我校執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辦制定的招生政策,認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考生加分、降分條件和出檔規定。
2.按照志愿優先的原則,第一院校志愿報考我校的上線考生,我校優先錄取。
3.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我校擇優錄取非第一志愿報考我校的上線考生。
4.進檔考生按以下原則確定錄取專業:
(1)優先滿足第一專業志愿,按分數高低錄取;
(2)其它專業志愿視為平行志愿,按分數優先原則確定考生錄取專業,分數相同時,專業志愿優先;
(3)專業計劃錄取不滿額時,在服從專業志愿調配的考生中擇優錄取;不服從專業志愿調配的考生,如所填專業計劃已錄取滿額,作退檔處理。
5.藝術類各專業的錄取,如果學校組織了校考,以校考專業成績為依據;在沒有組織藝術類校考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專業成績認可當地招生考試部門組織的相關專業統考成績或相關院校校考成績。
(1)藝術類專業考生高考文化成績須達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定的藝術類相關專業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
(2)設計學類、繪畫、戲劇影視文學、空乘與禮儀專業(方向)按綜合分錄取,綜合分=高考文化成績*0.4+專業成績*0.6;
(3)廣播電視編導(出鏡記者)專業(方向)按綜合分錄取,綜合分=高考文化成績*0.3+專業成績*0.7;凡未組織廣播電視編導(出鏡記者)專業校考的省份,統一按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進行招生。入學后,由學生本人提出面試申請,以面試成績確定學生是否調整為出鏡記者方向。
(4)廣播電視編導、影視攝影與制作、攝影、音樂學(民族音樂學)專業在專業成績合格基礎上,按高考文化成績高低擇優錄取。
(5)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按綜合分錄取,綜合分=文化課成績/文化課總分*30+專業課成績/專業總分*70。
(6)藝術教育(美術)、藝術教育(音樂)、藝術教育(舞蹈)、藝術教育(書法)、藝術教育(小學美術)、音樂學(小學教育)、環境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珠寶首飾設計)、音樂表演、音樂表演(流行音樂)、舞蹈學、舞蹈表演、數字媒體藝術按專業成績錄取。
(7)音樂表演專業招收聲樂、鋼琴、鋼琴伴奏、二胡、古箏、小提琴、手風琴、長笛、單簧管、薩克斯、小號、長號、中音號、圓號、大號、打擊樂為主項的考生;音樂表演(流行音樂)專業招收爵士或情調鍵盤、流行管弦樂、打擊樂、通俗聲樂、音樂劇為主項的考生。
6.體育教育專業考生根據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規定的投檔方式擇優錄取;重慶地區考生文化、專業雙上線后,按專業成績擇優錄取,文化課成績前15名且英語不得低于70分的考生優先錄取。
7.學校有部分本科專業分別按學科或專業大類招生,學生入學后統一按大類學習基礎課程,兩年內根據學生志愿與學校辦學實際實行專業分流。其中,工商管理類包括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專業;設計學類專業包括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等專業(方向)。
8.江蘇省因實施新高考方案,錄取原則為:
(1)普通類: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等級要求達到選測B+B、必測4C、技術科目合格,考生進檔后的排序辦法為先分數后等級;
(2)藝術類:成績在填報志愿資格線以上,學業水平測試科目D級不得超過三門。
9.內蒙古自治區實行“專業志愿清”錄取規則。
重慶師范大學現有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1700余名,其中教授106人,副教授300余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104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專家2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6人,曾憲梓教育獎勵基金獲得者18人,全國優秀教師、省級中青年專家、省級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省級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等近30人,學校還聘有兼職教授40余人,其中院士5人。
重慶師范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
學生畢業時,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指導下,通過雙向選擇自主擇業,落實工作單位。未落實工作單位的畢業生,兩年內學校按國家政策繼續提供就業指導和服務。多年來,學校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不斷探索前進,注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尤其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勇于創新,不斷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為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學校一年一度的就業“雙向選擇”活動開創了畢業生就業和用人單位選才的雙贏局面。目前,除了已與全國各地數百家單位建立經常性的用人聯系外,還根據自身的專業優勢,開辟了畢業生境外就業的新途徑。
重慶師范大學的收費標準
第十一條 學費、住宿費等收費標準嚴格按照國家及重慶市物價部門有關文件規定執行。各專業收費標準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招生計劃及新生入學須知上公布。如因故退學或提前結束學業,學校按學生實際學習時間和實際住宿時間,按月計退剩余的學費和住宿費。
重慶師范大學在校生情況
有全日制碩士生、本科生、專科生、成教生30000余人。已為國家培養各級各類專門人才700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