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理工大學前身是創辦于1940年的國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學校(對外化名"士繼公學")。1950年后,學校先后更名為21兵工廠工業職業學校、西南軍政委員會西南工業部工業學校、重慶機械工業學校、第二機械工業部西南第一工業學校、重慶工業學校、重慶機械制造工業學校、重慶第一機械制造工業學校。1957年,昆明儀器制造工業學校金屬切削專業并入。1960年,升辦為重慶工業專科學校。1965年,升格為重慶工業學院。1985年,經國家教委批準改建為重慶工業管理學院。1999年,由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劃轉重慶市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同年更名為重慶工學院。2001年,重慶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整體并入。2009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重慶理工大學。
  學校現有教職工1800人,其中專任教師1300人,包括"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3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14人,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等其他省部級優秀人才60余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650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近1000人,另聘兼職教師300人。目前,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研究生、留學生等近24000人。
  學校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形成了理、工、文、管、經、法等協調發展的多學科體系。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招生,以本科教育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留學生教育、繼續教育。現有20個黨政管理機構,20個教學機構,4個教學輔助機構,3個研究機構。學校設有本科專業55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省部級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市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現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9個、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省(部)級一級重點學科8個。現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精品課程1門、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省(部)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19個,重慶市級高校創新團隊5個、教學團隊12個、精品課程2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程2門、精品資源共享課程6門、雙語教學示范課程3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7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學校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獲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6個,市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4個。學校學生在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等全國競賽活動中成績顯著。學校曾榮獲"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重慶市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
  學校科研工作具有較強實力,近年來累計承擔完成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600余項,教師公開發表各類學術論文5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工具收錄120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220余部,獲得授權或公開專利450余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獎勵4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省(部)級獎勵91項,教學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3項。學校近年來在全國高校授權專利排名中一直名列前100強,產生了"時空坐標轉換方法與時柵位移傳感器研究"、"高性能電子軟釬焊合金材料制備新工藝"、"摩托車開發關鍵技術的研究"、"風力發電專用齒輪箱成套技術及產業化"等標志性科研成果。《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系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連續四屆獲評重慶市一級期刊,獲全國首屆《CAJ-CD規范》執行優秀獎、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一等獎等。《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系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全國優秀社科學報、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入選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2012)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學校辦學條件優良,占地面積2288畝,校舍建筑面積87余萬平方米。現擁有固定資產約24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08億元。圖書館館藏圖書資料230萬冊,擁有設施齊全、管理規范的教學實習工廠和工程訓練中心,校內外實習基地170余個。寬帶校園網是重慶教育城域網四大主節點之一,計算機網絡服務體系完善、運行良好。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與美國、韓國、英國、日本、俄羅斯、新加坡、泰國、越南、臺灣等 20 多個國家或地區的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了多形式深層次的交流合作。學校擁有來自匈牙利、俄羅斯、白俄羅斯、越南、泰國、哈薩克斯坦、剛果(布)等 7 個國家的留學生。在中國教育部與德國教育與科研部支持下,"中德(重慶)汽車職業資格培訓與認證中心"落戶我校。學校與工科排名韓國第一、世界大學排名常年居于前 100 強的韓國科學技術院簽署了合作辦學協議。
  學校綜合辦學實力和社會影響力顯著增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教育訪談錄》一書中評價學校"抓住了強項、辦出了特色、辦出了水平"。目前,學校把握國家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等重大發展機遇,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深入實施《重慶理工大學教育事業發展戰略規劃(2010—2020年)》,努力建設成為位居西部地區同類院校前列、在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  | 重慶理工大學 | 等級:二本 位于重慶市重慶市 關注人數:次 | 
| 類型:理工 性質:(公辦)普通本科 主管部門: 碩士點:50個 | ||
- 09-14[高校新聞]學校黨政領導班子集體視察百安校區教
- 09-13[高校新聞]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海源校區開展校園
- 09-03[高校新聞]金陵學院暑期邀請美國媒體精英訪華培
- 08-31[高校新聞]河海大學文天學院召開新學期迎新工作
- 08-29[高校新聞]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新增一就業實習基
- 08-21[高校新聞]上海電力學院召開紀檢監察工作會議
- 08-18[高校新聞]中南大學接受國家“211工程”三期抽
- 08-17[高校新聞]崇明啟隆農副業生產基地人工湖工程招
- [招生信息]重慶理工大學專業錄取分數線(黑龍江考生)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重慶理工大學"的新聞
 
         重慶理工大學始建于1940年,歷經近70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積累了較強的辦學實力,辦學條件明顯改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科專業結構日趨合理,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科研實力增勢強勁,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現已發展成為重慶市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 辦學基本條件全面改善 自1999年...
重慶理工大學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4日
重慶理工大學專業設置
重慶理工大學的重點專業
會計學為省部級重點學科,
重慶理工大學的錄取規則
我校招生錄取的總原則是: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按照招生法規實施招生工作全過程。根據各省(市、區)招生辦公室確定的錄取分數線,堅持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
根據教育部的有關文件精神,在招生錄取中,我校做如下具體規定:
(一)我校錄取時根據考生的高考成績,結合考生志愿情況、學業水平成績和綜合素質水平擇優錄取。
(二)我校按志愿優先的原則,首先錄取第一志愿的上線考生,若第一志愿的上線考生數沒有達到我校在該省(市、區)的招生計劃數。我校將按缺額的招生計劃,從高分到低分錄取第二志愿的上線考生。
(三)我校確定考生專業是按分數級差(3、1、1、1、1)的原則。
(四)我校原則上執行各省(市、區)制定的招生政策,在確定錄取和選擇專業上,承認各省(市、區)招辦的加分。
(五)英語專業只招收英語語種考生,報考我校英語專業的考生,英語單科成績應良好以上,且需參加英語口試。其它專業不限外語語種,但新生入學后,外語教學以英語為主。
(六)我校中外合作辦學的普通專科雙文憑專業的學生進校后采用全英語教學。報考中外合作辦學的普通專科雙文憑專業的考生英語單科成績原則上要求在80分以上,不錄取非英語語種的考生。
(七)報考我校普通本科《旅游管理》專業和中外合作辦學雙文憑《酒店管理》專業的考生女生身高要求1.58米以上;男生身高要求1.70米以上。
(八)我校普通本科《廣告學》專業不招收色盲和色弱的考生。
(九)我校在內蒙古自治區實行“專業志愿清”錄取原則。
(十)我校在江蘇省錄取對考生學業水平測試的等級要求是:B+B(選測科目)4C(必測科目)1合格(技術科目),進檔后排序規則是:“先分數后等級”。
(十一)我校對考生的報考條件、政審和體檢要求參照教育部的相關規定執行。
重慶理工大學現有師資力量
擁有教職員工15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875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456人,含正高級職務120人、副高級職務336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625人;另聘有教授流動站進站院士8人、專家(兼職教授)80余人、外聘教師140余人。
重慶理工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
由于我校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和贊譽,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0%以上,位列重慶市高校前列。近兩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簽約率均名列重慶市普通本科院校第一。我校 “以學生發展為本”,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形成了具有從工特色的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和平臺,全面服務學生,服務學生全程,建立了分布全國,涉及科研院所、制造業、金融業、IT、電子等行業的1500余家就業網絡成員單位,確保了畢業生的順利就業。
重慶理工大學的收費標準
     我校按專業和考生錄取的類別收費:普通本科專業:5000-6200 元/年(工業設計10000元/年);應用技術本科:10000-11200元/年;中外合作辦學(雙文憑)專科:15000元/年;住宿費標準:1200元/年。上述收費以重慶市物價局正式核定的我校2014年新生收費標準為準。如因故退學或提前結束學業,學校按學生實際學習時間和實際住宿時間,按月計退剩余的學費和住宿費。
重慶理工大學在校生情況
目前,普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在校生12694人,其中研究生658人。

